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脈匠心在錫壺

2020年09月03日09:29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一脈匠心在錫壺

馬恩明制作的錫鑲紫砂茶壺 陳珂 攝

馬恩明裁剪錫板。 陳珂 攝

8月22日,位於連城縣四堡鎮的精全錫藝堂內,叮叮咚咚的擊打聲似與平時無異,年輕的錫匠馬華強正專心敲著手裡的錫板。不同的是,當日錫藝堂內多了許多攝像機。鏡頭聚焦下,馬華強的一舉一動都顯得成竹在胸。原來,作為連城四堡錫器制作技藝的第七代傳人,他正在為申報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做准備。

重拾失傳技藝

連城四堡不僅是“文化之鄉”,也是遠近聞名的錫器之鄉,四堡錫器制作技藝相傳有700多年歷史,承載著客家人的民俗和文化。整個行業興盛時,四堡曾有500多名錫匠。如今,這裡最有名的錫匠是馬華強的父親、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城四堡錫器制作技藝傳承人馬恩明。13歲起,老馬就跟著父親挑擔子走街串巷,為各家各戶打錫,這門手藝他磨煉了50多年。

啟動電爐,放上一口小鍋,放入鍋中的錫塊漸漸熔化成銀色液體。馬恩明撇去雜質,趁熱將液體灌入兩塊大理石板的夾縫中,壓實冷卻,一塊錫板就制成了。熔錫、制板、裁剪、敲打、焊接、拋光、雕刻……這些工序環環相扣,工匠需全程拿捏好力度。在成型的錫器弧面上雕刻,不僅要想法清晰,更注重心手配合。“這就得靠經年累月的練習。一刀下去,必須刻准。”馬恩明說。

談及曾經失傳的技藝——錫鑲紫砂,馬恩明的臉上露出激動的神色,立刻拿起他自制的一個紫砂茶壺向記者展示。隻見兩條錫制的龍攀附於壺身,壺蓋也有錫制圖飾。他回憶說,制作錫鑲紫砂的石雕模具遺失后,他這一代的錫匠就再沒人會這手藝。一次搬家時,他偶然發現一套舊茶具,茶壺上的圖案十分精美,這激起了馬恩明復制錫鑲紫砂技藝的心願。他一邊模仿一邊摸索,結合客家人喜愛龍鳳圖樣的習俗,自己設計、制作了一副石雕模具。

不過,光有模具還遠遠不夠,如何將錫雕鑲在紫砂壺上?這又是對匠人的一大考驗。溫度不夠錫容易脫落,溫度過高又會損壞紫砂壺身。“對溫度的掌握,就像練武功一樣,要循序漸進。”由於正品紫砂壺價格不菲,馬恩明先用玻璃茶壺進行了大量的練習,歷經多次失敗,終於攻克了這一難關。

父子合制“壺王”

和技藝失傳一樣急迫的,是從業者的流失。“四堡現在隻剩七八戶還在打錫,可能再過十年,就隻剩兩三家了。”馬恩明告訴記者,打錫需要極大的耐心,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制作一個錫壺需要兩三天。年輕人都覺得這份工作枯燥辛苦,收入又不高,不願意干。“我前前后后也帶了十幾個徒弟,可惜沒有人堅持下來。”

2009年,四堡錫器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5年后,馬恩明被評為省級傳承人。“傳承”的責任,讓老馬肩上一沉。他想到,讓兩個兒子中的一人回鄉繼業。

決定的方式很有客家特色——抓鬮。當年已經36歲的大兒子馬華強坦然接受了這個“宿命”。“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能丟,我也感覺自己有責任把它扛起來。”馬華強說。憑借著勤奮和執著,他慢慢找回了幼時在父親身邊學到的基本功。經過5個多月的磨合,出了數不清的廢品,小馬終於達到了老馬的要求。

回鄉的第二年,馬恩明父子就迎來了一個大挑戰——為連城縣博物館打造一個“冠豸山壺王”。“壺王”高155厘米,壺身直徑62厘米,耗錫55公斤,可裝酒約150公斤,是馬恩明打錫生涯中制作的最大一個錫壺。由於錫壺較大,錫板的承重成為制作的難點。

“壺嘴一開始做得比較薄,拼接時沒法承重,兩個人抬起來,整個壺把都變形了,隻能重新做。”馬華強介紹說,為了提高承重必須增加厚度,但增加厚度又使壺嘴出水量無法達到要求。一次的失敗沒有擊敗馬華強,他反復實驗,測試厚度與出水量之間的關系,先后三次推倒重來,終於跨過難關。

“為了造好‘壺王’,我的母親和妹妹都來幫忙。前期設計就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后續的拼接、焊接又用了三個多月。”馬華強說。打造“冠豸山壺王”,小馬的表現可圈可點,老馬也看在眼裡,這讓他有了些許欣慰。

創新巧制名器

一次次的磨煉,讓馬華強對重拾祖傳手藝有了更深的認識,他開始探索錫器手藝新生的可能。

“外觀精美、銀亮如鏡,既有視覺享受,又有一定文化底蘊,才是現代人所追求的生活器物。”馬華強意識到,錫器制作這種傳統工藝如果不能轉變思維方式,貼合市場需求,終將會被時代所拋棄。傳統工藝要與現代流行元素相結合,滿足生活需求,增加產品附加值,才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他結合現代人熟悉的茶文化和酒文化,設計制作了近40種錫制的茶具、酒具,通過微信群、福e購等渠道銷往全國各地。

放眼連城,冠豸山雄奇險峻,培田村風情獨特,依托“一山一田”,縣域全域旅游格局已然形成。馬氏父子始終在思考,如何做好“非遺+旅游”這道加法。結合旅游市場需求,精全錫藝堂推出了錫制紀念幣、冠豸山壺、雕刻有連城風物的錫器和擺件等,都深受游客喜愛。

不僅要讓游客帶得走,更要記得住,把錫器制作技藝從“產品”向“體驗”轉化,也是老馬與小馬對非遺傳承的探索之舉。馬華強在店內推出了錫器制作體驗服務,節假日裡,總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親手做錫器,也有不少游客選擇到店體驗。

“這個形式目前大家都覺得新鮮,親手做個小錫器,既有紀念意義,也加深了對錫器的認識。”馬華強說,他正在找合適的場地,計劃打造錫器制作技藝沉浸式體驗項目,讓四堡變成人們了解錫器、體驗錫器制作的好去處,讓四堡錫器變成名器。(東南網記者 陳珂 通訊員 黃水林)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