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王大爺說事”工作室 架起黨群之間的“連心橋”

【查看原圖】
“王大爺說事”工作室。鄒紅 攝
“王大爺說事”工作室。鄒紅 攝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2020年08月30日14:41

人民網成都8月30日電 “我們十多個老頭子是‘藿香正氣液’,雖治不了大病,但是可以幫社區群眾們提神順氣,可以預防小感冒,鄰裡街坊們帶著包袱來找我們,我們積極溝通協調后,他們放下了包袱,也‘神清氣爽’了,心裡也就舒坦多了!”

在榮縣旭陽鎮桂林街社區,有這樣一位年近八旬,白發蒼蒼的老年人,他精神抖擻,向記者介紹起了自己退休后充實的老年生活。他笑呵呵的把自己比喻成了消暑順氣的“藿香正氣液”。

他是誰呢?他,一生閱歷豐富,種過地、當過兵、教過書也從過政,為官為人清正廉潔﹔他,深耕榮縣大半生,曾任榮縣縣長、縣委書記,是榮縣德高望重的老領導,常說自己是從榮縣老百姓中一路“浮”起來的官,退休了就該“沉”回到家鄉的老百姓中間去﹔他,數十年如一日地為民服務,從副廳級干部的位置上退休后亦不改老共產黨員的本色,回到家鄉榮縣的旭陽鎮桂林街社區,不計報酬地為社區群眾奉獻自己的“余熱”。他,就是曾獲評“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中國好人”的“十佳五老”之一,群眾口中的“王大爺”王正國。

“青山”踏遍后 歸根化“春泥”

和幾十年以來養成的習慣一樣,今年已經79歲的王正國每周一都會起個大早,迎著熹微的晨光,如約走到“王大爺說事”工作室。“我從自貢政協退休以后就回到了老家榮縣,一直在旭陽鎮桂林街社區做一些黨員志願者服務群眾的工作,到現在已經16年了。”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目光和藹、聲音低沉而篤定,像是回憶著這十幾年歲月中的點點滴滴。

2004年8月,王正國從自貢市政協副主席的崗位上退休,在許多人意料之外的是,他回到了家鄉榮縣,並主動將黨組織關系轉到自己定居的旭陽鎮桂林街社區。16年來,他身兼多職,關愛留守兒童,樂當孩子們知心的“王爺爺”,還自己掏腰包給社區裡的貧困大學生買電腦﹔投身小區管理,解決鄰裡糾紛﹔助力棚改拆遷﹔帶領黨員志願者們志願服務大佛文化燈會﹔疫情期間配合社區黨委管理……

“王大爺就是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為人民群眾無私奉獻,我們社區的許多工作,隻要和他說了,他沒有不到的。人民群眾需要的就是這樣一生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的黨員干部” 退休后在說事工作室擔任副組長的程學君動情地說。

“我是榮縣人,說榮縣話,也辦榮縣事。”面對外界的褒獎、贊揚聲,退休老干部王正國總是這樣回應。踏遍“青山”后,他仍然在2017年發起成立“王大爺說事工作室”,將自己化作“春泥”,繼續為家鄉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余熱。

“我不是公務員了,但還是黨員﹔沒有了職務,但仍然有義務,我會一直堅守在這裡,盡量多做事,做好事,做成事。” 王正國說到。

溝通社區事 聯通黨群心

溫熱的茶水、耐心的聆聽、真誠的意見,在“王大爺說事”工作室,來訪的百姓都能夠享受到工作室團隊提供的“有溫度”的服務。

記者在工作室進行採訪時,恰好遇上了前來感謝王大爺的兩個中年人,他們圍在王大爺身旁,一直握著他的手表示感激之情:“實在太感謝王大爺了!多虧了您在我們和繼母之間溝通、協調,不然我們這兩個做子女的都不知道怎麼做才合適。現在父親的手術已經完成,很快就能康復了!”

原來,前些日子,“王大爺說事”工作室才接待了這兩位焦慮的中年人。他們的父親生病住院需要做手術,但繼母不願意把夫妻之間的共有財產拿出來替父親治病,想讓老人的兩個子女另外出錢。“我們並不是不願意出這個錢,只是父親本身就有一些存款,拿一些出來就能解決這次的醫療費,但繼母偏偏不願意……”﹔了解情況后,王大爺從中調節,在知曉子女的心意之后,繼母心甘情願地把錢拿出來給老人治病。

“我們成立這個由老黨員、退休干部、退休老師、熱心公益人士組成的說事工作室就是為了做好群眾的‘藿香正氣液’,當好鄰裡之間的‘風油精’。” 送走兩人后,王大爺如是對記者說:“我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轉辦或者協同相關部門進行處理,通過凝聚多元主體的力量,共同推動社區治理創新,幫忙但不包辦,說事不壞事,辦事不誤事,因此雖說不能‘治大病’,但起碼可以做好預防工作,促和諧促平安。”

每周一和周三,團隊裡17個常駐成員分工值班,定時接待群眾,其他時間屬於預約時間,現場調解家庭矛盾、鄰裡糾紛。他們為社區居民“解壓”打開了一個“窗口”,以較高的完成度與滿意度處理鄰裡糾紛、婆媳矛盾、夫妻關系等問題,聯結了家庭成員及社區成員之間的情誼,家庭因此更和睦、社區也因此更和諧。

不僅幫忙解決各項糾紛,“王大爺說事”工作室根據百姓訴求向縣委、縣政府建言獻策,並得到了縣上關於大佛橋社區改造、大佛景區棚改、城東小學道路硬化、黑化等行動的積極回應,成功搭建了政府和百姓之間溝通、理解和認可的橋梁。說事之外,工作室也辦事,如協同社區處理順城街老居民樓64戶房屋漏水問題,利用各方力量協調腦梗老人無人照看的問題,使此類“沒人管、管不好”的難題的破解有了新去處。

據了解,“王大爺說事”工作室自2017年“開業”以來,來“擺龍門陣”的居民更多了,鄰裡糾紛愈少了,三年時間裡共接待了群眾600余人次,收集群眾意見130條,解決各類問題8件。老百姓們“愁眉苦臉來,喜笑顏開去”,不少基層問題在源頭上得到了妥善的解決,達到了“治未病”的作用。

說起“王大爺說事”工作室的運行模式正在全縣如火如荼的推廣,王正國表示:“我們實際上就是基層黨組織和群眾之間的橋梁紐帶,我們是一群帶領大家修文明、修和諧、修友善的基層老年‘包工頭’,從單打獨斗到群策群力,我們雖年歲已大,但是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老年人都參與進來,一起發揮余熱。”

深耕桂林街社區,始終以服務、造福群眾為旨,把“連心橋”架在群眾心坎上,讓社區充滿了溫度和厚度的“王大爺說事”工作室,自建立以來不僅創造了老黨員、老干部發揮余熱的新平台,也為社區治理創新提供了新經驗。

今年,榮縣縣委組織部在全縣擴面推廣說事工作室機制,“老聲長談”工作室、“鼎言.鼎事”工作室、“暖心橋”工作室、老許和事室、“五老說事”工作室等18個說事工作室挂牌運行,從源頭處解決基層社會的常見矛盾,多點位共同推進榮縣社區治理工作,榮縣在創新實踐中打造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路徑。(朱虹霖)

分享到: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