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報考考古專業被質疑沒“錢途”北大力挺

“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2020年08月04日09:08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這兩天,“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被質疑沒“錢途”的新聞刷屏后,當事人鐘芳蓉收獲了全國考古圈“團寵”。昨天,北京大學官微連發兩條微博與她隔空互動,並祝福她,“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事情回放

  報讀考古被質疑沒“錢途”

  7月23日,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鐘芳蓉考出676分的好成績,成為湖南省文科第四名,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村民們也放起鞭炮慶祝。得知她報考了北大考古專業,不少網友感嘆考古專業冷門、沒“錢途”,不少人還“熱心”地建議她換個“大富大貴”的專業。

  業界態度

  考古界紛紛送祝福贈禮物

  消息傳出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省考古單位聯動,為她送祝福送禮物。“敦煌女兒”樊錦詩等多位考古界前輩也發出祝賀。

  去北大學考古真的沒前途嗎?北大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就業前景可期,近5年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2015年98.44%,64位畢業生中僅1人待就業﹔2016年94.64%,56位畢業生中僅3人未就業,包括1人待就業、2人擬深造﹔2017年97.01%,67位畢業生中僅2人未就業,包括1人待就業、1人擬深造﹔2018年98.57%,70位畢業生中,僅1人未就業,去向為擬深造﹔2019年94.29%,其中本科生就業率為89.66%、碩士生為96.55%、博士生就業率為100%。

  昨天,鐘芳蓉在微博上以@契珩的網名發文,感謝大家的關心,並解釋報考理由,“沒想到這麼多人對我報考的考古專業感興趣,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對於考古圈的點贊,她也真誠道謝,“非常感謝微博上考古界老師們對我的鼓勵,希望以后能在這裡多和大家一起交流,多多學習。”

  北大回應

  歡迎報考願找到畢生所愛

  昨天下午,北大官微連發兩條微博,與鐘芳蓉互動,歡迎她報考北京大學,並熱心寄語,“授業於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北大官微隨后播放了北大考古的宣傳視頻,並致敬考古人:北大考古人在書齋學理論,也去田野求真理﹔輕動手鏟,尋找歷史的遺物﹔拂去塵埃,追回古老的記憶﹔向泥土深處,追尋歷史的跫音﹔既是守護者,也是傳承人。

  北大招生辦公室主任李喆也在朋友圈轉發相關新聞,並鼓勵鐘芳蓉,“北大相信你的夢想,也會成就你的夢想”。(北京晚報記者 任敏)

  北京論語

  莫以“錢”途衡量前途

  □殷呈悅

  湖南留守女孩鐘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一事,不僅引發網友熱議,也驚動了整個考古圈。能夠進入北大,是眾多考生的夢想,為何填報考古系,就有網友認為沒“錢”途?

  客觀來說,替鐘芳蓉抱屈的網友,出發點並非惡意。鐘芳蓉家境貧寒,關注她的命運走向,體現了網友的熱心和愛心。而“冷門”“收入低”,是部分公眾對考古專業的固有印象。有些網友覺得鐘芳蓉的選擇不理想,無非是希望她能找到一份將來掙錢更多、成功更快的專業,盡早貼上“贏家”標簽,把寒門學子完美逆襲的故事勾勒圓滿。

  不過,一個成績優異的女孩,僅僅因為填報考古系,就被貼上沒“錢”途的標簽,也暴露出質疑者阿世媚俗的現實眼光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不是鐘芳蓉把專業選錯了,而是這部分網友把衡量人生的標尺選錯了。判斷專業前景,不能拋開個人特長,局限在就業率上,而要綜合個人實力,評估其在該領域能夠創造多少價值。決定行業高度的,也遠不是一時熱度、薪資水平,而應放眼行業發展脈絡,辨識其在社會運轉中肩負的職責。衡量人生成敗和指數,更不是看所選專業是冷是熱、從事職業光鮮靚麗還是遠離聚光燈,而要看他是否在做一件由衷熱愛的事業,豈能以“錢”途衡量前途?

  考古學是人文與科學的完美結合,肩負保護文化遺產的使命。鐘芳蓉在微博上表示,從小喜歡歷史和文物,對考古專業感興趣。此外,填報考古專業,還受到“敦煌女兒”樊錦詩的影響。可見,她做出如此選擇,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深思熟慮,不僅有主見,而且有遠見。反觀報考現狀,有多少學子在不同的專業之間舉棋不定,在家長的強勢建議下言聽計從,或是迫於現實因素在理想的專業前望而卻步。相比之下,鐘芳蓉不隨波逐流,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鐘芳蓉填報北大考古專業令網友意外,但更加意外的,也許是整個考古圈對鐘芳蓉的堅定支持。樊錦詩寫信鼓勵她,十多個省份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聯動為她送去祝福,北大官微發文力挺,希望她在北大考古系找到畢生所愛。這些贊賞和鼓勵,將鐘芳蓉送上了考古圈的“團寵”之位。其實,這也是以考古人的自信回擊那些世俗成見,同時鼓勵其他學子,“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求學之旅,橋都堅固,道路都光明。”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