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摩會現場。四川省農科院供圖 |
人民網成都8月21日電(朱虹)為系統總結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與郫都區過去十年農業科技合作成果,深化下一輪科技合作,聚力全省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建設,科技支撐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8月21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院地共建啟動儀式暨全省水稻新品種應用成果觀摩會”在成都郫都區舉行。
8月21日上午,參會人員現場觀摩了成都郫都區德之源稻蒜輪作示范區、四川泰隆種業超級稻示范區等點位,深入了解了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與郫都區在特色水稻產業領域的先進協同創新成果。
在隨后召開的啟動儀式上,四川省農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牟錦毅,郫都區政府副區長蒲斌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研究院(籌)”揭牌,並向“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講習所”“成都市郫都區安唐“10+3”蔬菜產業研究院”授牌﹔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張雄、郫都區副區長全鋼代表雙方簽署了《共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合作協議》﹔郫都區副區長全鋼、中國農科院都市所副所長楊其長代表雙方簽署了《共建郫都大產業大融合樣本區戰略合作協議》。四川省農科院和郫都區相關領導與專家還舉行了城鄉融合發展院區合作項目論証會,對新一輪“院區”農業科技合作的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進行了論証,明確了工作方向和重點。
據悉,四川省農科院與郫都區人民政府於2010年簽訂了“院區”農業科技合作協議。10年來,通過雙方共同努力,聚集省、市、區、鎮農科專家600余人,創建了“農業專家大院”“鱉靈人才工作站”和成果中試熟化示范基地,完成新品種示范推廣99個、新技術示范推廣61項,新成果直接轉8個,申報獲批“成都現代農業雙創孵化園區”2個,示范帶動產業增加效益45.3億元以上。合作期間獲省、部等科技成果獎5項,發明專利23項,制定地方標准10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文章61篇,培訓和指導各類人員13.65萬人次,探索出院地合作三化模式。
據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呂火明介紹,下一步,雙方將以推動成都郫都區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以及全省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建設為目標,以“1院1空間1平台N示范園”建設為重點,率先探索建設公園農業與公園城市融合發展先行區、成渝雙城經濟圈和成德眉資同城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行區,為加快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全國一流的鄉村振興示范區提供更多科技成果和智力支撐。
呂火明說,首先是建設專業化高端智庫。以省農業科學院在郫都區布局的高新技術科研基地和科創大樓為依托,聯合袁隆平院士工作室、郫都區專家大院、郫都區安唐蔬菜產業發展研究院等科研平台,高質量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研究院,打造科技驅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引擎。其次,建設景觀化科創空間。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以科技為引領、以景區化打造為手段,建設以“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為主題的“農業公園先行區”,鼓勵、引導各類科技人員開展“創新、創業、創造”活動。第三,則是建設數字化服務平台。加快推進集動植物生命健康過程智慧管理、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以及鄉村治理數字化管理等相融合的信息示范平台建設,構建完善全域數字農業管理系統,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發展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郫都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第四,建設品牌化示范基地。加快推進N個“川菜渝味”示范園及原輔料現代化基地建設,推動四川省農科院科技成果大面積創新轉化,助力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示范樣板,支撐特色川菜小鎮建設,讓國內外都品嘗到“郫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