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果鬧出大動靜

周雲和

2020年07月20日11:00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仲夏的屏山,茵紅李成熟了。涉足境內,你能見到一塊塊的地,一片片的坡,一座座的山,瑪瑙翡翠一樣色澤的果子,綴在樹枝間。摘一顆嘗嘗味道吧,清脆化渣,甜而爽口,風味獨特。在這炎熱的水果淡季,能吃到如此果品,算是人生一大口福。我從屏山縣微信公號上獲悉:縣裡很重視茵紅李發展,把它當成農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強力推進,全縣11個鄉鎮均有種植,面積已達12.17萬畝,產量達到10萬噸以上。種植大鎮當屬錦屏、書樓、新市、新安等鎮。據說錦屏鎮種植了8萬多畝,差不多佔全縣種植面積的三分之二,很多貧困戶因種李子而擺脫貧困,修起了房子,過起了富足的日子。好吧,那我就去錦屏鎮看看。

雨點子打在車窗玻璃上沙沙有聲,我在車內昏昏欲睡,突然一道橫跨公路的門坊迎面扑來。楹聯雲:百裡金沙美畫卷,千秋錦屏茶飄香。匾額四個黃色大字十搶眼:水果小鎮。我精神一振,小鎮,謙虛了點吧?這裡應該是金魚村,以前這一帶包括六一五、共和、桃坪等村的椪柑、龍眼、枇杷等很有名氣。我家屬最愛吃屏山椪柑了,說不用刀劃,手一掰就剝開了,又甜又化渣。錦屏鎮在錦屏山反背山坡上,建向家壩水電站,老縣城整體搬遷到數十公裡外的真溪鄉,作為縣城所在的錦屏鎮后靠重建。當時錦屏鎮有的干部很糾結很失落,費盡心血動員大家搬走了,自己隻能留守在這荒涼之地,街上人變成鄉巴佬,心裡有怨言,又無奈何。一路這樣胡思亂想著,一個公路大轉彎處,又見一個木枋做的廣告牌恭敬地站在路旁,上書“錦屏水果交易中心”,上有一張柑桔一張茵紅李的相片。進入小鎮,又見兩面牆頭的巨幅宣傳畫,”特色水果小鎮”非常搶眼,挑逗人的茵紅李採摘圖,一個工人模樣的人,一手掌托著一個茵紅李要摘進籮筐裡﹔果面上,水珠子搖搖欲墜。所見一切,給我綜合感受,我來到水果王國了。

果壓枝頭。李正均 攝

鎮黨委書記廖斌很熱情,要去主持召開脫貧攻堅普查情況匯總會,叫來黨委副書記李足雲,讓他給我介紹好全鎮茵紅李發展情況。

水果對環境氣候要求很高。橘生淮南則為橘,生在淮北則為枳。橘和枳的葉子很相像,其實果子的味道大不相同。原因何在?水土有差異。錦屏鎮廣而言之屏山縣大量發展茵紅李,是因為它們位居金沙江下游北岸和岷江南岸,屬典型的中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地力肥厚,水果含糖量高,尤其是錦屏鎮,處於出金沙江河谷最佳地段,土壤中富含一種叫硒的容易在小水果中富集的微量元素,因而種出的水果更勝一籌,這一帶歷來有種植水果的傳統。茵紅李比起一般水果來,生命力更強大,適種地域更寬廣,在如此優越的環境氣候條件下,種出的茵紅李分外好吃得多。追溯屏山茵紅李發展史,其實隻有短短10來年時間,源頭一說來自原宜賓縣喜捷、高場一帶,二說是與屏山一江之隔的綏江縣。李子也是我家屬最愛,尤其是茵紅李﹔以前去街上賣,問,說是喜捷的,然而近些年去買,問,說是屏山的。這讓我糊涂,喜捷沒種植茵紅李了,還是口感不如屏山的好,果販們移花接木,李代桃僵了?

我有個擔心,向家壩水電站一修,水位提高到381米以上,金沙江河谷干熱氣候無疑會引起變化,熱量可能會衰減變小,種出的水果會淡味一些了。沒想到李足雲說:“現在金沙江水位上升,水分調節更適宜茵紅李生長需要。”還有,適應海拔可以從兩三百米到七八百米,不過,海拔低成熟得早海拔高成熟得晚,並且對口感差一點,但並無多大影響。這也正好契合市場需要,先摘山腳的,再摘山腰的,最后摘山頂上的,避免了同一時候成熟採摘不贏,也延長了市場銷售時段。產量也高,錦屏村三組楊成欽,最高畝產達到4噸,“樹子上密密麻麻全是李子”。2019年茵紅李能賣到4元/斤左右,錦屏鎮萬渦村2組貧困戶黃開金家3畝地,賣了7萬多元,他說“希望今年價格也能像去年一樣,那就巴適了”。茵紅李還有一個顯著優點,不像荔枝、梨子、枇杷、龍眼等水果,不耐貯藏不宜運輸,茵紅李常溫下放過10來天沒有問題,在冷凍條件下可以貯藏1—3個月,隻要通公路,運到地球上任何一角落時間上都有保証。

屬於薔薇科李屬植物的茵紅李,在樹枝上,迎著太陽照射一面果子呈褐紅色,人們又把它稱為半邊紅,最大單果重量可達70克,平均30—40克﹔口感清脆香甜,含有糖、微量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鈣、磷、鐵等10多種營養成分,有著養顏美容、潤滑肌膚作用,其抗氧化劑含量也高得驚人,是搞衰老、防疾病的“超級水果”,下到呀呀學語嫩娃,上到臉老歪皮打皺的老人都可以食用,因而成了屏山特別是錦屏人擺脫貧困的希望果,穿吃不愁的幸福果。

李足雲對我講述了短短幾年間,茵紅李種植在巍巍錦屏迅速崛起的情況:“向家壩水電站蓄水以后,原來種植的椪柑、龍眼、枇杷等水果完全被被摧毀了。后來我們提出建設第二水果帶,但椪柑、龍眼、枇杷等不適合往上移,我們得尋找新的水果品種。通過廣泛考察論証篩選,覺得茵紅李比較好,海拔高和低都可以種,適應范圍廣,2008年、2009年就零零星星地有人開始種了。2014年,黨中央提出實施精准扶貧戰略,我們分析了鎮裡情況,脫貧攻堅,得產業當先,脫貧的核心是票子。票子咋個來?要靠產業支撐,隻有走產業發展這條路。又去種梨子、花椒?我們的優勢在哪裡?帶著問題找四川農科院的專家幫我們做土壤分析,認定茵紅李是我們這個地方的優勢產品,我們要把它做大做強。於是迅速地推廣擴大茵紅李種植,每個村要求2000畝以上。管理技術上,靠先發展的錦屏村、青年村等村的帶動而逐漸提高,特別農村的一些土專家蔣成會、肖波、鄧文彬等的帶動,各個村就迅速發展起來了。現然已經種植到8萬余畝,投產接近7萬畝,去年產量7萬噸左右,今年產量較去年還有所增長,產值可以預計在4億元左右。全鎮4.1萬人,人均接近1萬元毛收入,這就把全鎮貧困戶都覆蓋了。包包頭有了票子,吃不愁、穿不愁的問題已就解決了﹔國家易地搬遷扶貧政策,房子解決了,住也不愁,所以小產業支撐大脫貧。我們鎮裡打好了產業這個基礎,脫貧攻堅壓力也就相對別的鄉鎮小了。”

李足雲侃侃而談中透著自豪。

錦屏鎮超農塑包裝廠茵紅李分級包裝。 李正均 攝

現在我們有的地方,政府指導越廚代庖,鼓動農民栽這種那,恨不得捉住農民的手去打窩去培土。真正農民種植起來了,出了問題,滯銷了,他們也因出了政績早已高升,或者當縮頭烏龜不知躲在了哪裡。一級對人民負責的政府,一個真正替群眾著想的領導,動員大家種植發展什麼不是本事,重要的是發展起來了幫大家把產品銷售出去、變成錢揣在包包才是本事。像錦屏鎮,人均快2畝茵戲李了,有的人能夠銷售出去,而絕大多數人銷售無術,是沒辦法銷售出去的。你叫他擔擔挑起去沿街叫賣?即使可以賣掉一部份,而大部份是沒法銷售的。政府必須出面,幫農民打通銷售渠道,我認為,錦屏鎮在這方面所作出的艱辛努力值得充分肯定和學習借鑒。

一是走出去,鎮裡主要領導在外面幫著跑市場,摸清市場需求。他們經過廣泛的實地考察走訪了解,得知宜賓、成都等周邊市場銷量有限,必須朝東南沿海、北方市場走。二是請進來,開好經銷商座談會。每年李花節和茵紅李快要成熟時,把廣東、福建、浙江、貴州等外地客商請到錦屏鎮來,給他們一起分析市場走向,請他們幫著出謀劃策,制定營銷策略﹔深入產區,察看收成情況等,做到彼此心中有數。三是辦好培訓班。他們發現,本地農村中有一批銷售人才,稱為代辦或者說是經濟人。外面的銷售商來,一般不直接接觸農戶,而是通過當地這一些代辦,幫他們組織貨源收購李子,銷售商付給他們一定勞務報酬。鎮裡因勢得導,把他們組織起來進行培訓。讓他們與外面經銷商直接對接和處好關系,茵紅李快要成熟的時候,通知他們來,給他們提供好吃住等后勤服務,幫他們收好李子,貯存發運一條龍。老板們覺得很省心,隻要把錢拿起來交代辦就行了。關系處得好,彼此了解和信行的,經銷商甚至不用親自來,一個電話,這面組織好貨源用車皮給他發過去就是,先款后貨先貨后款都無所謂。四是盡力服好務。他們分析,茵紅李走得遠,必須走冷鏈車的路,需要配套建設包裝廠、冷凍庫,政府便想辦法,引進企業,或獨資或採用入股的方式共建,效益按股分紅。這幾個方面,給我一個強烈感受,錦屏鎮不是茵紅李發展起后就當甩手掌櫃,而是急果農之所急,想果農之所想,辦果農無力辦的事。老百姓需要的就是這種婆婆媽媽的政府和領導。

李足雲特意帶我去參觀了錦屏鎮水果交易市場。由於下雨,有人在打包、裝箱、發運茵紅李,我沒有看到的壯觀場面,但可以推測出睛天採果旺季的繁忙熱鬧。它建成於2017年8月,佔地10畝,主要供水果分級包裝、儲存銷售、物流運輸,當然也可以買到農藥化肥,營業額已達7000萬元。

李足雲還領著我觀看了屏山縣超農塑包裝廠。它於2017年4月建成,生產茵紅李外動配套塑料包裝箱,年產量約200萬個,產值1100萬元。車間裡,注塑機估計勞累了,趁雨天得好好休息調整一下,一旦干活,得高度緊張全力以赴,不敢有絲毫懈怠。塑料包裝箱構件碼到房梁,有工人在勞作,李足雲叮囑他們要注意安全,防止垮塌傷人。車間背后是幾個冷凍庫,

這兩個項目,由屏山縣稼穡農業科技開發公司與錦屏鎮萬渦村投資共建,萬渦集體出資佔股,不參與經營,採取固定收益方式獲得回投。李足雲給我講,這兩個項目,萬渦村用殘疾人股權量化資金、產業發展周轉金、農業產業股權量化資金180萬投進去,現在一年能分到將近12萬元的紅。水果市場4年以后紅利額度每年將提高到6.5萬元,7年以后提高到每年8萬元。看著,我想著,萬渦這個已經脫貧了的貧困村,有這麼一股滔滔銀兩注入村集體經濟,想不富裕都不行。

如今,錦屏鎮針對茵紅李儲存運輸的特殊性,已經建起17個凍庫,可貯藏鮮果5000余噸。圍繞茵紅李產業,成立起茵紅李農民專業合作社73個。所有專合社都加入了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網,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跟蹤監督管理,有的專合社啟用二維追溯碼,讓錦屏的茵紅李有了綠色“身份証”。積極申報“三品一標”,目前已注冊茵紅李品牌5個。錦屏鎮錦果果業農民專合社“天枝鑫”牌半邊紅李子,通過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証,成為首個水果產業全國綠色食品認証產品。

屏山縣以錦屏鎮為代表的茵紅子,已經形成一個龐大而完整的產業鏈,正以昂揚的身姿與矯健的步伐步入消費市場,為人們的平淡的生活增加一道美味,為炎炎酷暑平添一抹涼意。唯願屏山茵紅李以獨具的優勢與獨特的風味,在波翻浪滾的經濟市場上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作者簡介:

周雲和 中國作協會員 宜賓市作協主席 作品主要發《當代》《十月》《中國作家》《北京文學》《江南》等刊,有的被《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作品與爭鳴》等轉載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送,曾獲十月文學特別獎、四川文學獎、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                                           

(責編:羅昱、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