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升級打造30個大運美食特色街區

2020年08月06日06:47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升級打造30個大運美食特色街區

  成都日報制圖 江蕊鬆

  為堅持謀賽與謀城相結合,發揮重大賽事的集聚效應,推動全市餐飲服務行業提質增效,加快打造世界賽事名城、國際美食之都,記者獲悉,成都日前正式印發《踐行賽事營城推進 國際美食之都建設強鏈補鏈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明確提出,大力促進餐飲產業提質。在成都大運會籌辦期間,力爭培育新增全國團餐300強企業5家,引進海內外知名美食品牌50個,發布4期《大運餐飲服務機會清單》,開展4場餐飲行業集中服務培訓,推出一批餐飲服務示范餐廳名錄。

  全面優化餐飲發展生態。改造提升重點美食載體40個以上,建成國際現代化美食園區1個,培育推出綠色種養殖產業示范項目20個,打造推出示范中央廚房3個,全市現代餐飲供應鏈體系進一步完善。積極營建美食城市氛圍。升級打造30個大運美食特色街區,舉辦社區美食薈活動10場以上,打造10個以上“美食+賽事”互動體驗消費場景,引導餐飲行業協會成立團餐專業委員會。

  做強美食載體

  對傳統餐飲街區進行現代數字化改造

  以舉辦大運會為契機,成都提出,加快建設一批特色美食空間和國際范美食載體,重點引進一批優質企業、培育一批本土品牌,打造一批賽事餐飲體驗新消費場景,全面優化餐飲發展行業生態,全市餐飲服務標准化、專業化、現代化程度進一步增強,形成國際賽事舉辦引領賽事名城建設升級、美食之都品牌打響和餐飲服務能力躍升互動共促的新格局。

  巨大的消費需求則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美食載體。《方案》提出,要打造大運主題數字美食街區,通過互聯網平台與資本賦能,對傳統餐飲街區進行現代數字化改造,分批次推出3-5個充分彰顯國際范、成都味的大運美食特色街區,同步推出《成都大運會必打卡美食街區30條》。

  同時,發布大運賽事美食推薦餐廳。甄選一批行業優質餐飲店推薦名錄,在2021年5月至6月期間,推出《成都大運會美食推薦餐廳100家》,涵蓋川菜、火鍋、小吃及國際風味各個品類。同時,還要推動中國川菜國際小鎮、成都智慧美食科技園、天府沸騰小鎮等綜合美食載體加快建設,支持建立世界飲食文化博物館。力爭成都智慧美食科技園在2021年2月建成投運,改造提升川菜博物館、寬窄巷子、香香巷、沸騰裡、一品天下等美食載體形象,強化美食體驗、文化展示、國際接待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還要大力扶持培育本土企業,力爭到2021年底,培育新增全國團餐300強企業5家,塑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都餐飲品牌企業,為賽事名城建設積累賽事餐飲服務經驗﹔引進國內外賽事餐飲服務企業,招引一批外地風味、外國風味領軍企業來蓉發展,2021年8月前吸引50個海內外知名品牌餐飲入駐成都,引進一批賽事餐飲領域咨詢監理、運行管理、技術服務等第三方賽事餐飲綜合服務機構。

  做優產業鏈條

  力爭到2021年底,打造推出示范中央廚房3個

  從歷史經驗看,借賽事之力,讓全世界認識或者愛上一座城,提升全球影響力,通常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案》明確,將發布大運餐飲服務機會清單,深入挖掘大運會餐飲領域產品設備及技術服務需求,在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期間,梳理發布4期《大運餐飲服務機會清單》,涵蓋食材採購、供應鏈保障、廚房設備設施及賽事餐飲專業服務,釋放行業機會,促進產業發展。

  與此同時,發展賽事食材種養加工產業。《方案》提出,加快發展現代化都市農業,力爭2020年底培育綠色種養殖產業示范項目20個,加快培育一批食品原輔材料和標准化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全面提升成都服務大型賽事的食材種養殖和食品加工標准化水平。此外,加快建立現代餐飲供應鏈體系,積極引進餐飲產業鏈制造企業,力爭到2021年底,打造推出示范中央廚房3個,形成一批技術裝備先進、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餐飲信息化平台,構建完善標准的生產加工配送產業生態。

  當你品味一座城市的美食時,就開始將目光投放到那片土地之上,成都亦希望通過餐飲美食產業發展塑造別樣精彩的城市標識,“場景”再次被提及。《方案》提出,要打造“美食+賽事”互動體驗場景,充分挖掘成都美食文化底蘊、運動賽事基因,打造“美食+賽事”互動體驗消費場景,支持區(市)縣示范打造“有顏值、有文化、有溫度”的特色美食集聚區。並且大力發展“互聯網+”美食場景。引導成都本土種養殖基地、食品加工企業、餐飲商家應用“社交電商”“平台銷售+直播帶貨+短視頻”開展數字化轉型,拓展外賣、網店、微店、小程序等新業務、新渠道。

  同時,還要廣泛開展大運主題美食營銷。立足辦賽營城,融合首店經濟、小店經濟、夜間經濟、假日經濟,通過系列美食促銷、美食活動,推出大運主題美食暢享季,持續打造新消費場景,營造賽事美食消費氛圍,激活賽事美食消費活力。

  做好發展生態

  依托國際賽事打造國際美食交流合作平台

  餐飲,在第三產業中佔據重要地位,如何加快餐飲業經營復蘇,是城市提振消費最直接或者說觸手可及的重要話題。此次《方案》對於生態有所考慮,並提出,依托國際賽事打造國際美食交流合作平台,深化與國際慢食協會、世界美食旅游協會等國際組織的合作交流,支持本土餐飲行業協會在2021年6月前正式成立團餐專業委員會,支持團餐企業做強做大,推動團餐行業提質升級等。

  服務提質事關產業形象,更關乎城市口碑。《方案》提到,將組織行業協會在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間對全市餐飲行業市場主體開展不少於4場次系統性集中培訓,且廣泛吸收各國美食文化精華,促進成都美食與世界餐飲文化交融發展。大力普及雙語服務,切實推行分餐制用餐服務,不斷提高我市餐飲規范化、專業化、國際化服務水平。

  同時,支持老舊餐飲門店開展店面形象提升改造,有機融入城市美學與地方特色。健全綠色餐飲標准體系,構建大眾化綠色餐飲服務體系,還要圍繞綜合體育團體用餐服務食材採購需求,在2021年6月前篩選形成《成都大運會食材食品供應基地(企業)20家》,並予以授牌,拓展賽事名城、美食城市品牌價值,助力地方扶農惠農、脫貧攻堅。

  城市也許千篇一律,味覺卻讓我們截然不同,講好成都美食故事自然是重中之重。《方案》提到,要結合“愛成都·迎大運”城市共建共治共享行動,策劃推出系列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社區美食薈活動等。還將聚焦傳承弘揚特色美食文化,在2021年7月至8月期間,推出系列以美食文化為核心的天府文化體驗行活動,針對大運會來蓉國際友人,精心設置相關美食主題體驗路線,深度展示天府美食文化魅力。除此之外,《方案》提到,要面向大運會參賽觀賽群體主要來源國家和地區,有針對性地開展海外美食文化推廣營銷,充分運用新媒體、新載體、新手段大力宣傳成都美食的獨特歷史、豐富內涵和精髓,廣泛利用大運會重要載體、重大事件和名人效應傳播成都美食文化,推廣成都國際美食之都新形象。

  (成都日報記者 孟浩)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