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敏度提高近百倍 新檢測技術可更早發現乙肝病毒攜帶者

2020年07月28日09:10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靈敏度提高近百倍 新檢測技術可更早發現乙肝病毒攜帶者

  2020年度“願天下再無肝炎”7·28世界肝炎日主題論壇近日在線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蘭娟教授在會上分享了由浙江杭州樹蘭醫院牽頭,來自全國50余家醫院的感染病專科醫生共同參與的乙肝患者乙肝病毒DNA(HBV DNA),檢測調研的中期結果。

  “根據截止到6月底的數據,在對既往接受過恩替卡韋治療一年以內的300名患者進行HBV DNA高靈敏度檢測后,結果顯示:如果使用普通檢測方法,40%患者無法檢測到HBV DNA﹔但採取高靈敏檢測技術,可以發現這些漏檢患者的體內存在病毒低水平復制的情況。”李蘭娟說。

  高靈敏檢測發現病毒低水平患者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下簡稱WHO)提出了到2030年消除肝炎危害的目標,它已成為全球肝病防治領域的“一號課題”。

  李蘭娟表示,隨著乙肝疫苗的推廣、丙肝病毒篩查的推進,我國新增感染者的數量大幅降低。在乙肝防治發展的過程中,由於檢測技術的限制,過去無法發現低水平病毒復制的患者,使得這些患者沒有盡早地接受抗病毒治療。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教授表示,定量檢測HBV感染者血漿中乙肝病毒的DNA,是了解患者乙肝病毒復制水平的可靠指標,也是診療和指導用藥的重要指標。但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檢測試劑盒,大多是基於煮沸法核酸提取的方法,檢測下限一般為500IU/ml—1000IU/ml,也就是患者體內的病毒含量達到這個水平才能檢測出來。而基於磁珠法提取核酸的檢測試劑,靈敏度大幅提高,檢測下限隻需20IU/ml甚至10IU/ml。這樣,醫生就可以檢測到體內病毒含量隻有20IU/ml的低水平病毒復制患者,提前開始抗病毒治療,從而有效抑制病情發展。

  高靈敏HBV DNA檢測技術是一種熒光定量PCR技術,它是在常規PCR基礎上加入熒光標記探針或相應的熒光染料來實現其定量功能的。其原理是,隨著PCR反應的進行,PCR反應產物不斷累積,熒光信號強度也會相應增加,從而通過熒光強度變化來檢測病毒的含量。

  浙江杭州樹蘭醫院牽頭,全國50余家感染病專科醫生和專科醫院合作,對服用恩替卡韋一年以內的300名患者進行了乙肝病毒的DNA檢測,不同檢測方法得出了上述不同的結果。“用恩替卡韋治療后,更高靈敏度檢測方法能發現低水平病毒感染的存在,可以發現沒有徹底轉陰的情況,從而繼續加強治療。”李蘭娟表示,這只是中期結果的數據,整個調研項目將入組1800例樣本,觀察評估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療的效果。通過高靈敏DNA檢測,醫生能盡早發現低水平乙肝病毒復制的患者,進而用藥物把患者的HBV DNA降到20IU/ml,降低患者發展成肝癌的風險。

  微生物組指紋或可用來診斷肝纖維化

  除了這些越來越靈敏的DNA檢測技術,科學家們還在開發其他新型檢測方法。近日,美國索克研究所和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科學家合作,在《細胞代謝》雜志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微生物組的新型診斷工具,能在人類患者中以90%靈敏度高效低成本地識別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患者。

  微生物組是一個動態的活體傳感器,能反映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微小變化,因此,它能准確地讀出人體健康狀況,可能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健康指標。新方法利用患者的糞便作為檢測樣本,通過算法來獲得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環境,並繪制出與病症相關的腸道微生物圖譜。

  他們利用微生物基因圖譜和糞便樣本中代謝物的數據,發現了一個與肝硬化診斷相關的微生物群特征。通過對兩個不同國家的獨立患者群體的驗証,科學家發現這種指紋圖譜可以准確識別90%以上患者的肝硬化,驗証了該方法在不同基因和飲食上的有效性和准確性。(記者 馬愛平)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