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 “廢稈子”變致富“錢鉤子”

2020年08月10日16:31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過去秸稈沒人要,現在秸稈成了寶,養牛也不愁飼料了,有利可賺,增加收入的同時還環保,真的是一舉多得。”與往年不同,今年看著村裡成片的玉米秸稈,簡陽市平泉街道龍王村10組組長廖忠武多了一些開心。往年,他隻能眼睜睜看著秸稈化成基肥,如今,他將“廢稈子”變成了致富的“錢鉤子”。

秸稈變廢為寶提升經濟效益

龍王村位於沱江東岸,自古以來,受地形影響,泥沙在此堆積,形成了土壤肥沃的壩上平原,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目前,該村發展有特色蔬菜胡蘿卜、仔姜、水果玉米等2100畝,全年農作物產值達1928萬元。8月3日,在這個市級三美示范村,上千畝玉米正值收獲期,金黃色的苞谷用顆粒飽滿的形態講述著今年的豐收。

玉米規模化種植在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秸稈量大難處理的問題。如何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把秸稈變“廢”為寶提升經濟效益,成了村“兩委”不斷思考的問題。

今年初,村“兩委”聽說廖忠武想要利用粉碎后的秸稈養殖肉牛的想法后,當即認定此舉既環保又可增收,一舉兩得,於是便派廖忠武去綿陽等地學習秸稈粉碎和肉牛養殖技術。4月底,廖忠武花費5萬余元購入一台玉米秸稈粉碎機和一台包膜打捆機,建成了簡易的秸稈商品飼料化生產線。同時,引進31頭雜交西門塔爾牛進行養殖。“這種牛體格大、生長快、肌肉多、脂肪少,乳、肉用性能均較好,耐粗放管理。目前養殖的這批牛預計將在明年下半年出欄,照現在的市場價格來估算,收入還是十分可觀的。”廖忠武充滿期待地說。

草料賣出家門帶動村民增收

小院即是生產場,在廖忠武家的院子裡,隻見他按下啟動鍵,粉碎機便開始工作起來。工人將秸稈送進機艙,“突突突”,瞬間,細碎的草料就從另一端飛出,不一會兒就堆成了一座小山。隨后,再將打碎的草料送進旁邊的包膜打捆機,靜待十幾秒,一個直徑50公分、高50公分的草堆就從機口彈了出來,經過一陣旋轉包膜,草堆就穿上了淺綠色的塑料外衣,被整齊地碼放成兩層。

“在粉碎過程中,我們會按比例添加秸稈生物貯料調制劑,然后嚴格按照袋裝微貯技術進行密封發酵,最終形成一種營養飼草,成為牛、羊等的上等喂料。目前,除了滿足自身養殖需求外,我們還將部分草料銷售到雁江、樂至等周邊地區,滿足附近養殖大戶的需求。按目前的生產能力,每天能產出50多噸草料。”廖忠武說。

將秸稈變廢為寶,不僅能提升經濟效益,還能帶動村民勞動增收。“在玉米豐收季,大家都很忙,村民們就把收割后的秸稈放在地裡,我們請工人去拉回來,最忙的時候每天有10多名工人同時工作,每人每天能有80元的收入。”廖忠武稱,從5月份生產線投用到現在,已生產草料達600余噸,特別是村裡種植的水果玉米秸稈糖分高,青貯草料品質好,受到了周邊許多養殖大戶的青睞。如果今年行情好,明年他還將想辦法引進更多機器,進一步擴大產能,滿足市場需求,同時以更大力量幫村裡做好秸稈回收利用工作,帶動村民勞動增收。

龍王村創新利用秸稈回收致富的舉措,只是簡陽市通過先進科學方法對廢物進行轉化利用的生動縮影。近年來,簡陽市大力推廣秸稈粉碎還田、秸稈商品飼料化等技術,從源頭解決秸稈焚燒帶來的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讓農民朋友由“不敢燒”向“不願燒”轉變。截至目前,簡陽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已投用12台秸稈鍘草粉碎機助力秸稈粉碎還田,服務面積達3500余畝。(周滎鴻)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