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臭氧污染預警:四川盆地迎來連晴高溫天氣過程,臭氧污染風險加大,成都平原、川南地區可能出現區域性連片污染,瀘州等城市可能受到臭氧污染影響。
瀘州市生態環境局建議,市民高溫時段應盡量避免外出,企事業單位應採取措施,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臭氧污染是怎麼回事?
臭氧作為地球的“保護傘”而存在,殊不知臭氧離我們太近,卻又成為污染空氣的一大“元凶”。
據瀘州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臭氧是一種藍色、有刺激性的氣體,跟大家熟知的氧氣是“親兄弟”。距地球表面25至50公裡處有一層臭氧層,能大量吸收太陽輻射出的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線傷害﹔地面臭氧,則大部分由人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高溫、日照充足、空氣干燥條件下轉化形成。
近地面臭氧是一種有害氣體,對眼睛有強烈的局部刺激作用,可使視覺敏感度和視力降低﹔可強烈刺激鼻、咽、喉、氣管等呼吸器官,造成肺功能改變,引起哮喘加重,導致上呼吸道疾病惡化等。
一年之中,臭氧濃度的最高峰集中在夏季,日照強、雲量少、風力弱,對臭氧的形成來說可謂“天時地利”﹔一天之中,臭氧的濃度在清晨時較低,隨著形成臭氧的其他污染物越來越多,在日照的影響下,臭氧濃度逐漸升高,在13點到15點持續處於高值,到傍晚太陽輻射減弱后,濃度又逐漸恢復到較低狀態。
室內臭氧濃度通常比室外低50%
臭氧是夏季空氣污染的主要“殺手”。在持續高溫天氣裡,隨著氣溫升高,臭氧值也在上升。
夏季面對臭氧污染,市民應該如何防護?據瀘州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最重要的是應盡量呆在室內。高濃度臭氧主要出現在光照強烈的室外環境,在光照強烈時,應盡量減少外出及戶外活動時間,同時適當減少室內通風換氣次數。在室內,由於缺少了生成臭氧所需的太陽光,臭氧無法持續生成,且室內的臭氧濃度一般要比室外低50%,如果房間密封良好,採用了空調系統的話,臭氧濃度將會更低。但是,機電房、靜電復印機房、計算機機房等是臭氧高發地,反而應該注意及時通風。
敏感群體在外出時需要做好一定的防護措施,不要進行室外鍛煉。一般認為,老人與兒童對臭氧比其他人群更為敏感,他們本身免疫力較弱,臭氧污染所帶來的損害也更大。而且,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有些損傷可能會是持久性的或是不可逆的。
此外,市民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減輕污染對上呼吸道的刺激與損傷。
倡議: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為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質量,瀘州市生態環境局向廣大市民和企事業單位發出倡議:在夏季(8-9月)高溫日照易發生臭氧污染的天氣下,採取相應措施,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根據倡議,企事業單位涉揮發性有機物的生產工序,在零點到16點實施生產的,應盡量錯峰到其他時間段進行﹔涉及熱力燃燒的,應盡量選用清潔能源替代﹔10點至18點應停止建筑牆體涂刷、建筑裝飾、市政道路劃線、欄杆噴涂等戶外涉揮發性有機物作業﹔加油站日常營業期間應保証油氣回收裝置正常運行,10點至18點盡量不安排裝卸油﹔機動車汽修企業應實施錯時生產,10點至18點不開展噴烤漆作業。
廣大市民應合理規劃行程,12點至16點高溫時段盡量減少外出頻次和室外運動﹔實施綠色出行,出行盡量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採用步行、騎行等方式,開車出行盡量避開高溫時段,駐車及時熄火,減少怠速運行時間,緩解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對臭氧污染的影響﹔選擇夜間加油,盡量在20點至早6點間前往加油站﹔室內裝修盡量選用環保型材料,避開高溫時段施工﹔拒絕露天燒烤,不焚燒秸杆、垃圾、落葉等,減少油煙、廢氣直排。(川江都市報記者 許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