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縣汶水鎮彭家山村,本道農業公司現場項目負責人陳加永手拿即將成熟的烏天麻。 記者何海洋攝
“3個多月后開挖,一公斤可賣80-100元。”8月9日上午,涼山州雷波縣汶水鎮彭家山村高山上,千畝烏天麻種植基地內,雷波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景強刨出一株烏天麻,激動得差點跳起來。
1年多前,這片基地還是一片荒山。
“這得益於我們引進企業,盤活閑置土地資源。”身旁的雷波縣委常委、副縣長、宜賓市翠屏區援彝工作隊領隊黃世東感慨,這是雷波縣首次集中連片種植烏天麻,不僅要幫助村民脫貧增收,還要做出品牌。
讓荒山“生”出烏天麻,只是雷波縣發展中藥材產業的一個開端。
巨變:昔日荒山成為“生財”寶庫
驅車從彭家山村委會出發,沿水泥路向上行駛約2公裡,海拔1800米以上的千畝烏天麻基地出現在記者眼前。郁郁蔥蔥的蕨草中,每隔20厘米左右,就有一窩烏天麻。
天麻是一種中藥材,而烏天麻又被譽為“天麻中的黑金”。
2016年,宜賓市翠屏區開始對口幫扶雷波縣,引進本道農業公司,拓展中藥材業務。在其他地方試種成功后,該公司去年租下彭家山村的荒山種植烏天麻。
“原來這片荒山都是草,現在地下都是值錢的烏天麻!”望著被“激活”的荒山,彭家山村黨支部書記楊爾土喜笑顏開。
露出笑容的,還有村民們。該項目採取“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基地”發展模式,公司優先從基地周邊貧困戶中選聘工人,每人每天工資約120元,還提供免費技術培訓,惠及周邊村民上百人。34歲的陳加永是汶水鎮小田村村民,之前在外地打工,現在是現場項目負責人之一,“工資沒減少,還在家門口掙錢,安逸!”
另一項收入是分紅。本道農業公司總經理丁燕介紹,從去年5月至今,基地已種下1400畝烏天麻,長勢良好,周邊已有22個村入股。今年7月15日,公司向大坪子鄉大坪子村97戶村民預分紅30萬元。30張百元大鈔收入囊中,村民阿扯克阿木笑得合不攏嘴:“守著‘荒山’也能掙票子!”
丁燕說,除定期分紅,項目實施地的村集體和村民還會從土地租金中獲利。
謀劃:抓住“牛鼻子”提前打通銷路
下山途中,記者問:基地發展的難點是什麼?
“市場。”張景強說,雷波地理位置偏遠,“隻有提前打通銷路,才能免除后顧之憂。”
打開市場的另一把“鑰匙”,是發展深加工產業,延伸產業鏈。“我們正在建設千畝天麻州級現代農業園區。”張景強說,雷波縣正制定烏天麻“生產-加工-銷售”標准化體系,將盡快完成綠色食品有機認証。
更大的機遇正在走來。黃世東說,雷波縣和宜賓筠連縣已初步達成合作,共建中醫藥招商引資平台、烏蒙山片區中醫藥產業聯盟,推進醫藥產業融合發展。此外,雷波縣已與五糧液集團達成合作,共同開發中草藥養生酒。
烏天麻只是雷波大力發展的眾多中藥材中的一味。走進位於汶水鎮小田村的本道農業公司中藥材產業融合示范園,記者看到了黃精、白芨、石斛育苗大棚,以及相關中藥材產品。
近年來,結合氣候、自然條件,雷波縣鼓勵縣內(外)從事中藥材種植、加工企業建中藥材種植基地(園區),培育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全縣已有中藥材良繁基地1個、天麻基地1個、重樓基地3個、黃精基地7個、白芨基地7個、芍藥基地1個、金銀花示范種植基地5個,種植烏天麻4300余畝。
抓住中藥材這隻“牛鼻子”,雷波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未來,雷波縣將發展中藥材10萬畝,建成中藥材產業園區4個,打造‘金沙江流域藥食同源第一縣’!”黃世東說。(四川日報記者 王代強 史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