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失守"河堤急搶修 涪江干流洪峰過境迎考驗

2020年08月18日07:31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500米“失守”河堤急搶修 涪江干流洪峰過境迎考驗

  “現在流量是多少?人員轉移完了嗎?”8月17日18時,綿陽三台縣,綿陽消防支隊梓州干道消防救援站調度室內,綿陽市委相關負責人一遍又一遍核查。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三台縣新德鎮新渡村外那段500米左右的涪江干流河堤。8月16日晨,這段河堤出現垮塌險情。17日22時前后,涪江干流洪峰陸續通過三台縣,損毀的堤防度過了第一關考驗。

  持續高水位浸泡高流速下堤防出險情

  出現垮塌的大堤建於上世紀90年代末期。按照當時的設計,這一段河堤的壩頂寬度約5米。8月17日下午,記者抵達現場時,出現垮塌的河堤壩頂隻剩兩米寬。

  勘察了現場后,省水利廳專家組給出結論:堤防垮塌原因,主要是長時間高水位浸泡和涪江干流高流速沖刷所致。

  高水位,是堤防出現險情的第一個因子。

  “這麼大的水,都(持續)快一個星期了。”8月17日15時,新渡村留守的村干部說,過去二三十年,從沒見過這麼大的水。

  水有多大?在現場,記者遇到了前來研判處置方案的綿陽市水利局總工程師葉明生。他介紹,17日15時前后,涪江干流新渡村一帶流量達到11000立方米/秒。而自8月11日以來,新渡村一帶的流量長時間持續在10000立方米/秒上下。

  “這段大壩是土石壩,水一泡就鬆散,容易出現垮塌。”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最初的垮塌河堤並不長。導致垮塌沿著大壩向兩側蔓延的,是水流的高速度。“現在是7米/秒-8米/秒,速度太快了。”葉明生說。

  提前撤離受威脅群眾抓緊時間加固大堤

  水文部門測算,17日22時過境三台的洪峰,流量約14800立方米/秒,為入汛后當地最大洪峰。過境時,新渡村一帶水位上漲30厘米左右。

  “上游的降雨還在繼續,武都水庫也在泄洪。”綿陽市水文局相關負責人給出洪峰大的原因。

  “按說下游這麼危險的時候,我們應該攔蓄洪水,降低下游的洪峰水位。”省防指相關負責人透露,由於本輪強降雨期間不斷攔蓄洪水,17日前后,武都水庫已處於超汛限水位運行狀態,“很難再攔上游洪水了”。

  “就算過了這次洪峰,也很難說這段大堤能頂多久。”8月17日晚的調度室內,不少專家給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持續高水位、高流速,已部分垮塌的大堤還會出現新的險情。因為,江水的沖擊下,大壩壩體實際上在不斷“萎縮”。

  對此,綿陽市和三台縣給出的第一個對策是:提前轉移受威脅群眾。至當日18時30分前后,出險江堤附近三個村庄合計4000余人全部轉移。

  “我們還要組織人員拉網式排查。”三台縣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此前的加緊施工等措施,預計即便是大堤失守,淹沒區也隻有新渡村及附近兩個村庄。

  另一對策則是搶抓19日前后涪江水位暫時下降的有利時機,加固大堤和防止垮塌區域向外擴散。

  “我們現在調集了五六十台工程器具,沒有意外,我們18日一早就上去施工。”前述三台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說,“守”同樣是應對的重要措施。(四川日報記者 王成棟)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