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趙熙書法作品。趙熙文化研究會供圖 |
人民網成都8月5日電 “很幸運能夠在這麼多書法界同仁的見証下完成我的拜師儀式,成為趙熙書法傳人游綱先生的弟子讓我更覺使命重大,以后我會更用心地向師父學習書法,不辱趙熙先生‘榮縣趙字’的門楣。”近日,在由榮縣文聯及趙熙文化研究會共同舉辦的趙熙書法傳人游綱先生的收徒儀式上,來自榮縣的書法愛好者陳榮鋼向記者表達他得拜名師的喜悅。
不知情的人可能會問,趙熙是何許人也?拜師學書法而已,用得著舉行這麼隆重的儀式嗎?跨越近百年的時空,或許趙熙先生也沒有預想到,在他仙逝70余年后的今天,家鄉還有大批“趙字”的愛好者和追隨者,更不會預料到,榮縣甚至還成立了專門的趙熙文化研究會,深入地探研他這一生的文化成果,假如他看到這些新聞,會覺得非常歡喜欣慰吧。
探趙熙文化 走近晚清第一詞人
有趙熙文化愛好者說,如果趙熙出生在當代,那他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還會成為豆瓣、微博、抖音上的紅人,要是把趙熙寫書法的過程錄成小視頻放到抖音上,想必隨隨便便就能獲得上萬人點贊。之所以這麼有底氣是因為趙熙先生生前就是有著大批追隨者的文化“大咖”,他字堯生,號香宋,是四川榮縣人,為清末民初著名學者,以“詩詞書畫戲五絕聞名於世”,也是民國初著名的川渝“五老七賢”之一,當時的人就稱贊他為“士林之鶴”。
近日,榮縣趙熙文化研究會會長吳岷鐘和記者談起趙熙波瀾壯闊的一生:“民國時期,四川各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交戰者因忌憚趙熙的‘賢士’名聲,才下令軍隊不犯其門庭,趙熙於是大量接納鄉鄰親友到自家避難,還曾多方周旋於軍閥之間保民平安,為民謀利。有一次,他就親自到劉湘師部力陳民生疾苦、與劉爭辯,甚至‘以掌撫桌’斥責他,趙家因此被譽為‘鄭公鄉’。”在講述的同時,吳會長拿出研究會編撰的《趙熙詩詞選注》向記者展示趙熙在戰亂中寫下的多首感嘆時局不易、民生多艱的詩詞,他如數家珍道“這首《初春二首》就是那時候寫的,他以‘人世亂離春不顧,河橋又挂柳千絲’來暗諷當政者不顧人間疾苦,又在《即事》中以‘天下正多無法事,街頭貧媼夜號寒’的特寫鏡頭表現軍閥混戰給百姓帶去的苦難,他撰寫《榮縣志》時還置‘民生’為第一,從這些都可以看出趙熙十分心系百姓,關心民生疾苦。”
通過會長吳岷鐘和秘書長羅秀能的介紹,記者還了解到,趙熙先生“工詩,善書,間亦作畫。詩篇援筆立就,風調冠絕一時。偶撰戲詞,傳播婦孺之口”,在詩詞上,他被譽為“晚清第一詞人”,尤精五律,一生作詩3000余首,有《香宋詩鈔》《香宋詞》等傳世﹔在史志上,他主纂《榮縣志》,行文嚴謹得體,被譽為巴蜀名志﹔在書法上,他字體秀逸挺拔、集古之大成,於宋元之前的書法大家幾乎都有涉及,且每學一家都能融合變化,揮寫自家新意,立宗“榮縣趙字”﹔在戲劇上,他改編的《情探》對川劇改良影響重大,他也被稱為讓川劇文學化的“西川第一人”﹔在作畫上,他善畫山水小品,有倪雲林之筆意,純朴天真,意境廣闊。
有著一身的書生風骨、浩然正氣且以詩詞書畫戲冠絕一時的趙熙先生還是近代中國極為杰出的教育家。他淡泊功名,多次推辭了袁世凱、蔡鍔和蔣介石提供的高官厚祿,但重教崇育,毫不吝嗇地獎掖后學。在他的門下創新革命、學識淵博者輩出,學生中吳玉章、黃復生等均成為辛亥革命骨干力量,虞白史、向楚等在學術和育人上都頗有建樹,還有書畫家余中英以及自稱弟子投贄問學的梁啟超、孫炳文、郭沫若、朱德、劉伯承等,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延榮州文脈 榮縣將建趙熙紀念館與“香宋村”
跨越百年的足跡,榮縣的趙熙文化愛好者們在思考如何將趙熙文化與當下的時代發展相結合,讓在這塊土地上孕育的趙熙文化能夠重新走進世人的眼裡、心底,讓趙熙文化的脈搏更鮮活地存在於這座“詩書之鄉“,榮縣趙熙文化研究會應運而生。
據吳會長的介紹,趙熙文化研究會的籌建要追溯到2018年紀念趙熙先生誕辰150周年的書法展,經過一年的精心籌備,於2019年3月25日正式成立。研究會成立至今已一年有余,現有會員68人,主要由榮縣教育、文化領域的工作者組成,下設詩詞、書畫、史學、戲劇、教育及農耕六個專項研究委員會,各部門的負責人由相關領域的專家擔任,方便將研究成果及時實驗、轉化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力。
翻開研究會編輯發行的《趙熙連環畫》,一幅幅線條流暢、妙趣生動的圖畫呈現在記者眼前,圖畫下方還附有簡明的文字,全面又重點突出地向讀者展現了趙熙先生一生八十余年的經歷與貢獻,連環畫通俗易懂、老少皆宜,能推動趙熙文化的普及。通俗讀物之外,研究會還編輯發行了學術性刊物《趙熙詩詞選注》和《趙熙研究》。
吳會長還談到,研究會除申報“趙字”成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開展 “趙字”筆會和定期祭拜趙熙墓等活動之外,同時還將以研究趙熙文化為契機,運用‘產學研’結合的發展模式,推動全縣的文化資源普查及歷史文化遺跡的挖掘,利用資源舉辦文化活動,由此開展對縣內非遺文化的傳承、弘揚工作,進行文化宣傳,達到文旅結合、以文化人的效果,促進榮縣精神文明及經濟產業的全面發展。
榮縣文聯主席梅友貴和記者說到研究會的工作計劃:“我們接下裡的工作重心會放在趙熙紀念館的籌建上,趙熙文化作為榮縣本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有一個專門的紀念館來作為傳承基地,我們希望這個紀念館建成之后可以供機關工作人員、學生甚至農民來參觀學習,實現優秀趙熙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鄉村,發揮趙熙文化中清廉刻苦、關注民生思想對群眾思想的影響教育作用,為新時代培養德智兼具的人才”,趙熙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羅秀能補充道“我們還打算編撰‘趙字’書法字帖,並推動縣裡各大中小學學生學習‘趙字’書法,發揮中華及本土優秀傳統文化對孩子們的熏陶作用。”
此外,記者獲悉,趙熙文化研究會還將邀請來自榮縣的企業家在家鄉打造以趙熙詩書為主題的“中國詩書第一村——香宋村”,將文化與旅游相結合,實現以文促旅,豐富百姓精神世界,讓百姓感受到藝術帶來的滋養。
展詩書之鄉 力譜榮州藝事絢爛篇章
拜師儀式結束后,得拜趙熙書法傳人門下的榮縣書法愛好者陳榮鋼表示,作為趙熙“趙字”書法的后生,自己定當更加努力地學習“趙字”書法,將這門精妙絕倫的藝術傳承下去,“以后我還想和趙熙文化研究會合作,到鄉鎮上的中小學裡去教孩子們趙熙書法”他對記者說。
“未來,我們研究會還將走進榮縣的各大鄉鎮,將研究會編輯的“趙字”書法字帖送給鄉鎮中小學的孩子們,組織本地的書法藝術家手把手地教孩子們上書法課,‘潤物細無聲’地讓孩子們感受到趙熙文化的魅力”吳會長向記者描述了他對研究所未來的展望。“今后協會還將與相關的高校及各大媒體合作,舉辦相關的文化論壇,讓趙熙這張‘名片’更好地走出榮縣,走向四川,讓更多人了解到這位來自榮縣的大儒趙熙”吳會長對記者說。
榮縣文體旅游廣電和新聞出版局局長但漢軍告訴記者,趙熙文化研究會的成立與工作只是近年來榮縣延續榮州文脈、推展詩書之鄉的眾多工作中一項具有代表性的縮影。榮縣目前已有老年書畫協會、農民漫畫協會、音樂舞蹈協會、青少年書畫研究會和收藏家協會等十余個文藝協會活躍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用文藝點綴老百姓的生活。
但漢軍還談到,榮縣廣大的文藝工作者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潛心創作,辛勤耕耘,目前,榮縣已成功舉辦了大佛文化旅游節、川南詩歌會、“三下鄉”等各類大型活動及文藝下鄉、川劇座唱、節日演出等傳統的協會標志性活動,編撰了作協會刊《雙溪湖》,推出了國畫《山水》、漫畫《這是我媽媽穿爛的鞋》、小品《賣混沌》等一批精品佳作。通過各項活動,繪制出屬於榮州藝事的絢爛色彩,使榮州文脈長久地流淌在曠遠的時空中,讓更多人領略到詩書之鄉的獨特韻味。(朱虹霖)
![]() |
趙熙書法作品。趙熙文化研究會供圖 |
![]() |
趙熙像。趙熙文化研究會供圖 |
![]() |
趙熙研究會成立大會授牌儀式。趙熙文化研究會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