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冰川消融 四川試驗為冰川“蓋被子”

2020年08月12日07:31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四川試驗為冰川“蓋被子”

“達古冰川蓋被子了!”8月6日,達古冰川景區發布的一則消息引發游客廣泛關注。

三伏天蓋被子,這是什麼神奇操作?記者致電達古冰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該局科研處處長黃仕海介紹說,達古冰川正在進行一場重要的科學試驗——應用“地球工程學”措施,減緩冰川消融。

四川是冰雪資源大省,每年夏季是冰雪融化最快的季節。此次達古冰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聯合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中科院冰凍圈實驗室”)開展“蓋被子”試驗,在國內尚屬首次,期待通過人工措施在較大程度上減緩冰川消融,保護冰川景觀資源,促進冰雪旅游可持續發展。

冰川消融加速 專家為達古冰川“蓋被子”

中科院冰凍圈實驗室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冰凍圈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副主任王飛騰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全球變暖,包括中國冰川在內的世界冰川加速消融,這不僅是自然景觀的巨大損失,也在給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居民生活用水等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

作為冰川遺跡“百花園”,達古冰川消融自然也難以幸免。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冰川底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融化,景觀面積大幅縮小。今年8月,達古冰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與中科院冰凍圈實驗室決定聯合開展“應用‘地球工程學’措施減緩冰川消融”試驗。

8月5日,一個20人的小分隊登上17號冰川,在海拔約5000米的地方,搭建了一個面積500平方米的試驗場,在冰面上鋪了一層厚度5毫米或8毫米不等的土工布,猶如給冰川蓋上了一層被子。試驗場邊緣,插著用於測量冰川融化速度的花杆。每隔15天,科研人員就將到現場測量一次。按照預測,兩個月后,“蓋了被子”的冰面將明顯高於其他冰面,消融速度至少減緩50%以上。據了解,這種土工布的成本很低,500平方米的成本在千元左右。“如果試驗結果理想,這項技術將在達古冰川成規模地推廣使用。”黃仕海說。

冰川保護+研學旅游 冰雪景區迎來暑期客流小高峰

有趣的是,達古冰川這樣一項專業性的保護舉措,卻成為景區旅游的“新賣點”。為吸引暑期客流,達古冰川結合正在進行的“地球工程學”措施減緩冰川消融試驗等,開發新的研學旅游產品,並對高考生推出門票半價等各類優惠,吸引了不少旅行社和游客的目光。

隨著暑假來臨,眾多學子都想出去走走開開眼界。和西嶺雪山等冰雪景區一樣,達古冰川景區搶抓窗口期,開發“冰川保護+研學旅游”新產品,讓游客在游玩的過程中,既能感受雪山冰川的壯美,又能學到冰川保護知識,游客可現場觀摩試驗過程,學習了解緩解冰川消融等知識,旅途將更加充實、有趣。目前,景區日均游客接待量近千人,達到去年同期水平,暑期旅游迎來了一個小高峰。

據了解,達古冰川具有獨特的山地與氣候特色,具有極高的冰川、地質、地貌、生物等科研價值與觀賞價值,這是開展研學旅游的良好資源。此外,達古冰川景區還開發了高山花卉、野生動植物等研學基地,並與四川省旅游學院展開合作,圍繞冰雪等生態資源推出更多具有學習性、互動性、趣味性的研學活動。

做強四川冰雪旅游 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

四川地形地貌復雜,旅游資源豐富,冰川保有量位居全國各省市前列,是名副其實的冰雪旅游資源大省。除了達古冰川,四川廣為人知的還有貢嘎山冰川、雪寶頂冰川、四姑娘山冰川、稻城亞丁冰川、海螺溝冰川、螺髻山第四世紀古冰川、燕子溝冰川等,這些冰川大大增強了四川旅游資源的豐富性、體驗感和吸引力。

據了解,四川以冰雪為“賣點”的旅游景區越來越受歡迎,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游客前來打卡,游客接待量保持兩位數增長。去年熱映的電影《中國機長》中,川航3U8633航班飛越達古冰川時,那壯觀的一幕,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也帶動了一波旅游“冰川熱”。2019年11月20日至2020年1月5日的冰雪旅游季,達古冰川游客量增幅較往年同期上漲380%。今年7月,四川恢復跨省游后,稻城亞丁穩居游客最想去的景區前列。

2019年底,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四川省發展冬季旅游三年行動計劃》,將冰雪列為最突出的優勢資源首位,未來幾年將進一步做強冰雪旅游。

與此同時,四川對冰雪資源的保護也越來越重視。近年來,景區聯合環保組織打造了“海螺溝環保課堂小義工之旅”等一系列公益活動,通過組織家庭實地觀看大冰瀑布,開展自然教育課堂,認識冰川,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冰川對人類的重要性以及生態環境的脆弱性,以實際行動倡導環保理念。

旅游活動會否加速冰雪消融?面對不少游客的擔憂,王飛騰表示,與氣候變化相比,游客在冰川上的旅游活動所帶來的影響“微乎其微”。不僅如此,研學旅游等方式還能讓更多游客認識冰川、從而保護冰川,促進景區探索冰雪旅游資源保護性開發新路子,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記者 郭靜雯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