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田裡的“桃花源”遇見一個很成都的下午

2020年07月22日07:46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原標題:在稻田裡的“桃花源” 遇見一個很成都的下午

  依田桃源內的民宿

  1600年前,晉人陶淵明寫了自己的一個夢﹔1600年后,我們仍在尋覓“桃花源”。

  尋覓桃花源,實際上是尋覓一種慢下來的生活。在那裡,我們可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可以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沒有案牘勞形,沒有世事紛擾,時光如日影,緩慢、悠長。

  如果有這麼一個地方:鱗次櫛比的稻田,彌望的水稻﹔田坎上,游人正在採摘新鮮的瓜菜:南瓜、辣椒、玉米,三三兩兩,喧喧嚷嚷﹔碎石鋪就的鄉間小路蜿蜒其間,點綴著造型別致的鄉野建筑:或是民宿,或是大米主題的餐廳﹔蟬鳴中,七月的風拂過荷塘,陣陣清香,陣陣清涼——你願不願意來這裡,過一個慢下來的周末?

  依田,桃源,兩個詞組合,發出四個上揚的美妙音節。這裡是溫江依田村項目的展示體驗中心,是成都最新的網紅景點,是現代城市人的一個田園慢生活夢。

  慢的生活

  7月21日,星期二,小雨初霽。用溫江農高園(生態旅游區)管委會規劃建設部副部長馮鬆的話來說,“這是最適合游覽依田桃源的天氣”。

  兩水環抱,形成一個142畝的半島﹔地還沒干透,空氣中氤氳著水汽,走過一道照壁,豁然開朗,依田桃源的風景展現在眼前。可以想見當年武陵人的那種驚喜:稻田、荷花、鳥鳴、虫唱,幾分鐘前還在鬧市,如今已身在一個古朴幽靜的空間。“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雖然面積不大,但水、田、花、鳥一應俱全,如同一個微縮的田園世界。

  小劉和小唐是兩位大學生,現在正值暑假,她們從小紅書上看到了這處景區的推薦信息,於是慕名而來。來了准備怎麼玩?兩人異口同聲:“拍照!”

  正在稻田邊拍照的小唐告訴記者,小紅書上依田桃源民宿的照片引起了她倆的注意,特意帶了單反,決定過來拍個盡興。“第一次見到這麼多、這麼綠的水稻,還有玉米、南瓜和番茄。”小劉提到的玉米、南瓜和番茄,都是依田桃源和農科院合作開發的新型品種,依田桃源的水稻也打造了自己的品牌,這些農產品都可以在園區內的大米餐廳品嘗到。

  的確,對於愛發朋友圈的女孩子來說,這裡是拍照的好地方:朴素淡雅、造型別致的建筑,點綴著白花的草坪,小溪邊的秋千架……

  除了拍照,這裡還有更多耍法。市民張女士帶著不滿周歲的孩子,想要體驗一下景區裡的親子採摘活動。“現在的人對這些農業活動都不熟悉了,想帶孩子體驗一下。”田地裡種滿茄子、辣椒等蔬菜,其中不少都是游人親手所栽。

  耍累了,在這裡的民宿住一晚,也是不錯的選擇。民宿就修在稻田旁,平層,落地式的窗戶,躺在床上就可以飽覽窗外的田園風景。

  “慢”的生意

  在項目設計、建設、運營方明信集團文旅公司總策劃師賴成勇看來,“像成都人那樣生活”,指的是一種張弛有度的狀態,既能積極拼搏,又能閑庭信步。而依田桃源,正是為了營造這樣一種生活狀態。“依田桃源這個名字,來自集團董事長賀信。一方面,我們的基礎是田地﹔另一方面,我們是以美食為核心的新型鄉村綜合體,所以取‘吃’這個詞的英文Eating。通過眾多創新的休閑場景,希望讓人能沉浸其中,停一停,靜一靜。”他這樣描述景區打造的初衷。

  依田桃源背后,還有依田村這盤更大的棋。依田村是目前溫江面積最大、投資最多的農商文旅體養融合項目之一,規劃面積約2850畝,總投資約50億元,按照規劃,項目中將包含度假酒店、特色民宿、稻田溫泉、休閑美食、田園游樂等眾多業態。

  這些業態背后,都有一個“慢”字。

  “對現代人來說,‘慢’是一種奢侈品,所以鄉村旅游要‘更農村’。”賴成勇說。所謂“更農村”,指的是對原生環境的高品質打造。他用延續、再生、創造三個詞形容景區的設計思路。其中的再生,指的是對古建筑的“修舊如新”,比如景區的接待大廳,就是一座有百年歷史的川西古建。“修復舊建筑比新建更費時費錢,但唯有這樣才能保留這股‘慢’味。”

  漫步依田村,你能感受到賴成勇口中的這個“慢”字無處不在,甚至,景區規劃了一個“發呆體驗主題公園”。“未來,這裡會有吊床、樹屋等多種‘發呆工具’,為游客提供幾十種‘發呆場景’。或躺在吊床上,或在樹屋裡度過一個悠閑的下午,反思下自己這一周的得與失。”

  這裡的“慢”不僅是“舊”與“發呆”,更是一種國際化的體驗。2022年,依田村的“極樂湯”項目將建成並對外營業。極樂湯是來自日本的溫泉連鎖品牌,在國內其他城市都落戶於市區,但在溫江,極樂湯溫泉度假村將首次以旅游目的地的形式做鄉村溫泉。

  “慢”也成了景區的一本獨門生意經。據賴成勇透露,依田桃源營業不久,雖然民宿客房單價在1000元以上,但預訂仍然十分火爆。

  好的收益

  游人享受著慢下來的生活,景區也成了“網紅”,但這一切的得來,並非一帆風順。

  依田村所在的溫江北部區域,以苗木花卉種植聞名,但長期存在的苗木滯銷問題也給農民帶來了不少壓力。2010年,溫江苗木種植面積就已經突破20萬畝,快速發展導致價格跌入低谷。2016、2018年,溫江區嘗試通過轉型升級破局,但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花卉需求低迷,苗木產業再一次面臨滯銷困境。

  如何突破產業單一的現狀?如何實現各司其職互利共贏的理想商業模式?“我們從招商引資入手,培育符合北林區域需要的特色企業。”馮鬆告訴記者,依田桃源項目就是園區引進的一個案例。

  招商引資的目的是實現鄉村振興,落實片區的綜合開發。“鄉村振興的本質,是把產業和崗位留在土地上,把經濟效益留給農民。”馮鬆介紹,“萬春鎮現在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村民參與的經濟模式。我們現在提供一站式服務,隻要企業在統一服務平台提交資料,管委會就能針對企業特色提供精准的產業扶持。”

  如何把產業和崗位留在土地上?依田桃源項目相關負責人以一位過去種植苗木的村民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受到市場下行影響,一年兩季的苗木種植收入每畝每季不到1000元,一年下來每畝收入不到2000元。引入依田桃源項目后,村民將土地流轉給依田桃源項目運營,每畝每年可以得到2500元左右的流轉收入。除此之外,通過返聘機制,依田桃源項目吸納本地村民參與園區內水稻種植養護和作物種植等工作,每個月扣除社保還能拿到2500元到3500元不等的收入。“實際上村民獲得的更多。”該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往村民種植苗木需要考慮市場行情,還需要承擔化肥、農藥等成本,風吹日晒非常辛苦。現在把土地流轉給依田桃源,園區內的水稻等作物的種植成本不需要由村民承擔,村民身份從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

  離開依田桃源,天已放晴,露水在稻葉上搖曳生輝。微風吹過,在這裡泡一盞茶,會是一個特別成都的下午——不疾不徐,雲淡風輕,如同這裡的慢生活。(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鄭然 葉燕 實習記者 王培哲 攝影記者 呂國應)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