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首批涉改建制村已全部完成挂牌運行,整個改革實現了預期目標

“合村並鎮”不僅是版圖重塑

2020年08月25日07:16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合村並鎮”不僅是版圖重塑

  新格局

  推進順向調整,形成一大批適應人口規模、產業發展、生態宜居的集鎮村、中心村、特色村,逐步構建起鎮村互動、梯次分明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新生活

  打通各地政務服務惠及群眾的“最后一公裡”,真正解決基層群眾辦事路途遠、花費時間長的難題

  新隊伍

  村干部隊伍實現了總量下降、年齡下降、學歷提升、能力提升“兩降兩升”正向變化

  “新村芒果產量更高,前來收購的人就沒有斷過。”8月24日,攀枝花市鹽邊縣桐子林鎮金河村芒果飄香,種植40多畝芒果的村民馮國祥說起今年的銷路,樂得合不攏嘴。

  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原金河村、納爾河村合並為金河村,新村幅員面積增至84.6平方公裡,優質晚熟芒果連片種植面積達5萬余畝,躍居全省第一。借助“合村並鎮”機遇,金河村整合資金9320萬元,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以芒果產業發展為主的特色村。

  金河村的變化,是四川省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的一個縮影。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將屬於縣級事權的村級建制調整,作為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的“姊妹篇”統籌考量、一體謀劃、整體推進。目前,全省首批涉改建制村已全部完成挂牌運行,整個改革實現了村規模調大、布局調優、實力調強、服務調好、隊伍調活、機制調新的預期目標。

  是版圖重塑

  更是布局優化拓展產業空間

  作為傳統農業大省,過去,鄉鎮村社數量多、規模小、實力弱,是影響四川廣大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阻礙:村級建制總數達5.3萬,居全國第二位,其中,建制村4.54萬,居全國第4位。

  順應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版圖重塑的同時,如何讓村庄布局更優化,產業空間得到拓展?是擺在各地村級建制調整改革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調整中,各地順應人口流向、交通流向、經濟流向,立足營造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打造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保護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大力推進順向調整,形成一大批適應人口規模、產業發展、生態宜居的集鎮村、中心村、特色村,逐步構建起鎮村互動、梯次分明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同時,各地打破制約鄉村產業發展的建制壁壘和地域限制,將地緣相近、產業相似、發展相融的建制村進行優化調整。

  成都市對標廣州、杭州等城市實施優化調整,全市社區佔比由39.08%提升至57.48%,管理與服務半徑更加適宜,更加符合特大中心城市發展規律﹔綿陽市建制村平均面積由5.8平方公裡增加到11.73平方公裡,平均人口由1197人增加到2376人,實現面積、人口“雙倍增”。

  優化公共服務

  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裡”

  過去,雖然四川不少村鎮都有閑置土地,但想要打造一個功能齊全的社區活動中心,卻往往面臨資金少、工作人員緊缺的尷尬。

  改革中,四川省把提升便民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推進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各地堅持“減數量”和“優服務”相結合,抓緊打通合並村之間的“斷頭路”,根據居民聚居點分布形態,優化配置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積極盤活用好被撤並村的活動陣地。健全村級民事代辦制度,安排村干部輪崗到便民服務中心(站點)提供代辦領辦服務,確保群眾辦事更加便捷高效。

  綿陽市游仙區仙鶴鎮洛水村由原洛水村與高唐村合並而成,合並后幅員面積擴大到9.5平方公裡,村民小組變為17個,人戶增加到861戶3154人。建制調整后,洛水村探索出一條以便民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經濟合作中心“三中心”管家式服務的新路徑,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紅利。

  “改革后,單個村可用財力得到增加,使用效率不高的村級陣地可以得到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可以在更大范圍進行優化配置,確保群眾當期利益不受損、長遠利益有保障。”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優化公共服務,打通了各地政務服務惠及群眾的“最后一公裡”,真正解決了基層群眾辦事路途遠、花費時間長的難題。

  好中選優優中選強

  干部隊伍加強創業激情被激發

  過去,龐大的鄉鎮數量導致基層干部編制空缺、年齡倒挂。事多人少連軸轉,是四川基層廣大干部長期以來最真實的寫照。

  改革中,各地落實“留任一批、離任一批、調整一批、支持創業一批”的原則,妥善安置涉改村干部,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村干部隊伍實現了總量下降、年齡下降、學歷提升、能力提升“兩降兩升”正向變化,沒有發生因村干部“進退留轉”引發的負面輿情和群體性事件。改革后,全省村干部總量減少5.1萬名,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下降3.9歲、大專及以上學歷提高7.1個百分點、優秀農民工佔比達53.7%。

  創業激情得到激發。調整改革后,村干部個人成就感、職業認同感、集體榮譽感大幅增強。隨著選人用人渠道拓寬,一批視野寬見識廣、懂經營善管理的優秀人才進入“兩委”班子,村干部會干事、能干事的能力明顯增強,村干部巧干事、干成事的理念明顯增強。

  執政基礎得到夯實。改革后,建制村設置村黨委的有2285個、設置村黨總支的有5846個,有的地方還將黨支部建到了村民小組。全省“一肩挑”村佔77%,較改革前提高38個百分點,其中,98.6%新調整設立村實行“一肩挑”,56.3%未涉改村同步推行“一肩挑”。同時,19605名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佔比達73.8%。(四川日報記者 李丹)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