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運會乒乓球場館雛形初現

2020年08月05日06:59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大運會乒乓球場館雛形初現

作為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重要比賽場館之一,成都高新區體育中心總建筑面積達20.16萬平方米,由多功能體育館、全民健身館、服務中心等部分組成。其中,總建筑面積約為8.3萬平方米的多功能體育館為大型甲級體育館,共計12000余座,由主要比賽場館和訓練場組成,明年將作為大運會乒乓球賽事場館,為市民提供精彩觀賽體驗。昨日,記者採訪獲悉,該項目外立面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全力推進裝飾裝修進度,預計今年年底竣工驗收,保障大運會順利舉行。

測量

全省首例機器人測繪放樣

記者在成都高新區體育中心項目現場看到,經過兩年多的加速建設,3棟單體建筑已經初現雛形,造型獨特、錯落有致,看上去別有韻味。從高空俯視,三顆白色明珠鑲嵌在一片綠色生態之中,熠熠閃光。據悉,該項目設計靈感來源於蜀錦,按照“韻動絲路、綠繡錦城”的設計理念,讓建筑如音符一般躍動於錦官城中,帶動起一片充滿活力的城市綠洲。

“高新區體育中心項目結構設計復雜,造型獨特,異型構件眾多,對於傳統測量放線而言是個巨大挑戰。”施工方中建四局四川分公司總工程師嚴偉告訴記者,為了快速、精准地定位放樣,保障工程質量和施工進度,他們引進了國外的Trimble BIM測量放樣機器人,這樣的突破創新在四川省內尚屬首例,“將圖紙及BIM模型導入測繪電子手簿,無需測量員操作儀器,就可實現儀器自動照准及跟蹤測量,實現程序放線、精准放線。”

據悉,BIM放樣機器人放樣能夠精准到3毫米以內,放樣效率是傳統方法的6-7倍,具有實時導航、實時檢查、自動生成放樣報告等多種先進功能,避免了傳統作業中點坐標計算、輸入等繁瑣過程和出錯機會,簡化了工作流程,超越了傳統施工精度。“在高新區體育中心多功能體育館大跨度網架放樣及吊裝定位過程中,傳統方法需要4名工人3個工作日,在BIM放樣機器人的配合下完成相同工作量,隻需要2名工人1個工作日。”嚴偉說。

此外,該項目還通過鋼筋節點深化及型鋼模型建立快速統計出鋼筋長度、體積以及彎曲直徑等,出具型鋼大樣圖輔助工廠加工等,節約工期13天,節約項目資金100多萬元。

吊裝

多項技術新突破

走進體育中心場館內部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進行吊頂、管線排布、橋架安裝等室內精裝修,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據悉,針對項目機電管線排布層次復雜,橋架與水管間無合理安裝檢修空間的實際,施工方通過BIM建模對機電管線排布進行優化,提升工程質量效率。

在多功能體育館,一根根鋼筋柱引人注目。記者獲悉,這是幕牆體系中的搖擺柱,可增大穩定承載力。“整個多功能體育館的搖擺柱有110根,最大的一根長度達34米,重13.4噸。”項目經理伊明華告訴記者,由於搖擺柱數量多、重量太重,且根據場館的形狀上面一頭要向外傾斜,下面則要向內傾斜,在吊裝過程中遇到不小的困難,為此他們討論過多個方案,最終決定使用主鉤加副鉤的方式成功完成吊裝。

在施工過程中,該項目多項技術也實現突破,不僅提報的“成都高新區體育中心工程基於EPC總承包模式下BIM技術應用”榮獲“第四屆建設工程BIM大賽”三等獎和四川省“踐行綠色新理念 助推建筑強省建設”BIM技術競賽團體賽(施工組)銅獎等榮譽,基於“跳倉法”的成功應用,中建四局還成為了四川省工程建設地方標准《四川省超長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跳倉法施工技術標准》的主編單位之一,該標准的編制將填補四川省建筑行業、地方現行標准指導的空白,給跳倉法施工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有力支撐。(成都日報記者 吳怡霏 李冬)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