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記扶貧老干部余禮華

貝史根爾

2020年09月02日15:10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初識老干部的硬朗風范

2018年6月6日,上午開會。布置脫貧攻堅工作。

開完會回到辦公室。接到省作協創聯部電話,說《晚霞報》欲聯系峨邊為脫貧攻堅作了貢獻的一位老同志,叫余禮華,叫我們互相聯系。之后雜志社編輯部負責人打來電話,他說叫許永強,要我在6月20日前完成採訪任務。我答應下來。之后,看到萬坪鄉黨委副書記、第一書記李阿洪在脫貧工作群裡傳來一個圖片,“脫貧攻堅倒計時87天”,下有多項內容。縣委宣傳部部長成冬娟馬上點贊批示“有舉措更要有實效”。

我深吸一口氣,“脫貧攻堅已到白熱化階段”。

在峨邊,“五加二”、“白加黑”已經成為工作新常態。而我能不能抽出時間來?先在日記上留下幾個空白頁再說。

我好奇這個老人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潮中,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可貴的東西?

6月14日下午三點鐘在縣老干局,如願見到這個退休干部。他先已等在辦公室。縣老干局局長陳允秋介紹我倆認識后,把我倆帶到寬敞的學習室單獨交流。

一見老余,個子高大,一握手,哇呀,手感裡骨骼粗壯有力,再看眼睛有神如電,加上一米八幾的個頭,使人想到傳說中的梁山好漢。我羨慕他個子高,他說峨邊我隻看到三個和我差不多高的。我問,今年多大?他說六十八啦。哦喲,風范硬朗如斯。

他問我是哪裡人,我說是楊河的,他說他在毛坪工作過,熟悉楊河是個好地方。我問他當過兵嗎?他說七二年去當兵,在雲南大理,當了五年兵,在部隊入團入黨,回來就在本鄉新林鎮參加工作。

他說2010年在縣人大退休,退休已經九年了。縣裡2017年成立“脫貧攻堅社會監督員”,我被縣老干局推薦受聘為社會監督員。縣上精心挑選我們幾個有能力身體好的老干部,他們看我身體好選中我。

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

我監督范圍是沙坪鎮,說是監督,實際上身處這樣一個大熱潮中,我們不得不也干起這個工作。接到任務后,我很快摸清了沙坪鎮全鎮的脫貧攻堅情況,基本數字數據,政策范圍。監督檢查時,我一般不通知鎮上,隻身入戶。

我到沙坪鎮后了解全鎮面上的情況,然后突出重點來抓。峨星村和月包村這兩個村,我重點抓。怕抓不好就拖住全縣脫貧工作的后腿。

我最擔心的是峨星村,因為是彝族村。我下村時和沙坪鎮黨委書記楊尚軍一起。我了解到這個村三個組沒有通組公路。我隨即填表,上交縣上幾個部門,督促他們鋪路。六公裡的路最后得到全部解決。月包村的三公裡路也修通。兩個村的道路硬化完成。

扶貧工作來講,我想我們山區,一是交通要先行,不然農產品怎麼運輸出去?我的認識是: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交通先行。二是產業扶貧。是一個長效機制,月包村原計劃種植400畝李子,規劃出來了,年初計劃要栽,但到秋季還沒落實。原計劃投資的五旺公司放棄投資了。我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后,給村上出點子,派村干部、村民代表到鎮上,鎮上解決不到,我就帶他們找農業、林業部門。最后超出原計劃完成460畝,4個品種3萬多株。老百姓感到很滿意。

所以我覺得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不管是監督員還是扶貧干部最主要的是落實的問題。

入戶后善於發現問題,這是監督員的責任。給黨委政府村兩委想辦法、出點子、督促檢查、落實到位是我們的責任。

我搞好兩個重點村工作的同時,其它村有困難的一樣做,郭凡村的一個女子,給我打電話說有病。我接到電話后,隨即趕到貧困戶家中,叫駱世香,34歲,有內風濕病,手腳腫得無法下地,跟個廢人一樣,兩個小孩。村上認為不是貧困戶,但實際上困難得吃飯都惱火。我了解到她的戶口是和她姐姐一起的,我認為應該剝開戶口,本身也是分灶吃飯。我就給鎮上、村上建議應該具體看待這戶人。她的病應該是大病醫療解決,小孩應該有助學金解決。我的建議得到村、組認可予以解決。

還有一戶河溝村二組的,叫魯惹裡芝,得尿毒症花了30多萬元,花光了家裡積蓄,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我了解后找了村支部,來落實解決困難。她丈夫姓葉,和前妻離婚,房子給了對方,現在租房子住,我出面找村上協商她家居住問題。村上給他們解決了地基。女的尿毒症,我協調建議給予低保照顧,已經得到解決。這家人非常感激。

給縣上工作建言獻策

作為一個老同志,縣委、縣政府半年、全年總結報告會,我都給縣上建言獻策。我縣又是深度貧困縣,中央、省、市好多政策、資金向縣上傾斜。我建議,峨邊交通先行。打通斷頭路。比如毛沙路,沒人管,涉及到沙坪、共和、毛坪等,難做工作。沙坪到解放崗的老路,涉及到若干鄉鎮、村,同樣難做。縣上領導高度重視我的建議。聽到我的建議后,縣上領導非常高興,當即記下。后頭打通了這兩個路,人民群眾連連稱贊。還有在城市規劃建設上我們也提了不少建議。比如背峰山公園的打造、乾池公園的打造,五渡先峰打造,城市填平和臟亂差等等都被政府工作報告採納。由於我的建言獻策,2017年12月還被縣委、縣政府評為“2017年度建言獻策、助力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他拿出一張榮譽証書給我看。我又看到另一張,“余禮華同志被評為2016年度說峨邊話、議峨邊事,我為峨邊建真言活動先進個人”的榮譽証書,落款:峨邊縣委、縣政府。時間:2017年1月。不簡單啊,我打心眼裡豎起大姆指佩服這個老人,一直在為峨邊發著余熱,洒著光輝啊。不是你沒做事,黨委政府就一下子起用你的。原來對峨邊建設有益、對峨邊人民有利的建言獻策中,你從不缺席。

他說,2018年,我被縣裡推薦為扶貧基金會和扶貧協會的副會長兼秘書長。上個月5月3日,搞“點亮鄉村·光彩惠民”活動,和會長李長江一起捐贈價值50萬元的路燈。5月4日和李長江一起研究新林卷木村鳳凰李400畝的種植,並且捐贈了50萬元扶持資金。打造農產品,我們引進樂山“三八商場”老總參考宜坪的洋芋基地,當場簽訂60萬噸銷售協議。還有對下一步青菜等農產品打下意向性的外銷基礎。還有一個是,健康飲水工程,和成都盛元陽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一起捐贈價值30多萬元的飲水設備,給予學校、養老院、幼兒園、醫院等單位。

做老百姓的貼心人

這些工作,說明我們退了休,但是縣委、政府、組織部門、老干局領導信任我們。為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發揮余熱,我們也在不斷學習黨的理論政策,扶貧政策知識,比如“六個一”“四個好”“一超六有”“兩不超”“形成好習慣,養成好行為”等等要搞懂。他翻著一本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說。監督怎樣下手,我們從來沒有培訓過,全靠自己摸索著干,怎樣搞好,怕做不好,我老老實實下了一番功夫。

我祖輩都是農民,我年齡大,隻有深入農戶,善於發現問題,才知道怎樣監督和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他拿出幾張勾了紅線的紙,原來是扶貧方面的政策理論。圈圈點點,紅線綠線,太不簡單!還拿出一張村上、鎮上的通訊錄,他說,隨時隨地揣起,充分利用現代通訊做好農民工作。

我們峨邊屬於深度貧困地區,我仍然認為道路先行,之后是扶貧要扶志、扶智,第三是產業,謀劃好怎樣做?做哪些?怎樣才能有保障?我經常在街上、村上碰到村民就問他們在找啥子錢,現在我了解到都是打工收入。真正產業很少,這個是我縣瓶頸。有產業后最大的問題是技術,我了解峨星村栽了核桃,月包桃子,新林李子,如何扶持技術,是個短板。老百姓我經常問,他們也擔心的是技術跟不上,所有前期投資都白費。如何防治病虫害。還有一個是加工和銷售問題,我們峨邊沒有形成加工產業,應該加工成品或半成品來銷售,這個也是增收短板。我帶樂山“三八商場”負責人到宜坪看洋芋,大家提出來的就是產品附加值不高。還有一個是我們的產業形成后,縣裡還要繼續扶持有保障。我們以前做了藤椒產業,不是不做,而是怎樣跟蹤、技術指導,深加工,農戶得到實實在在增收。人家外頭的櫻桃兒,蘋果李子,攀枝花,漢源,經常開這樣會,那樣會,都在研究如何解決產、運、銷問題。

最后一個是扶貧干部作風。我們縣上我了解到當天去當天回來,不住村上,不如其它縣干部一下去就是二十多天都住在村頭,同吃同住,就跟醫院看病人一樣,對群眾的問題對症下藥,開單子怎樣脫貧,不是說我們縣不扎實,我的認為是我們的干部如何沉下去。中央、省、市、縣那樣的政策下來,投那麼大的財力物力人力,我們的干部得過且過,混日子過完就算了,不行。要有“釘釘子”的精神來做,不落下一個貧困村,不落下一戶貧困戶。說實話,我很擔心返貧。我們干實事,老百姓也要干實事。

有趣有益的晚年生活

差不多了。很想和他多聊。特別是想知道他平常的作息時間怎樣安排。

他說早上五點半起床,夏天五點起床,跑三到五公裡路,慢跑,我在部隊跑萬米賽拿獎的。鍛煉好身體,像這樣組織上需要我,還可以用用,我們也發揮余熱。其余時間是看新聞,中央台、四川台、四頻道我是必須看,還有就是體育頻道。我在家的話必不可少看這幾個,我給孫兒孫女們說,我看了你們怎麼看都行。看新聞了解政策,法律法規,了解中央、省、市的大政方針。十九大時,沒去茶樓喝茶,在家收看。其余跟朋友、戰友喝茶、聊天,直接間接也給他們宣傳我們黨的政策。很多朋友,叫我那麼大年齡了,還去干啥扶貧工作?我說組織領導信任,我身體還好,發揮余熱。晚上我一般九點半、十點鐘就休息。一日三餐不少。自己做家務,買菜,洗衣,像我們年齡大,多動才對,人之間交流也是學習。我們當過基層領導的,不能不懂政策,比老百姓都不如就不行。我有個筆記本專門抄詞語、抄理論、抄政策。記了好多個本子了,還在記。一直愛學習。祖輩在農村,我出來不容易,要為老百姓多做實事,干點實事才對。現在退休,組織上喊干點事就干,做監督員都是義務的,車費都是自掏腰包。此外,我還積極參與老干局組織的活動,參加“紅軍長征精神演講活動”等。

老余成為我非常佩服的人。不僅在於他高大結實的身子骨,還在於他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辦事的精神。座談完畢,出來走在街上,我的腦海裡突然蹦出“老驥伏櫪”這個成語來!我默誦一道曹孟德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是啊,這不正是老余的寫照嗎?

【作者簡介】

貝史根爾,男,彝族,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楊河鄉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協會員、樂山市作協委員、峨邊彝族自治縣作協主席。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