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到來,全國各主要城市夜經濟伴隨深夜消費的興起迸發出活力,其中不乏餐飲外賣的助力。近日,美團外賣發布了一組全國外賣活力數據。數據顯示,除“北上廣深”等傳統一線城市上榜之外,成都、長春、東莞、武漢、海口憑借著強勁的外賣活力躋身“外賣新一線城市”行列,其中長春餐飲商家外賣化比例全國第一,平均每10個(線上)餐飲商家就有8個上線外賣。
全國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人們的生活重回正軌,一度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在這個夏日裡持續升溫。深圳憑借外賣單量以及“超七成外賣餐飲商戶營業超過22點”兩大全國第一指標,位居“外賣新一線城市”之首。北京、上海、廣州緊隨其后﹔其中,北京用戶外賣消費客單價位居全國第一﹔外賣菜品最豐富的城市是上海,菜品種類近70000種,這意味著,上海的“吃貨”每天點一道外賣,一輩子都可以不重樣。
成都、長春等成為外賣新一線城市代表
除了傳統的一線城市之外,二三線城市在外賣消費領域展現出強勁的復蘇力量,成為后疫情時代的“外賣新一線城市”。
成都作為中西部地區外賣消費規模最大的城市,其外賣訂單量緊隨深圳、北京、上海、廣州而位於全國第五。除了訂單規模在全國靠前外,成都還發揮其在川菜上優勢的同時,兼容並包,汲取了全國各地菜系的精華,在外賣菜品豐富度上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大數據顯示,目前在外賣平台上,成都市有38400余種不同樣的餐飲菜品供給,不僅包含了川菜、湘菜、粵菜等著名菜系,還囊括了鐘水餃、龍抄手、雞絲涼面、蛋烘糕、糖油果子、甜水面、旋子涼粉等成都名小吃以及叉燒包、水晶蝦餃、肉夾饃、胡辣湯等成百上千種全國各地特色小吃。
除了成都之外,長春、東莞、武漢、海口也憑借著迅猛的外賣復蘇潛力躋身“外賣新一線”,在長春,餐飲商家外賣化率高居全國第一,平均每10個線上餐飲商家就有8個上線外賣。在外賣這條賽道上,長春還不止一個“第一”,數據顯示,長春的活躍人均單量也是全國第一的,平均一個長春用戶每月要點6.5次外賣。而武漢自4月“解封”以后,外賣消費迎來“報復性”增長,外賣消費客單價僅次於北京,排在全國第二﹔東莞22點后外賣商戶佔比67%,排在全國第二,僅次於深圳。
全國夜宵外賣單量激增近六成
如果說,外賣新一線城市是“吃貨”們吃出來的,那麼夜宵則是主戰場。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全國外賣夜經濟攀升迅速,近兩個月以來全國各主要城市夜間訂單(6pm—6am) 上漲超過六成,夜宵增速優於餐飲大盤,佔全天候單量的四成以上。在城市外賣夜宵的評價體系裡,“優良中差”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標准。哪裡的吃貨吃得更多、更有特色,外賣商家更有活力,成為了每座城市是否能上榜的重要指標。
例如,入夏后,東莞人平均一晚上可以吃掉20萬隻烤生蚝﹔武漢人一個月可以賣掉250萬隻小龍蝦﹔廣州人一個月可以吃掉400萬串烤串......
夜間“吃貨”越來越多,餐飲商家也敏銳地捕抓到機遇,延長夜間營業時間。來自成都的一家川渝本土品牌連鎖店黃氏小海丁老燒烤,因為入夏后單量激增,而延長了營業時間。據該品牌負責人孫歡介紹,疫情以后成都夜間燒烤需求爆增,各門店月銷量環比以55%的增幅持續增長,訂單量最高的華陽店,這兩月甚至達到了平均每天400-500單。
在他看來,成都推出一系列舉措刺激夜間經濟的增長,而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夜間消費的火爆也就自然而然。“我們也在這樣的氛圍之下發力,採取了很多舉措”,比如用熱銷菜品引流、增加營業時長,以及三公裡內免配送費等等,相信接下來還會迎來新一波高峰。”他講到。
有意思的是,從外賣數據上看,這批喜歡熬夜的“外賣夜掌櫃們”更集中在南方。根據外賣商家凌晨營業率而生成的全國餐飲商家“熬夜指數”顯示,指數最高的前五十座城市當中,有近八成位於南方﹔排在前十的城市除了北京、上海、鄭州,其余全部是南方城市,其中深圳的餐飲商家最能熬夜,凌晨過后還有近五成商家處理外賣訂單,廣州、東莞、海口、江門緊隨其后。
( 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