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引領老城復興 成都青羊算了本文化價值轉換賬

2020年08月26日07:30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青羊算了本文化價值轉換賬

青羊的“資本”

從文翁興學、司馬撫琴到杜甫放歌,從蜀韻金沙、魅力少城到民俗非遺,青羊區聚集了成都市區約三分之二的文旅資源

青羊的“藍圖”

去年,青羊區獲得“首批天府旅游名縣”命名后,《青羊區文旅融合發展規劃暨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隨即出台

青羊的“賬本”

2019年,青羊區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121.2億元,同比增長25.8%

8月25日,“一年看變化”天府旅游名縣集中採訪活動正式啟動,20多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來到首站——成都市青羊區。

從文翁興學、司馬撫琴到杜甫放歌,從蜀韻金沙、魅力少城到民俗非遺,沿著從古蜀綿延至今的天府文化脈絡一路走來,這片聚集了成都市區約三分之二文旅資源的土地上,有太多值得駐足書寫的文旅故事。然而,媒體記者的腳步卻紛紛停留在文殊院隔壁,一家名為“成都院子”的酒店門前。

這座酒店究竟是什麼來頭?

注入非遺文化

“垮掉”的酒店“活”起來

總經理張柯正忙著招待北京來的客人,客房已滿,他隻能抱歉地送他們離開。

成都院子酒店地理位置非常獨特,毗鄰四大禪林之首——文殊院。周圍古樹林立,不少院落都是歷史建筑。酒店所在的院子來頭不小,曾是巴金爺爺李竹西的住所。

早在十余年前,該處院子就被改造為酒店,經歷了幾任投資人,均以轉讓告終。2017年張柯接手后,決定將蜀繡等四川非遺作為酒店主題,游客不僅能享受餐飲和住宿服務,還能夠體驗蜀繡、蜀錦。

記者走進酒店,接待、就餐、休憩、觀賞,隨處可見以成都市井生活及民間頂級手工技藝作為所需的設施及元素,讓人更真切地感受成都文化的魅力,傾聽歷史的故事,這正是成都院子吸引游客的魅力所在。

打造非遺主題酒店,將“靜態”的文化變為酒店體驗消費的一部分,“垮掉”的成都院子酒店重新盤活起來。

改變的不僅是成都院子。兩年來,院子門口的小商品店不見了,鞋店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更多是主題書店和文創產品店。和院子原貌一同保留下來的,還有掏耳朵的、賣豆花的,以及絡繹不絕的游客,讓古街有了人氣,更有了生氣。

文旅作為主導

為老城發展按下激活鍵

成都院子對酒店定位的探索過程,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青羊區發展路徑的轉變過程。

青羊區佔成都主城區文旅資源的三分之二,這樣的區域要搞城市建設,一磚一瓦都不能輕易改動。空間狹小,如何施展?破立之間,又如何平衡?

去年,青羊區獲得“首批天府旅游名縣”命名后,便把天府旅游名縣建設工作列為全區的“一號工程”。區委書記戴志勇說,這意味著,青羊區將文化旅游作為城市的主導發展理念,任何城市建設、產業布局都將圍繞這一理念進行。

很快,一項高標准編制、“多規合一”的《青羊區文旅融合發展規劃暨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出台。按照規劃,一方面,青羊宮古建筑群、陝西會館、保路運動史事陳列展覽館等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工作加速推進﹔另一方面,天府文化公園、錦江公園青羊段、尋香道、寬窄巷子二期、文殊坊二期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也同步推進。以皇城壩、文殊坊等為代表的重點片區經過文化和旅游串聯,成為“三街兩坊五景”,勾連起青羊千年歷史畫卷的繁華勝景。

以文旅理念規劃城市發展,協調產業布局,為老城的發展按下激活鍵。騰挪轉移之間,不少冷清的老建筑變成人流熙攘的“打卡地”,原本靜態的文化價值轉換為源源不斷的消費價值。

過去一年來,少城·視井、明堂、西村等老街區剝去斑駁,成為標杆性音樂影視文創基地。WePark玩湃社區智能足球公園、峨影1958沉浸式電影博物館、漢服文化旅游體驗區、金沙演藝綜合體等引領都市潮流的交互式消費場景紛紛興起,“紅點”“奇點”網紅打卡地不斷涌現。2019年,青羊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121.2億元,同比增長25.8%。

戴志勇說,下一步,青羊區還將繼續修煉“騰挪轉移”的功夫,把更多文化資源轉換成為消費資源,把這筆賬算得更精,讓產出更高。

旅游小貼士

青羊區的“三街兩坊五景”

“三街”:尋香道、寬窄巷子、祠堂街

“兩坊”:皇城壩、文殊坊

“五景”:皇城遺址、青羊宮、杜甫草堂、文殊院、散花樓

(四川日報記者郭靜雯 張紅霞 吳平)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