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首部文學自傳《寧作我》問世 “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2020年08月10日09:27  來源:廣州日報
 

提起汪曾祺先生,眼前總是會展現一幅“家人閑坐,燈火可親”的畫卷,淡淡的筆墨勾勒出平靜隨和的可愛老頭形象。他似乎總能從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樂趣,是文學家、美食家,也是生活家。

但其實,汪曾祺這一生歷經坎坷,經歷過困苦,也曾因工作無著念及輕生。這些卻少有人知。

汪曾祺是如何成為文學大師的? “佛系”之外,汪老是個怎樣的人?

為紀念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問世,以汪老的散文選段復現他70余年人生歷程,從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與平時所聞不一樣的汪曾祺。

年輕的汪曾祺:洒脫愛玩

汪曾祺以“可愛老頭”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實,年輕時的汪曾祺就一副愛玩的模樣。在江陰上高中那段時間汪曾祺就不好學習,好玩。“下午躺在床上吃粉鹽豆(江陰的特產),喝白開水,看書,把三角函數、化學分子式暫時都忘在腦后,考試、分數,於我何有哉,這一天實在過得蠻快活。”

到了西南聯大,汪先生則是一貫的瀟洒自在:“大部分同學是來尋找真理,尋找智慧的。”“我就是沖著吊兒郎當來的。我尋找什麼?尋找瀟洒。”

不過,痛苦的日子也是有的。1946年,從西南聯大畢業后汪曾祺回到上海,舉目無親的他隻能借住在好友家,整日頹廢。因為工作沒有著落,他曾想過自殺。老師沈從文得知后,寫信將他大罵一通:“你手中有一支筆,怕什麼!”

回想起自己高二時的初戀,汪老寫下了這段細膩、動人的文字,耐人尋味。

“我后來到過很多地方,走進過很多水果店,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的果香。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遠不忘。那年我正在戀愛,初戀。”

作家汪曾祺:外圓內方

汪老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成為作家這件事的呢?“有人問我是怎樣成為一個作家的,我說這跟我從小喜歡東看看西看看有關。這些店鋪、這些手藝人使我深受感動,使我聞嗅到一種辛勞、篤實、清甜、微苦的生活氣息。”

看起來隨和、好說話的汪老,其實也有固執的一面,尤其是在文學創作方面。

汪曾祺的《寂寞與溫暖》曾經改過六版。小說本來叫《寂寞》,汪曾祺的家人本意是請“老頭”寫一寫在特殊時期如何受罪、境遇如何悲慘的。誰知汪曾祺寫得滿是溫情,家人讓改他倒不生氣。隻不過改來改去“還是那個調調”。題目還從《寂寞》變成了《寂寞與溫暖》。家人拗不過,隻好順從了他的意思。

另外一個故事,發生在汪老和家中孫輩兩個孩子之間。小孫女覺得爺爺畫的鳥丑,於是到商店買了個鳥窩的模型回來。“爺爺,你畫的鳥太丑了,老是瞪著大眼睛,脖子還梗著。以后照著這個鳥好好畫啊。”結果呢,汪曾祺笑呵呵地把鳥窩放進了書櫃,不過他畫的鳥還是原來的樣子。

一部珍貴的 “文學自傳”

在汪曾祺誕辰百年之際,《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從內容編排到書籍設計,打造了一部有特色的“文學自傳”。該書獲得汪曾祺家人的授權,並由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楊早編著。楊早還有另一部新作《拾起汪曾祺》。

編著本書的過程中,楊早將散落在各處的129篇追憶、記事性質的文字進行細致編排,按照時間順序完整呈現汪曾祺的一生。

汪曾祺是否寫過自傳?據編者考証,汪曾祺曾在1991年寫過八篇帶回憶性質的散文,總稱為“逝水”。不過內容隻記述到汪曾祺初中時代。對於想要了解汪曾祺人生經歷的讀者來說,這部分內容肯定是不夠完整的。

本書收錄的文章,從1920年∼1939年汪曾祺的家鄉高郵與江南講起,到去昆明西南聯大讀書,一直追溯到1980∼1997 年汪老在北京成家得子,呈現汪老的人生軌跡。其中涉及的選段均在文末標注文章名及發表時間,有意深讀、考証的讀者可以此為線索查閱。

閱讀汪曾祺的人生

也是閱讀一個時代

除了完整性,本書選取的內容均為汪曾祺敘事性文字中最為有特色的部分,以汪曾祺的文字來講汪曾祺,文字質量也很高。封面選用汪曾祺先生畫作《鳥棲枝頭》,這“瞪著眼睛,梗著脖子”的鳥,生動體現了汪老“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的人生態度。

閱讀汪曾祺的人生,我們才有機會看到一個更為立體的、有血有肉的汪老。 汪曾祺的一生在高郵、昆明、上海、北京等多地輾轉,我們跟隨著他的足跡,走訪各地風物、尋常人的生活,以及歷史事件。

汪曾祺的老師沈從文以及黃永玉、老舍、巴金、朱自清、聞一多等眾多知識分子也在其字裡行間出現,透過汪曾祺的筆觸,我們能夠從側面了解一代文人形象。

汪老寫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買了一件雲南趕馬人穿的深藍氆氌的一口鐘(大概就是彝族察爾瓦)披在身上,遠看有點像一個俠客。”

汪老談聞一多:

“能夠像聞先生那樣講唐詩的,並世無第二人。他也講初唐四杰、大歷十才子、《河岳英靈集》,但是講得最多,也講得最好的,是晚唐。”

可以說,閱讀汪曾祺的人生,也是在閱讀一個時代。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珺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