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來了“女書記”

符濱

2020年09月03日14:38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襄渝是一個平凡的人。直至2018年6月,已過不惑之年的她仍在默默無聞地沿著自已重復了一萬八千余次的工作、生活軌跡,在那片生她養她的故土上,干著自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但隨后單位的一個決定,讓她原本平靜的生活激起了漣漪。那天,當她跨進時任萬源市婦幼保健院黨支部書記、院長李敏的辦公室時,命運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走馬上任第一書記

“襄渝同志,當前正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組織決定任命你為我院聯系幫扶貧困村舊院鎮高峰冠村第一書記,你是一名共產黨員,要服從組織決定,用你的勤勞和智慧帶領群眾改變那裡的貧窮落后面貌。”院長那張和靄可親、笑容可鞠的臉在襄渝眼前浮現。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了,還有啥說的,“趕鴨子上架”,“干”唄!

其實,此時的襄渝內心也十分糾結,老公饒益華在離縣城八十多公裡的曾家鄉衛生院上班,公婆及父母年老多病,平時都是自已照顧他們的生活。高峰冠村離縣城五十余華裡,吃住在鄉下,實在是忠孝難兩全啊!但當晚上襄渝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決定告訴老公時,老公卻積極支持她,襄渝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既然有組織的信任和親人的支持,襄渝的決心更加堅定了,決不辜負組織的重托和親人的期望。

到高峰冠村報到的第一天,襄渝至今記憶猶新。那天,襄渝早早起床給父母做好早餐,帶上行李便出發了。

襄渝透過車窗,一排排高大茂盛的景觀樹快速向身后退去,一幢幢櫛比鱗次的高樓變得越來越矮小,身后的縣城也越來越模糊。

藍天托著白雲,太陽也變得勤奮,早早地將光照撤在大地上。荷花羞澀地從池塘中探出頭來,樹上的鳥兒歡快地唱著歌謠。遠處的群山在陽光下更加蔥蘢。路邊一簇簇火紅的映山紅花挨著花、蕊擁著蕊,在微風中隨風舞動,好似笑迎遠方的客人。不知名的野花開滿山坡,紅的、粉的、紫的、黃的、藍的、黑的五彩紛呈,好似上帝打翻了調色板,儼然一幅絕妙的田園山水畫。襄渝無心欣賞風景,隻想早一點趕到高峰冠,趕到自己的戰斗崗位。

汽車駛離達陝高速公路,轉入城萬快速通道,隨后在蜿蜒曲折的鄉村小道上盤旋,四十多分鐘后到達終點—高峰冠村委會。

高峰冠村委會位於高峰冠村碾子坪組,四面環山,地處峽谷底,一條由西向東的峽谷向舊院鎮方向延伸,清澈見底的鐵廠河從村委會大門前流向白沙河。村委會辦公室是一棟一樓一底的白色水泥樓房,書記辦公室、村主任辦公室、會議室、文化活動室、衛生室一應俱全。

當院長李敏作過簡短介紹后,張順平這位長期從事基層工作有著豐富農村工作經驗和閱歷的老書記雖滿面笑容,嘴裡說著:“歡迎侯書記來指導工作。”可心裡卻犯起了嘀咕:“一個縣城的女娃娃,又沒在基層工作過,能行嗎?”

從張書記一閃而過表情復雜的臉上襄渝讀出了張書記的擔憂。然而,襄渝從鄉親們善良純朴的面孔裡更讀出了期盼和渴望。

“從今天開始,我就不走了,和大家吃住生活在一起了。”

襄渝明白,此時,無需太多的表白,事實勝於雄辯。自已不能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唯有苦干加實干才能改變一切。

侯襄渝(左2)和保健院院長王延春(左3)駐村工作隊隊員馮擁軍(左4)、陳敖(左1)研究脫貧攻堅工作。作者供圖

接下來的工作是艱苦的,首先是摸准鄉情。

高峰冠村幅員遼闊,境內山高坡陡,道路崎嶇。襄渝帶領工作隊隊員馮擁軍、陳敖進村入戶走訪群眾,踏遍了高峰冠村的山山水水,農家院落。餓了山泉水就著干糧,困了路邊小憩一會兒,稍事休息。經過一個多月的爬山涉水,襄渝和隊員們全覆蓋無死角走遍了全村的旮旮旯旯,掌握了第一手資料。隨后,襄渝和村支兩委負責人一道因地制宜制定了高峰冠村近、遠期脫貧攻堅規劃——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扶持產業發展。

緊接著,在舊院鎮黨委、政府和市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襄渝帶領全村群眾開始了脫貧攻堅的漫漫長征之路……

用愛心點燃生命的火焰

庚子年6月的一天,氣候炙熱,空氣中沒有一絲風,太陽火辣辣照在人身上,仿佛要把大地烤焦似的。在高峰冠村蘭溪寺組村民楊玖明的院壩裡,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的村民陳思會滿眼通紅、泣不成聲,拉住襄渝的手久久不願鬆開:“侯書記,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替我的小孫女感謝你。”

在場人無不為之動容、潸然淚下。

原來在一個月前,襄渝考慮到村民們平時忙於生產,就醫、看病很不方便,於是便給單位作了匯報,在院支部書記、院長王延春的支持下,組織專家對村民作了一次義務體檢。誰知厄運再次降臨到了楊玖明、陳思會夫妻頭上,年僅9歲正在讀小學的大孫女楊文洪不幸染上了白血病,這一噩耗瞬間將陳思會擊垮。原本就命運多舛的楊玖明、陳思會夫婦更是雪上加霜。

楊玖明、陳思會家庭共有6人,2個兒子,大兒子已成婚,育有2個女兒,小兒子尚未結婚。7年前,兒媳因家庭貧窮出走他鄉,從此杳無音訊。一對女兒平日全靠楊玖明、陳思會夫婦撫養。

然而,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兩年前的2018年,陳思會不幸查出身患甲狀腺癌症,在達州市中心醫院做完手術,身體尚未康復。接二連三的變故給原本就風雨飄搖的家庭帶來了災難性打擊。為了給孫女治病,楊玖明、陳思會夫婦已舉債高達37萬余元。看到家徒四壁的楊玖明、陳思會一家人,同齡的襄渝心痛不已,默默地掉下了眼淚。然而,第一書記的使命感,使她心中隻有一個信念:我一定要救救這個孩子,絕不讓祖國的花朵過早凋零。

襄渝回到村上決定多方想法籌措資金。當天她就馬不停蹄地給鎮黨委、政府和單位作了匯報。市婦幼保健院在院長王延春主持下迅速發動職工愛心捐款5000余元,舊院鎮政府也及時伸出援手解決困難救助2000余元。村民及社會愛心人士捐款30000余元。襄渝也從自已微薄的工資收入中拿出300元獻出了愛心。涓涓細流匯成江河,總算解了楊玖明、陳思會一家的燃眉之急,使這個瀕臨絕望的家庭再度燃起生命的火焰。

黑雞唱響致富經

高峰冠村蘭草寺組平均海拔800余米,是典型的山地,田少地多。過去到舊院、石塘趕集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往返就是大半天。山裡的農副產品和山外的農資、生活用品全靠人力運送,十分不便,交通制約成為了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瓶頸。

“現在路也通到了家門口,我們出行也方便了,再也不用當背二哥了,黨的恩情我們永世都不得忘哦!”56歲的庄稼漢龐大洲說。

“今年我養了40隻黑雞全都是散養,綠色環保,營養豐富,到年底可以賣6000多元。2頭牛,可以賣30000多元。3頭肥豬,1頭母豬,12頭小豬,可以賣30000多元,加上養羊、養鵝、養鴨等,光養殖業的收入就在70000元以上。”

“糧食嘛,打幾千斤沒問題,足夠全家人吃的了。”

剛剛易地扶貧搬遷新居的龐老漢說到他的養殖業,如數家珍,臉上幸福滿滿。

“這都是黨的政策好,更要感謝侯書記呀!”

沒有虛情假意和華麗的詞藻,老實巴交的大山漢子用朴實的語言道出了自已的心聲。

龐大洲是堰塘鄉銅嶺冠村人,1999年入贅到高峰冠村蘭溪寺組青龍嘴落戶。由於是組合家庭,子女較多,全家共有8人,家庭一直很困難,2014年被納入精准貧困戶。2012年這個勤勞純朴的庄稼漢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自等資金1萬余元,修了300米便道,硬是將公路修到了家門口。

對於自強不息、不等不靠的龐大洲一家人,襄渝更不會忘記。龐大洲的愛人王生禮因患腰椎間盤突出,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她多方做工作為其申請低保。

手把手教,心貼心幫。襄渝堅信:小養殖也能辦成大產業。襄渝利用山區糧食出產富庶和林草資源豐富的特點因地制宜為龐大洲制定了發展養殖業的規劃。龐大洲從親友處籌集資金1萬元辦起了養殖場。襄渝主動聯系相關部門為他申請了小額貸款5萬元。

襄渝深知:發展養殖業存在較大的風險,龐大洲一家的情況無時無刻不在牽挂著她的心,那怕是一件極小的事都會牽動她那根緊繃的神經。去年深秋,一天夜裡,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清脆的敲門聲劃破寂靜的夜空在村委會上空回蕩。襄渝連忙起身打開房門,見是龐大洲滿面愁容地站在門口。“侯,侯書記,我家的兩頭小豬病了。是不是得了非洲豬瘟啰?這可咋,咋辦呢?”老實巴交的龐大洲老漢緊張得說話有些結巴。襄渝聯想到最近境內流行非洲豬瘟病,鄰鄉豬場裡的三百多頭生豬一夜之間無一幸免,全軍覆沒,損失慘重。若龐大叔家小豬被傳染上病,對於他家剛剛起步、基礎薄弱的產業來說將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舉步維艱的他一家人今后該怎麼生活啊。勿容多想,襄渝立即拉上龐大洲徒步十余華裡來到鎮政府,說明情況后,又拉上畜牧員去到龐大洲家中,經檢查小豬只是患了普通的胃腸炎,隻需給小豬服用一些抗炎症之類的藥和打一些抗生素類針劑即可治愈。返回途中,襄渝走在崎嶇的羊腸小道上,看著滿天的繁星,衣服濕漉漉的,她分不清是汗水或是露水,但心情卻格外輕鬆愉悅。襄渝輕快地哼起了“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

第二天,龐大洲看著活蹦鮮跳的小豬,逢人便說:“侯書記真是一位為民辦實事的好書記啊。”

“侯媽媽”的童趣

五顏六色的花環和戒指讓襄渝仿佛回到了那快樂的童年時光裡,和賀興媛、張佳瑞等留守兒童戴著用野花編織的花環、戒指做游戲的情景,時常在她腦海中浮現。

賀興媛,女,10歲,父母在上海務工。

李洪媛,女,9歲,父母在上海務工。

張柳璽,女,10歲,父母在廣東深圳務工。

張佳瑞,女,4歲,父母在廣東深圳務工。

……

襄渝從小在農村長大,有過美好的童年。她深深懂得,他們需要什麼,渴望什麼。已為人母的襄渝明白,他們雖缺乏父母的呵護,但不能讓他們的愛缺失,她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愛。

襄渝和其他兩個駐村隊員商量后,利用隊員馮擁軍愛好繪畫、陳熬擅長樂器的特長,業余時間辦了個興趣班。於是,襄渝和隊員們像辛勤的園丁澆灌著祖國的花朵,教他們繪畫的基本知識、認識樂器和簡單的彈唱,培養娃娃們廣泛的興趣和愛好。襄渝還常常帶著孩子們去爬山、採摘野花、河邊戲水,並將手機裡定格的美好瞬間發給他們的父母,讓他們留住孩子們的童年記憶。一有時間,襄渝還親自給他們做好吃的,給他們買來牛奶和各種喜歡吃的零食,讓他們感受到母愛的溫暖,感受到童年的幸福快樂。日久生情,久而久之,孩子們親切地叫她“侯媽媽”。

“侯書記是一個為民做實事的好書記,為我們村做了那麼多的事情,還對我們村民這麼好,我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她!”高峰冠的村民如是說。

高峰冠的蛻變

襄渝履職的高峰冠村位於萬源市舊院鎮政府西南7公裡處,緊鄰城萬快速通道。東北臨八台鎮,西接石塘鎮,南連白羊鄉和舊院鎮。平均海拔650米左右,境內最高峰高峰冠海拔近1000余米。幅員面積6平方公裡左右,轄4個社,戶籍農業人口240戶942人,實際居住人口202戶663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663畝(其中田303畝,地350畝),林地4500畝。現有貧困戶35戶115人。2014年至2019年脫貧戶33戶107人,預脫貧戶2戶8人。村民主要經濟來源靠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收入,具有季節性和低技術的特點。境內森林茂盛,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適合水稻、土豆、玉米、油菜、獼猴桃、核桃、金銀花等糧食和經濟作物及中藥材種植。養殖業主要是舊院黑雞、肉牛、生豬養殖等。

按照上級的安排部署,襄渝帶領駐村工作隊,在村支兩委班子的大力支持和老百姓的積極配合下,同心協力、攻艱克難、扎實工作。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一切從頭開始,為了做到盡快轉換角色,熟悉工作環境。襄渝堅持做到了“三勤”:一是勤於學習,增進溝通﹔二是勤於調研,熟悉村情﹔三是勤於實踐,積累經驗。駐村后,襄渝首先與鎮駐村干部和村支兩委成員取得了共識,在他們的協助下走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摸清致貧原因和產業現狀。經過分析,找准症結:一是該村自然環境差,山體滑坡隱患嚴重制約了該村的發展,部分有條件的村民陸續遠離故土﹔二是村民文化普遍偏低,缺乏科學種植、養殖知識﹔三是產業沒有合理的規劃,未形成特色規模產業,導致村民無穩定收入,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針對病症,襄渝開始了辯証施治,提出了“積極爭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努力改善高峰冠村生產、生活條件和通過土地流轉,大力發展茶葉種植和發展舊院黑雞養殖、水產養殖和中蜂養殖”的發展思路。

兩年后,高峰冠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初見成效。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扶持,為16戶貧困戶實施了易地搬遷、35戶村民實施了危房改造、147戶農戶實施了人居環境改善,硬化村道路3.5公裡、社道路8.5公裡,加寬村道路2公裡,新建垃圾池4個、集中供水池2個、微水窖24個,安裝路燈5盞。同時,向社會籌集資金4萬元新建蘭溪寺社道路1.2公裡。爭取幫扶單位捐資10萬元維修村活動陣地、修建防洪堤100米、維修碾子坪大堰和水毀道路150米等。同時,進一步規范了村黨支部、村委辦公室、村集體經濟辦公室等各項規章制度。

產業發展方面:一是發展種植、養殖業,以產業助推貧困戶脫貧、農戶增收。引進巴山傳承集團,流轉土地500余畝種植茶葉,現已種植茶葉300余畝。既解決了土地閑置問題,又解決了農民務工問題,使農戶足不出戶在家門口就掙到了錢。全村農戶僅此一項,每年總收入20余萬元。發展農戶養殖舊院黑雞12000余隻、肉牛30頭、水產養殖5畝,加上外出務工收入等,2019年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4200元。二是壯大村集體經濟,以集體經濟收益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經村支兩委和全體村民同意,在鎮黨委、政府的協調下,將村集體發展資金10萬元入股萬源市豐冠建筑勞務有限責任公司,每年分紅利潤5000元注入村集體經濟。2018年和2019年共收入10000元,2020年增加中蜂養殖50箱,預計增加收入5000元。

經過艱苦努力,高峰冠村2018接受省級驗收后整村退出了貧困村的序列,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由2014年的35戶115減到現在的2戶8人。

基礎設施建設的進一步完善和產業發展的壯大,使高峰冠村貧窮落后面貌實現了蛻變。華麗轉身、鳳凰涅槃的高峰冠村,村裡97%的貧困戶走出了貧困,摘掉了貧窮的帽子。襄渝無私奉獻和“拼命三郎”的精神以及突出的工作業績,贏得了當地群眾的高度贊揚和上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認可。2020年5月,襄渝獲得了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殊榮,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通報表彰。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