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達州老城區,志書上記載的老橋,有西勝街、石嶺巷與黃泥街交界處的龍鳳橋。
達州91歲老人陳忠福的記憶中,龍鳳橋是座石拱橋,下拱上平,長約10來米,寬2-3米,兩邊石欄杆,不到1米高,是西通文家梁、馬鹿溝,遠到省城成都、巴中和陝西漢中的必經之處。
龍鳳橋的來歷,很有些故事。相傳,清朝時期,達州老城區北面北岩寺有一個和尚到京城,看到一則由皇宮貼出的尋醫告示,說誰能治好皇后的病,將會得到重賞。於是和尚揭了榜,果然治好了皇后的病。皇后要重賞和尚,給錢給官,和尚都堅持不接受。皇后說,“那你告訴我你在哪裡住,到時來還個願。”
和尚告訴皇后住在四川綏定府達縣北岩寺的廟裡。
為了到達縣北岩寺還願,要修建達縣城西門上那座石嶺橋。哪知負責修橋的是個貪官,他不僅克扣修橋人員的銀兩,還在皇后面前夸大工程量,說這座橋工程艱巨,修建非常困難,花費的人力物力很大﹔並虛報橋的長度,有十裡之長,還把石嶺橋改名為十裡橋,套取了朝廷大筆銀兩。
這個貪官以為京城到達縣路途遙遠,山路險峻,皇后是不會到這裡來的,這筆不義之財十拿九穩。正當他得意時,皇后卻親自前來達縣燒香還願,到石嶺橋,才發現這裡不過是條小河溝。當即對負責修橋的貪官進行審問,查實情況后,就地問斬。清道光二十八年,這座橋改名為龍鳳橋,包含了幾層意思:第一層意思的龍是指皇帝,鳳是指皇后﹔第二層意思的龍指的是通川江,也就是現在的州河,鳳指的鳳凰山﹔第三層意思是每每遇到落大雨,漲洪水,藏在鳳凰山裡的龍,順著黑溝,通過石嶺橋,奔騰咆哮游到大河裡。
鄭景瑞 鐘文博 記者 袁城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