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好“線”畫好“圈” 進擊吧!成都都市圈

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目標:構建以成都為中心的現代化都市圈

2020年07月28日07:35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連好“線” 畫好“圈”

  一張網,一串城。成都都市圈正浮出水面,鎖定未來全球經濟區域發展的風口。

  7月27日召開的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成都都市圈”一度成為熱詞,並明確提出“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目標是構建以成都為中心的現代化都市圈”。

  成都,既是“主干”,也是核心。未來,將如何連起四座城,下好一盤棋?

  規劃都市圈 完成“三區三帶”空間規劃編制

  都市圈,其實已不是新詞。在世界范圍內,已有數個成功的案例。

  紐約都市圈、倫敦都市圈、東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和北美五大湖都市圈,被視作五大世界級都市圈。它們已成為當地人口最密集、經濟最活躍、最富有競爭力的地區,是所在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樞紐和參與全球競爭的制高點。

  再觀國內,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紛紛打響了建設都市圈的口號。與此同時,成都也有自己的“野心”,即與德陽、眉山、資陽共建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成都都市圈。

  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省發改委經過多次研判討論,得出結論:成德眉資區域憑借優越的自然條件、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科教資源和堅實的產業基礎,依托四川乃至整個西部地區廣闊的經濟腹地,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最有條件率先建成現代化都市圈。

  先看經濟實力——

  2019年,4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5萬億元,佔全省比重達46.1%。成都已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組織中樞,德陽重大裝備制造業集群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影響力,眉山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產業初具規模,資陽汽車制造、軌道交通、口腔裝備材料等產業也具有較好基礎。

  再看地理人文——

  德眉資3市與成都接壤邊界超過680公裡,中心城區距成都主城區50公裡左右,具備同城通勤的黃金半徑。大數據分析顯示,成都人口流入流出地中,德眉資居於前三位,合計約佔成都人口流動總量的30%。

  實際上,成都都市圈的構建“蓄謀已久”。自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起,便開始積極推動城市空間跨越龍泉山向東發展,與德陽、資陽、眉山緊密對接、相向布局,重塑優化區域經濟地理格局。目前,以成德眉資同城化為引領的成都都市圈建設態勢已初步形成。

  但處於后發的成都都市圈,仍面臨多重考驗。對標東京、倫敦、巴黎等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發展能級差距明顯﹔與上海、廣州等國內先發都市圈相比,在市場體系建設、產業協作水平、創新協同和資源集成能力方面均有較大提升空間。

  因而此時,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至關重要。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提出,要對都市圈的城鎮空間、生態空間、產業空間、基礎設施空間、公共服務空間進行優化重構,協同構建“1+1+N”都市圈規劃體系。目前,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已形成階段性成果,完成“三區三帶”空間規劃、綜合交通發展專項規劃等重大專項規劃編制。四市間建立了“三區三帶”建設協作機制,聯合啟動規劃和方案編制工作,上半年新開工項目79個,完成投資70億元。

  步伐不緊不慢、循序漸進,精彩即將上演。

  連好交通線 構建都市圈立體交通體系

  從單個城市的“點狀”到經濟圈的“面狀”,交通互聯互通是基礎。

  7月27日,成德眉資4地政府與四川省鐵路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簽署《關於成都外環鐵路共建共管框架合作協議》。隨著一條全長約450公裡的外環鐵路建設,將把4座城市的地域連接起來、人員密切起來、經濟拉動起來。

  1小時通勤圈是都市圈的基本范圍,而成都經濟圈打算把時間再壓縮一半。目前,成都至德眉資日開行動車達88對,初步形成半小時軌道通勤圈。

  不可否認,與東部發達都市圈相比,當前成都都市圈仍存在多層次多制式軌道交通網絡體系薄弱、跨市界道路規劃布局較少、城際間既有高速公路與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不匹配等問題。

  4座城市非常清楚這樣的情況。欲破題,隻有加快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鐵融合”和“同城同網”方可。

  翻開《成德眉資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三年實施方案(2020—2022年)》,104個擬計劃實施項目清晰呈現。

  12個續建項目——天府國際機場一期工程、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高速、成資渝高速、成宜高速、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蒲江至都江堰段、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德陽至簡陽段、成灌(彭)公交化改造一期工程、S103劍南岷東大道雙流段改造、S422金旌路、廣大路、螺簡路、養資路。

  20個新開工項目——成達萬高鐵、成資市域鐵路S3線、成都鐵路樞紐環線改造公交化二期工程、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軌道交通扶貧項目、彭州湔江河谷旅游軌道、天府新區至邛崍高速、天府大道北延線德陽段、梓州大道南延線、益州大道南延線、三岔湖旅游環線、彭廣青淮快速通道、錦江大道、通江大道、彭什沿山路、雲大路、萬羅路、放高路、S210高家至新民段加寬改造、德陽站擴能改造工程及配套基礎設施項目、資陽公路物流港。還有15個前期項目正快馬加鞭推進。

  “半小時”帶來的,是經濟圈的更多可能。

  建好生態圈 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電子信息產業是成都的一張“王牌”。隨著成都都市圈的建設,另外3座兄弟城市將登上“舞台”,與成都共同演繹精彩,為成都都市圈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注入更多動能。

  德陽推動順為智聯液晶顯示生產線項目、富士康中江生產基地、宏發西部智能制造產業園、羅江高品LED光電產品生產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隨著信利光電仁壽集成觸控模組及微型攝像模組項目、廣東金倫光電產業園、四川阿格瑞OLED新材料建設等項目竣工投產,眉山新型顯示產業將不斷發展壯大。

  資陽在資陽高新區布局交通裝備與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重點發展各式電連接器、智能傳感器、RCL被動元件、功率半導體等電子元器件生產及研發設計……

  未來,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圈將把大伙兒一起“圈”起來——將以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為核心,聯動成都科學城、四川中江經濟開發區、天府新區眉山片區、資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等平台載體,協同發展電子信息制造和軟件信息與服務,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4座城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既做到產業協同,同時又錯位分工。這樣的模式,不僅將應用於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還將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綠色智能網聯汽車、軌道交通、醫藥健康、先進材料、綠色食品等十余個產業生態圈得以顯現,成為成都都市圈參與區域競爭的新賽道。

  接下來,4座城市還將共同編制跨區域產業生態圈建設行動計劃,推動組建一批產業生態圈建設聯盟,強化優勢互補和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協作,構建產業功能區(園區)引導、龍頭企業牽頭帶動產業鏈上企業的產業協作生態系統,構建都市圈“研發+轉化”“總部+基地”“終端產品+協作配套”等產業互動新格局,共同形成萬億級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以及千億級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飲料產業集群。

  造好生活圈 百姓共享無障礙優質生活

  成都都市圈,也是一個幸福的生活圈。

  都市圈所帶來的變化,將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

  在平日裡,德陽眉山資陽的學生可以享受成都“四七九”名師的遠程課程。

  到了周末,市民刷一刷公交卡,便可到隔壁的城市景區游玩,還能享受原本屬於當地人的景區門票優惠。

  若是生病了,可以去都市圈優質醫院共建的專科聯盟就診,享受更為專業優質的醫療服務。

  促進公共服務均衡普惠,打造無障礙的優質生活圈,正是都市圈致力營造的。

  看教育,將深化基礎教育合作,推進成都優質民辦中小學學校採取教育集團、學校聯盟等方式與德眉資3市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同時聯合打造教師成長共同體,利用“互聯網+教育”等新模式,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

  看醫療,將推進成都市網格化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推動都市圈三甲醫院與其他醫院建立對口支援、巡回醫療和遠程醫療制度,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精准下沉﹔加快建設成德眉資四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省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動4市平台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實現都市圈公立醫院電子健康就診“一碼(卡)通”。

  看文化,將推動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向都市圈居民統一開放,探索省級和成德眉資4市文化館、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規劃館、科技館等聯盟式運行模式,推出“惠民一卡通”、公共文化聯展一站通等公共文化服務共享產品﹔

  看公積金政策,將爭取成都作為靈活就業人員試點城市,在探索試點的基礎上,推動成德眉資4市靈活就業人員公積金自願繳存同城化……

  從群眾急難愁盼入手,通過促進城鄉間社會保障體系的有效銜接,將打破社會保障體系的城鄉區域分割,增強都市圈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憧憬了2035年的成都都市圈——全面實現同城化,基本實現現代化,基礎設施全面實現“同城同網”,公共服務水平趨於均衡,基本建成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接下來,拭目以待。

  本報記者 張家華

  【最新進展】

  成德眉資四市簽署一攬子交通合作協議

  450公裡的成都外環鐵路將連接成德眉資

  ■成都外環鐵路

  項目全長約450公裡,連接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市,速度200-250公裡/小時

  ■市域鐵路S11線

  途經成都市金牛區、新都區、彭州市,德陽市廣漢市、旌陽區

  ■市域鐵路S5線

  連接成都和眉山,設S5主線段和S5仁壽支線段

  ■軌道交通資陽線

  起於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福田站(機場南站),止於成渝客專資陽北站

  7月27日,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地政府簽署了一攬子合作協議,將著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運輸服務共建共享,450公裡的成都外環鐵路將連接成德眉資。

  構建半小時軌道通勤圈正加快構建。到2022年,將建成一批重大功能性支撐項目,交通“同城同網”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交通往來更加順暢,運輸服務同城化水平不斷提升,有效支撐成都都市圈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成都外環鐵路

  四地共建共管

  成德眉資四地政府與四川省鐵路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簽署《關於成都外環鐵路共建共管框架合作協議》。根據預可研報告,項目全長約450公裡,連接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市,項目採用國鐵制式,速度目標值計劃採用200-250公裡/小時速度標准。

  成都市政府與德陽市政府簽訂《關於市域鐵路S11線共建共管協議》。協議中說,S11線暫定起於成都火車北站,止於德陽火車北站,途經成都市金牛區、新都區、彭州市,德陽市廣漢市、旌陽區。線路全長約72公裡,成都段約34公裡,德陽段約38公裡。

  成都市政府與眉山市政府簽訂《關於市域鐵路S5線共建共管協議》。根據初步規劃,S5線總長約83.2公裡,位於成都市和眉山市行政區內,設S5主線段和S5仁壽支線段。其中,S5主線段長約50.4公裡,其中成都段約19.4公裡,眉山段約31公裡﹔S5仁壽支線段長約32.8公裡。

  18號線將連接

  成渝客專資陽北站

  成都市政府與資陽市政府簽署《關於軌道交通資陽線共建共管協議》。協議透露,資陽線起於天府國際機場南側的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福田站(機場南站),止於成渝客專資陽北站。線路全長約39.37公裡,採用地面、高架和地下相結合敷設方式,設計時速140公裡。

  此外,都市圈高快速通道路網更加暢通。記者了解到,按照目前的規劃,到2022年,成都至德陽、眉山、資陽將分別建成2條、2條、1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由1965公裡增加到2545公裡﹔東西城市軸線成都東段、天府大道北延線、金簡仁快速路、成資大道等快速通道建設繼續推進,新建(在建)裡程856公裡﹔基本消除交界地帶“斷頭路”,建設一批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的示范性工程,形成內暢外通的都市圈公路網。(成都日報記者 張家華)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