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一家親。在歷史的時光隧道中,發生過很多兩地文化、親情交融的馨香往事。
2018年秋天的一個下午,四川文藝出版社收到一份獨特的投稿,一本自傳式回憶錄《漢娜的重慶》尋求出版。書稿中講述的是一個中德混血女孩(原德國駐華領事女兒)記憶中的重慶往事。
一本以“重慶”為背景的小說,為什麼會首先尋求在成都的出版社出版呢?了解一番才知道,作者是一位年逾八旬的德國老太太傅安娜,她的母親祖籍四川合川(現重慶合川),1932年畢業於四川省立女子高等實驗學校,在成都教書。傅安娜有一個曾經在重慶同住兩年的童年玩伴、成都表妹,於是她主動向成都的出版社投稿,是想完成一個多年心願:尋找在成都的表妹“巧妹”。
傅安娜
回憶田園詩般美好的重慶童年
尋找“那個溫柔文靜的小女孩”
傅安娜1937年出生於中國重慶。她的母親彭廷文是地道的成都人,父親傅德利則來自於德國。1945年至1949年,傅安娜在沙坪壩南開中學上學,1952年,15歲的傅安娜隨父母離開重慶,回到德國。此后就再也沒來過中國。轉眼間幾十年過去,如今巧妹隻怕也已是白發蒼蒼。老太太回顧自己不算平坦的一生,對年少時光的眷戀不舍,使她終於鼓起勇氣尋找她兒時曾同吃同住同玩耍的表妹。
傅安娜尋找的巧妹,是母親彭廷文親妹妹的女兒,書中她稱巧妹的媽媽為“呂寶孃孃”。巧妹隻比她小一歲,大約在1943年來重慶傅安娜家中住了兩年,她們兩人一起上學,一起玩洋娃娃,一起繡花。雖然時間不長,但田園詩般美好的童年回憶,那個溫柔文靜的小女孩,卻深深印刻在傅安娜的腦海中,讓她時時回想。
傅安娜母親彭廷文(右2)
傅安娜在德國
父親曾任德國駐華使館領事
母親是成都一所中學教師
漢娜的父親傅德利早年因前往東方探險而來到中國。和大多數探險家一樣,他不僅研究了喜馬拉雅山區的珍稀動物,同時也愛上了中國這個古老國度的風土人情。經探險隊的同事介紹,他與當時在成都一所中學任教的彭廷文相識、相戀。1935年6月7日,兩人在成都登記結婚。兩年之后,傅德利攜妻前往重慶,任德國駐華使館領事,傅安娜出生,抗戰也於同年爆發。
1952年,傅安娜全家離開中國之后,與成都家人失去聯系已有68年。如今,能拿到的尋親線索寥寥無幾,她甚至不記得巧妹的全名。她可以提供的信息包括:母親彭廷文祖籍系四川合川人(現重慶合川),1932年畢業於四川省立女子高等實驗學校﹔巧妹的母親是傅安娜母親彭廷文的親妹妹,另外還有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巧妹一家都在成都,另有其他表哥在重慶,其中一位全名為周基鑑,曾是建筑工程師,1952年之后曾與在德國的他們有過通信。
傅安娜母親彭廷文的畢業証書
曾住江北寨子坪的彭家院子
“重慶一直是我的故鄉”
傅安娜此次尋親,深知希望渺茫。但在《漢娜的重慶》這本書中,她筆下抗戰時期的重慶卻宛如照片般清晰,多年來往事在她心中反復回放與咀嚼,真情令人動容。她希望通過這本書的出版,以及媒體的報道,能勾起一些老成都人對彭家的回憶,幫助她尋找到巧妹。
2019年末,在四川文藝出版社即將出版《漢娜的重慶》中文版的前夕,傅安娜在德國還特別錄制了一段視頻。雖然自1952年離開重慶后再沒回去過,但在鏡頭前,傅安娜依然回憶了自己在重慶度過的美好童年,“67年過去了。在我心裡,重慶一直是我的故鄉。我愛重慶。我愛朝天門。我親愛的父親曾牽著我的手從那裡走過。我愛江北寨子坪的彭家院子。那裡曾經是我的家,有森林和稻田,有我快樂的童年。”
自傳體小說堪稱“重慶版《城南舊事》”
受漢學家顧彬等業內人士認可
作為當年德國駐華領事的女兒,傅安娜見証並親歷了重慶從1942年到1952年的歷史風雲。在書中她從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出發,記錄了大時代背景下,她在重慶的童年及少女階段的生活。
其中,既有對城鄉生活場景的描寫,也有對兩江三岸市容的刻畫,還有對在渝外國人生活工作的多方敘述,也包括對她父母的異國婚姻生活的記錄,對她父親在特殊的身份中掙扎的觀察。書中還以白描的方式記錄了日本大轟炸對重慶城區和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
戰火紛飛的年代裡,跨國婚姻家庭中的小女孩的成長,田園詩與悲歌交織的雙重世界,也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和文學意義,堪稱“重慶版《城南舊事》”。所不同的是,《城南舊事》裡有古都夕陽裡蟋蟀有韻味的吟唱,《漢娜的重慶》裡則回響著霧靄中纖夫和挑夫的號子聲。
《漢娜的重慶》 德文版於2017年在德國出版。曾就讀於西南大學中文系及法蘭克福大學漢學系的旅德作家海嬈,將之翻譯成中文。《漢娜的重慶》得到德國漢學家顧彬、作家虹影、翻譯家楊武能等人的傾心推薦。在重慶出生、長大的虹影說:“作者用一雙少女的眼睛,敏感而有深度地審視過重慶和那裡的人們所遭受的苦難和命運,讓我深深地感動。傅安娜這本回憶舊日重慶的書,不可多得。”德國漢學家顧彬說:“所有的歷史都是回憶。歷史有歡樂也有痛苦,隻有承認它,接納它,人才成其為人。不為人知的漢娜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成為一個完整而生動的人。但她的回憶必須通過翻譯才能回到原生地。這也是翻譯的意義。”
翻譯家,德國國家功勛獎章獲得者,重慶圖書館榮譽館長楊武能說,他與作者同鄉、同年,跟德國都有著骨肉親情,“讀她的重慶回憶感觸尤深。她真實生動地再現了舊時的重慶,我推薦今天的重慶人好好讀一讀她的書,讀了你們才知道珍惜新重慶和平、安寧、幸福的生活。”
(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