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竹簽 香滿長安城

——榮縣河口鎮黨建引領流動治理的創新實踐

2020年08月12日20:42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流動的中國,活力四射、精彩無限!與此同時,大規模的社會流動,對基層黨組織有效教育管理監督黨員,組織宣傳凝聚服務群眾,提出了全新的課題。如何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考驗著基層治理者的智慧和勇氣。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大量河口鎮農民開始走出家門外出務工經商。如何適應新形勢,推動基層治理創新?2007年開始,河口鎮黨委成立河口鎮西安“小竹簽”流動黨支部,探索加強流動黨員與農民工服務管理的有效措施,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功趟出一條組織搭台、黨建塑魂、龍頭領舵的流動治理創新之路。

(一)組織搭台,管理服務有抓手。一是聯手“找”,給流動黨員安個“家”。鎮內各村黨支部定期摸排登記到西安務工經商黨員和農民工信息,流動黨支部按照同業同域同緣的原則建立若干黨小組,並建立在陝黨員微信群和QQ群,確保黨員流動不流失,外出不失聯。二是創新“聯”,讓流動黨員戀上“家”。結合燒烤行業從業特點和作息規律利用微信、學習強國等形式見縫插針開展黨的基本知識測試、網上考學、心得體會交流,邀請領導和專家通過網絡錄播和視頻等方式講黨課、創業就業輔導等,把黨員教育管理抓在日常、抓在經常,讓流動黨員有了政治榮譽感、組織歸屬感,戀上了組織這個“家”。三是強化“服”,把農民工聚到“家”。為黨小組為干,以黨員為枝,劃分聯系服務農民工范圍,落實“黨員結對聯、微信全覆蓋”的結對聯系幫扶機制,織密網格化農民工聯系服務體系,通過定期交心談心,加強農民工情感交流和日常情況收集,力所能及的給予幫助。不定期召開迎新會、老鄉會、分享會等,做到農民工流向、從業情況、政治面貌、返鄉創業意向、入黨意願“五個清楚”,落實落細農民工服務引領。

(二)黨建塑魂,就業創業有先鋒。一是強化自身建設筑堡壘。緊緊圍繞一個黨建陣地、一套制度規范、一批領頭人“三個一”標准加強黨支部自身建設,不斷增強黨組織先進性、純潔性,不斷提升黨組織的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小竹簽”流動黨支部連續6年被河口鎮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2018年成功創建為市級黨建示范點。二是抓實黨員發展強隊伍。堅持培養對象流動到哪裡,教育培養跟進到哪裡,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雙向互動培養模式,在壓實主體責任、嚴格標准程序、加強教育培訓等環節上齊發力,用好網絡平台架設“空中橋梁”,落細落小黨員發展對象的聯系、銜接、引導、培養工作。截至目前,“小竹簽”黨支部已協助考察培養黨員發展對象10余人。三是抓好示范創建立標杆。把“小竹簽”紅色內涵與規范行業經營相結合,鼓勵黨員亮身份、亮承諾、當標兵,持續開展黨員示范店、黨員示范崗評選10余次,評出28家質量過硬、品質上乘的黨員示范店,以及168個服務周到、兢兢業業的黨員示范崗。“黨員示范店”“黨員示范崗”的紅色牌子與門頭招牌挂在一起顯得格外醒目,招來顧客滿堂的火爆生意。

(三)龍頭領舵,科學發展有旗幟。一是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背井離鄉為了啥,不就奔著致富去的嗎?黨支部一班人牢牢抓住群眾根本關切,先后召開座談會、調研會40余場次集中討論小、散、亂的發展短板,講清利弊、統一思想,於2008年1月牽頭成立西安小竹簽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實現了“小竹簽”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的跨越。二是三方互聯為發展保駕護航。外地謀生,舉目無親,如何合理合法維權?建立流出地黨委領導和流入地黨委指導流動黨支部的工作機制,架起三方組織互聯的“空中橋梁”,為“小竹簽”發展保駕護航。2012年12月,“小竹簽”經營額不足原先的10%。得知訊息后,河口鎮黨委第一時間組織相關職能部門趕赴西安,與當地協同開展調查,查清了事實真相,挽救了“小竹簽”的聲譽。三是品牌立業,逐夢“百年老店”。“小竹簽”的未來在哪裡?去年開始,“小竹簽”流動黨支部牽頭成立西安豐竹商貿有限公司,專業為“小竹簽”燒烤店配送食材、提供經營指導,確保食材質量可追溯、安全有保証、服務有標准,開啟逐夢“百年老店”新征程。

人頭攢動,夜市繁華。從黨員張華木用小板車推出西安第一家“小竹簽”烤肉店,到如星火燎原般分布在未央區、蓮湖區、灞橋區、雁塔區、碑林區的“小竹簽”燒烤店。目前,該鎮在西安長年務工經商達5000多人,開店400多家,年實現營業收入約5億元,淨利潤約2億元。“小竹簽”店面儼然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小竹簽”人從游走在城市邊緣的他鄉異客蛻變為古城西安的建設者、共享者。

一把小竹簽,香滿長安城!

(吳文根 作者單位:四川省榮縣縣委組織部)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