成都抗疫述評:奮勇向前的成都力量

2020年09月09日07:00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奮勇向前的成都力量

  以國之名,致敬英雄!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勛章獎章並發表重要講話。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斗爭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統攬全局、果斷決策,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准施策”的總要求,明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總目標,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打響了一場氣壯山河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在抗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成都堅定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廣泛動員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科學防控、攻堅克難,謀定而動、穩扎穩打,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奮勇向前的成都力量,奮力奪取“雙勝利”!

  (一)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也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戰爭!

  從1月11日收治首例自武漢返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正式打響成都戰“疫”,到當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的8個月時間裡,成都經歷了一次戰“疫”大考。

  作為一個擁有千萬級人口的國家中心城市,從疫情發生那一刻起,成都的“弦”時刻緊繃,慎終如始。市委、市政府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導,第一時間響應,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理性研判疫情走勢,敏銳抓住關鍵節點,先后召開多次市委常委會會議和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會議、專題會、疫情防控指揮部會議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恢復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工作。

  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接連出台:組織優質醫療資源和專家團隊全力救治患者﹔強化疾病監測加快疑似病例排查﹔加強防控人員安全規范操作嚴防院內感染﹔加強應急物資保障,建立醫保“綠色通道”﹔動員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積極參加公共衛生防疫……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城市運行。經過全市上下艱苦卓絕的努力,成都是全國千萬人口以上城市中感染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全國復工復產復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復最好的城市之一。

  在此次抗疫大考中,全市干部群眾深刻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戰勝疫情的根本保証,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各級黨組織牢記初心使命、主動擔當擔責,廣大黨員干部挺身而出、守土有責,充分發揮社區發展治理優勢,成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中堅力量。廣大市民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同構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廣大公安干警、社區工作者、基層干部、志願者不辭辛勞、日夜奮戰,廣大企業踴躍捐款捐物、積極復工復產,龍頭零售和重點保供企業堅持不關門、不斷貨,體現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凝聚起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

  特別是全市23.7萬名醫療衛生人員,白衣為甲、沖鋒在前,238名醫療衛生人員義無反顧馳援武漢、甘孜,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是逆行而上的勇士,是成都人民的驕傲,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二)

  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2001年轉業到大邑縣青霞街道的萬文龍便主動申請到最艱苦的車輛設卡檢查點駐守。“我是黨員,也是退伍軍人,守卡有經驗,我要堅守在這裡。”從大年三十到2月21日卡口撤除,每天凌晨0點到上午8點,萬文龍冒著嚴寒堅守,為大邑北門筑起了堅固的“鐵閘”。

  戰“疫”路上,有人寫下“請戰書”,申請去第一線﹔有人“火線入黨”,直達最艱險的地方﹔有人始終沖鋒在前,筑牢基層戰斗堡壘……榜樣的力量,凝聚起蓉城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澎湃動力,鮮紅的黨旗始終在成都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有一種光榮,叫火線入黨。在疫情防控的特殊關口,選擇入黨就意味著選擇了危險、選擇了犧牲,但他們義無反顧、無比堅定。

  2月24日,在成都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線——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通過視頻連線,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入黨宣誓儀式。王巍、李秀、梁雪梅、唐鑫元等10名表現突出的成都市衛健委直屬單位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95后”的唐鑫元在向組織請戰時說:“在你們眼中的我還是個‘孩子’,但我已經長大,我可以保護好你們,也想保護好我愛的這個世界。這是我的使命,更是我的榮幸。”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感召著更多人向黨組織靠攏,一大批先進分子火線入黨,他們一次次主動請戰、勇挑重擔,成為重要的抗疫生力軍。

  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斗爭,抗疫一線是廣大黨員干部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磨刀石。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頑強拼搏,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入黨誓詞。

  (三)

  冬去春來,走過酷暑,來到初秋,丁勇和薛漢英的手指關節處仍有殘留的印跡,仿佛提醒著我們幾個月前那段嚴峻的日子。成華區46歲的網格員丁勇、64歲的居民志願者薛漢英在戰“疫”打響時,挨家挨戶、日復一日上門排查,手指敲門敲到關節破皮。

  逐一核查住戶信息,宣傳防疫知識、收集居民需求,成了社區工作者最基礎的每日工作,逐戶摸排、挨家登記是疫情下成都密織的疫情防控網最基礎防線。

  “打笨仗、結硬仗”。依托近幾年探索構建的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體系,我市迅速組織48.9萬人在11天內對4370個社區實施了3輪地毯式、精細化排查,敲開800多萬戶居民家門,排查1993萬余人次,基本實現全覆蓋,做到了底數清、狀況明。

  2017年,成都在國內率先成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代表黨委統攬統籌基層治理工作,把分散在20多個黨政部門的職能、資源、政策、服務等統籌起來,下沉到基層一線。在這次疫情防控過程中,3年來積累的社區發展治理勢能迅速轉化為強大動能,4370個城鄉社區迅速轉化為4370個阻擊“陣地”,這種創新黨委領導城市工作的體制機制筑牢了成都疫情聯防聯控第一道防線,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僅靠行政力量還不夠,必須把各方面力量動員組織起來,推動從“你和我”變成“我們”,從“要我做”變成“一起做”。全市社區黨組織充分發動居民自治組織、物業機構、群眾紅袖套、黨員和群眾志願者等7支群眾工作力量,積極參與入戶走訪排查、提供疫情線索、關懷慰問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等基礎工作,形成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全員參與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強大攻勢,也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可。

  成都以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特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出強大黨建引領力、組織動員力和社會凝聚力,展現出體制機制創新的時代開創性和全局引領性,在實踐中迸發出強大生命力。

  (四)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來自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劉之超獲得了先進個人表彰。在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隊伍中,劉之超是市三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隊長。剛從理塘縣支醫回來的她,馬不停蹄趕赴武漢戰“疫”一線。

  面對榮譽,劉之超感慨萬千,“這項榮譽並不僅僅屬於我,更多的是屬於集體,屬於一起在前線奮戰的同事和朋友,屬於在后方默默付出的所有醫務工作者,屬於千千萬萬的抗疫英雄。”

  每逢時艱,總有英雄主動站出來。在這場生死搏斗的戰“疫”中,成千上萬醫護人員逆流而上、堅守一線、不怕犧牲、連續奮戰,或勇敢奔赴抗擊疫情最前沿,或默默堅守大后方。他們用實際行動闡釋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大義和職業精神,以血肉之軀筑起阻擊疫情的銅牆鐵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為千萬級人口的超大城市,截至9月6日,成都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61例(其中境外輸入116例),累計出院237人,死亡3人。疫情防控的顯著成效,來自市委、市政府堅定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抓早抓實抓細,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也顯示出我市醫療衛生系統快而有序、忙而不亂、精准施策、科學防治的深厚內力和硬核實力。

  上下同欲者勝。疫情發生后,醫療衛生防疫系統快速響應、迅速集結,展開疫情防控阻擊戰、陣地戰、保衛戰,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為成都市民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健康防線。

  同舟共濟者贏。在守衛本地的同時,成都始終牢記“全國一盤棋”“全省一盤棋”,抽調精干力量馳援武漢、甘孜,圓滿完成多線戰“疫”任務,“召必戰、戰必勝”,為全國全省戰“疫”大局貢獻了強大的成都力量。

  (五)

  經受住疫情大考,城市才能保有活力。

  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是疫情之下城市面臨的艱巨的任務。

  早在1月26日(大年初二),成都就開始研究企業復工復產﹔2月3日起,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分類有序組織企業復工復產﹔2月6日出台20條政策,重點解決企業防控物資不足、原料與用工緊張等問題﹔隨后,又出台奮力完成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33條意見等措施,統籌安排補助資金25.5億元﹔2月26日,成都3588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復工復產﹔3月底,服務業實現復市﹔今年前7個月,新增市場主體35.5萬戶,增長21.7%,進出口總額3898.3億元,增長24.9%。

  與此同時,2月21日之后,成都至今再未出現本土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堅持精准施策,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讓疫情的陰影漸漸消散,讓熟悉的城市慢慢回來。

  推行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包容監管柔性執法,允許臨時佔道經營,讓城市的煙火氣逐漸回到了市民身邊。

  派出近萬名服務專員,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服務送上門,積極幫扶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上半年累計為企業解決問題逾1.5萬個,減免企業稅費、社會保險費495.7億元,引導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61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對全國乃至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都形成了巨大沖擊,成都是如何破解的?這幾年,成都不懈探索推進的產業功能區建設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有效對策。

  疫情發生之前,為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市已著手創新經濟工作組織方式,對112個產業園區進行整合,構建了66個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產業功能區,形成了14個高效協同、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圈。

  疫情發生后,重點推動集成電路、智能終端、汽車、高端裝備等產業強鏈補鏈。得益於生產要素集聚和產業配套同城化,京東方、英特爾等企業在疫情中保持穩定運行、訂單逆勢增長。今年1-7月,成都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7.9%。上半年,產業功能區集聚了全市90%以上新增引進項目,新增市場主體18萬戶、佔全市63.8%。

  同時,作為國內大循環戰略腹地和國際大循環門戶樞紐,成都充分發揮泛歐泛亞國際門戶樞紐的優勢,一手加密國際班列,一手推動國際(地區)航線“客改貨”,有力保障了供應鏈穩定,促進了國內外市場循環。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而今萬物生機勃發,人間煙火復起。各行各業復蘇,萬千商家復業,城市回暖,生活回歸。

  成都,為人民群眾創造了更多豐富的生活場景,不斷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是我們的家園,需要我們悉心守護、用心經營,讓她得以生生不息。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雖未結束,但我們相信,所有災難終將過去。

  今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將更好地融入“雙循環”、唱好“雙城記”,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高水平編制“十四五”規劃,厚植高品質宜居優勢,提升國際高端要素運籌能力,以磅礡的成都力量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成都日報記者 曹宇陽)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