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之心 聯通雙城 從“心”出發建設新內江

——專訪內江市委書記馬波

2020年08月03日07:08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成渝之心 聯通雙城 從“心”出發建設新內江

  7月29日,內江物流港首趟“蓉歐+”東盟國際班列始發。兩天后,這趟國際班列將抵達廣西欽州港后出口東盟,實現陸海聯動。

  新時代,新征程。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明確,支持內江建設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如何配套?如何服務?記者專訪了內江市委書記馬波。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於內江而言,有三個“十分罕見”

  記者:前不久您在傳達學習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時說,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讓內江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戰略機遇。怎麼理解這個“前所未有”?

  馬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飽含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成渝地區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

  這一戰略的實施,對“成渝之心”內江來說,地位、角色、影響、政策、境界、規劃、底氣等都不一樣了。內江成為擔當國家使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城市,聯通的是未來可期的國際化大都市圈、世界級城市群。

  對於內江來說,這在近2000年建城史上,有三個“十分罕見”:十分罕見地全方位、深層次納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部署﹔十分罕見地全方位、深層次納入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政策支持范圍﹔十分罕見地成為助力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把握融入、協作、發展三個維度,從三個層級務實推動

  記者: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對各個區域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作了明確的定位,但內江似乎還有多重角色?

  馬波:內江“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這一發展定位是省委通盤考慮的科學謀定,在全省20個地級市(州)中是獨一無二的,體現了省委對內江的高度重視和倍加關心。

  內江聯通雙城在中間,是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內江處於成渝主軸線上,是重要節點城市﹔內江又屬於川渝毗鄰地區,是南向開放“橋頭堡”﹔內江還是南翼跨越組成部分,是區域發展重要支撐。

  記者:多重定位,也意味著多重貢獻?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內江該怎麼做?

  馬波:不同的定位和角色,需要發揮不同作用。

  根本的是聚焦“一極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弄明白我們是什麼、為什麼、做什麼等問題。

  一方面,要助推重慶主城區和成都兩個中心城市唱好“雙城記”﹔另一方面,要借勢借力,苦練內功,大力提升經濟和城市發展能級,為在“雙核”以外形成更多支撐點貢獻力量。

  內江將立足比較優勢,把握融入、協作、發展三個維度,從三個層級務實推動。

  一是聯通雙城、抓配套服務,加快建設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對接成都“東進”、重慶“西拓”等戰略,落實與成都、重慶相關地區簽訂的系列合作協議。

  二是聯合毗鄰、抓協同突破,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打造與榮昌、大足、永川、自貢等毗鄰地區協同發展經濟版圖,加快推進內榮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內自新區等牽引性工程,助推共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范區。

  三是聯動市域、抓自身發力,依勢借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主動承接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主動對接成渝產業轉移。

  把“服務對象需要的”作為“我最重要的”

  記者:“建設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的定位中,一個面向自我,一個服務他人。內江將如何做好配套服務?

  馬波:配套服務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自認為重要的就是重要的、自己現在有的就是要重點搞的,而是要把“服務對象需要的”作為“我最重要的”。以客戶為中心,前提是我們要了解清楚客戶的需求是什麼,要有對象感,要“畫像”。

  成都、重慶兩個特大城市相向發展。位於兩個特大城市中間的內江,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眾多方面,都要和兩個特大城市同頻共振。

  記者:“畫像”畫好了嗎?我們的定制“菜單”准備得如何?

  馬波:經過前期充分調研,遵循省委全會部署,我們擬出的菜單是組合式的,要建設“一樞紐、兩中心、三基地、四區塊”,實施“五項重大行動計劃”,把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謀劃推動工作的大邏輯,致力於做實做好“聯通雙城、全面融入、配套服務、順勢提級”這篇大文章。

  記者:內江在配套服務成渝兩極核的產業發展中,有沒有具體的項目案例?

  馬波:有!比如說,在內江發展的四川富樂德OLED及半導體部件洗淨生產項目,專門從事半導體和液晶顯示生產設備洗淨,服務的對象正是成渝兩地的電子信息產業和面板企業。現在第一期、第二期已投產,正在謀劃和推動第三期。

  我們還有一個巨騰國際,生產筆記本電腦的機殼,也是為成都、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做配套。今年巨騰國際忙得很,最近增加近2000名工人。

  記者:兩個項目背后有著怎樣的邏輯,該怎樣用它來指導當地產業發展?

  馬波:兩個項目發展得好,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作為成渝之心,內江的產業選擇標准不是成渝兩地發展什麼就發展什麼,而是要錯位發展,要對接產業鏈條,要發揮比較優勢,成渝需要什麼我們就發展什麼。

  接下來,我們將按定位標准,對已有產業規劃進行分析評估和科學調整。比如,成渝兩地均形成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為主導的工業體系,門類齊全。面對這個競相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內江可立足區位優勢,銜接成渝兩大市場,發揮內江產業人才優勢,圍繞關聯性強、契合度高的汽車摩托車、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與成渝地區其它城市深度合作,聚力打造成渝數據基地、汽車零部件基地、新型顯示材料生產基地等,“聚土壟作”成渝地區中部產業支柱,完善區域產業鏈,形成產業生態圈。

  當然,產業的參天大樹和一片森林的長成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與生俱來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未來內江一定會超過人們的想象

  記者:內江怎樣把區位和交通優勢變成發展優勢,避免特大城市吸引優勢資源導致出現“中部塌陷”現象?

  馬波:內江身處兩個特大城市之間,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優勢。當然,發展初期,肯定會出現特大城市吸引優勢資源的情況。但從戰略的視角來看,從“一盤棋”謀劃、一體化推進來看,這種便捷通道是有利於地方發展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新內江,站位不能低,眼光不能“近視”,要利用區位條件和交通優勢加快發展。發展過程中,關鍵是要找准切入口,找到與成渝兩個特大城市相融合相協同的最有效、最具有特色的主攻方面。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內江要抓住機遇加快成勢、穩健前行,一定可以實現“水漲船高”、迎來新的跨越。未來的內江,一定會超過人們的想象。(四川日報記者 梁現瑞 劉川 鄭志浩)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