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牛書記”的扶貧路

——記峨邊縣新林鎮黃泥村“第一書記”宋昌俊

吳惠英

2020年07月20日16:24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宋昌俊同志是樂山市農科院2017年5月派駐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黃泥村的“第一書記”。他說:“我是‘三農人’,生在農村、學的是農學、干的是農業。‘讓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業強起來’是我的夙願,也是我的使命。”

沿著蜿蜒的山區道路進入峨邊縣新林鎮黃泥村,層疊起伏、錯落有致的產業園映入眼帘,鱗次櫛比的彝家新寨,干淨整潔的村道,無不展現出美麗的鄉村畫卷﹔產業園內採金銀花、摘桃子的群眾歡聲笑話,盡情釋放出脫貧群眾的喜悅與幸福。這是2019年高質量脫貧后黃泥村的美麗蝶變,這是不計其數脫貧攻堅戰果中的一個小勝利,這是許許多多扶貧干部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的甜蜜收獲。

盡管是“三農人”,初到黃泥村時這裡的“窮”還是讓宋昌俊感到震驚:全村418戶1669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8戶570人﹔支柱產業匱乏,村民大多安於現狀,觀念老舊,排斥新興產業﹔村貌一片狼藉,垃圾隨處丟棄,異味扑鼻,臟亂不堪﹔出門靠走,通訊靠吼,通往外界的道路僅僅是那一條經年累月的崎嶇泥濘的山路。介來紫英、吉克各任、魯惹拉者家,可以說家徒四壁,家中沒有一樣“四個腳的家俱”,七尺男兒耍子爾根因病致貧,那無助的眼淚讓宋昌俊感到沉甸甸的責任。要改變這些現狀,摘掉“窮”帽子,隻有苦干實干,才能拼搏出一片新天地,才能讓荒山變金山。“擼起袖子加油干”上了黨建牆,成了宋昌俊對村民的承諾。

2019.3.26宋昌俊(左三)走訪邛莫幫加家,調查因病致貧情況。李仕洪攝

抓黨建 讓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起來

打贏脫貧攻堅戰,特別要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宋昌俊到黃泥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抓黨建,讓黨員同志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他認為黨支部作為村級領導核心,在脫貧攻堅征途上至關重要。他與黨支部攜手行動,為了搭建集政策宣傳、技術傳授、文化活動、掃黑除惡於一體的平台,宋昌俊倡導興辦接地氣、受百姓認可的農民夜校。為此,黃泥村農民夜校開展形式豐富多彩:支部大會、黨課、干部會、壩壩會、戶長會、火塘地頭龍門陣、攝影展、有獎知識競答、文藝表演,受到村民的廣泛認可,激發了村民參與黨建和學習黨的政策的熱情。農民夜校的順利辦學,增進了村民與駐村工作隊員的情感、堅定了村民脫貧攻堅的理想信念、提升了村民的政治和農技理論修養,受到村民們交口稱贊。

桃產業園建設初,針對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新林鎮黨委決定成立黃泥村桃產業臨時黨支部,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促進產業園如期完成建設任務。宋昌俊作為臨時黨支部骨干,積極參與,動員支部書記、黨員、干部帶頭率先流轉土地到合作社,上門逐戶向群眾解釋土地流轉的政策及產業園建成后的前景,消除了老百姓的顧慮。老百姓看到黨員干部率先同意流轉土地,也紛紛支持村上發展桃產業。臨時黨支部隻用了一周時間便集中流轉土地1100畝。同時,在三個月時間,還累積調解處理各類糾紛100余起,終於趕在2019年1月15日前完成全部桃樹栽植。

將黨支部建在產業園,支部的保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在產業園建設中,支部涌現出一批優秀黨員:輕傷不下火線的鐵漢書記魯子史布﹔身先士卒的脫貧勇士俄覺小兵﹔巾幗不讓須眉的彝家女漢子駱子一芳﹔放棄掙錢機會,舍小家顧大家的“傻黨員”魯惹曲提、羅別阿宏等等。

宋昌俊這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腳踏實地的“老黃牛”精神感染著每一位村民,他帶領大家在脫貧攻堅的征途上一同砥礪前行,同時在村裡積極培養年輕干部,發展2名預備黨員頂崗鍛煉,建全村兩委班子。

抓產業扶貧 讓村民富起來

為了讓鄉親們的日子紅火起來,宋昌俊日思夜想,實地走訪調研,確定了一條因地制宜的脫貧致富之路——興建產業園。他提出“轉變觀念、相信科學、產業帶動、勤勞致富”的幫扶工作思路,在樂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指導下組織編制了《黃泥村脫貧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長短結合、種養循環、產業在村、農旅融合”產業發展方向。為建成村民切實所需的產業園,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宋昌俊拖著負病的身軀,毫不懈怠,他提議桃產業臨時黨支部發起百日攻堅戰,各方協調,共同發力,白天堅守在工地,監督施工進程,晚上入戶給鄉親們做思想工作,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甚至動員他的夫人,一同到黃泥村駐守村庄。此外,宋昌俊和樂山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相關技術專家深入交流,確定了適合黃泥村的新品種、新技術,建立了中藥材苗圃、脫毒馬鈴薯、高山蔬菜種植示范基地。他多方聯系,邀請農業專家前往培訓,引導帶動村民發展種養業。

建成產業園后,宋昌俊依舊憂心忡忡,如何讓產業園“活”起來成了當下的難題。通過四處走訪交流,他決定採用“公司+村支部+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這種模式獲得上級部門、幫扶單位的全力支持和村民的廣泛認可,先后引進3家龍頭企業、建立3個農民合作社,助力黃泥村實現產業全覆蓋。創新機制,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土地流轉、村內務工成為當地村民重要收入來源。如今,全村1800畝耕地全部流轉,建成1100畝的桃產業園,180畝黃精間套種植園,350畝金銀花種植園、1000畝白芨、高山蔬菜林下套作種植示范片。“花滿山,果滿園、酒飄香、人歡樂”,宋昌俊的這個藍圖正在變成現在。全村貧困戶148戶570人全部實現高質量脫貧同時,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機銜接。

駐黃泥村工作隊由市農科院宋昌俊、江瑞林、川南林業局李仕洪“三老頭”組成,平均年齡53歲。白+黑,5+2是工作隊常態。辛勤工作的回報是看見村子一天天變好,村民過上好日子。

抓基礎 設施建設讓鄉村美起來

安居,才能樂業。房子、飲水、路子是群眾的頭等大事。宋昌俊在走訪中看到,介洛仁古、阿新牛牛、敵地石都等20多戶貧困戶還住在竹房、木房甚至牛棚中,房子五面(加房頂)透風,安全無保障。他心急如焚,下定決心,首先解決住房安全問題。通過多方奔走,椐理力爭,提前了啟動黃泥村住房保障項目。爭取“彝家新寨”、“五改三建”、“異地搬遷”、“補短資金”等項目,三年讓143戶村民新建住房或進行住房功能完善改造,消滅了危房、木房、竹房,全村實現了住上好房子目標。像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來從沒間斷:新建飲水工程五項,家家安上了自來水,保証全體村民人畜飲水安全。新修37.5公裡的通村通組連戶路、8公裡產業路,徹底改善村民生產條件,實現了從刀耕火種、人背馬馱到微機耕種、機械運輸的根本變化。新建寬帶基站、學校、衛生室,解決通訊難、上學難、看病難問題﹔改造群眾文化廣場,美化原始農舍風貌,原始森林自然風光與產業園區風景有機結合,黃泥村真正美起來了。安居,才能樂業。房子、飲水、路子是群眾的頭等大事。通過爭取“彝家新寨”、“五改三建”、“異地搬遷”等項目,讓95戶村民新建或改造了住房,消除了危房、木房、竹房,實現了住上好房子目標。新建飲水工程五項,家家安上了自來水,保証全體村民人畜飲水安全。新建通村道路18.5km,村民出行交通狀況徹底改變,還有2戶貧困戶買了小車。建成產業路8km,村民生產條件實現了從刀耕火種、人挑馬馱到微機耕種、機械運輸的根本變化。群眾文化廣場、農舍風貌改造,原始森林自然風光與產業園區風景有機結合,黃泥村真正美起來了。

真情幫扶 讓群眾滿意起來

“宋爺爺,我借本書可以嗎?”

“宋爺爺,我今天可以玩玩具嗎?”

宋昌俊一到村委會辦公室就被一群孩子圍住了,那親熱勁羨煞旁人。“扶貧須扶智,再窮不能窮教育,彝區發展致富的關鍵在觀念轉變,根本在於孩子教育”,教育保障是宋昌俊一直關注的重點。為了不出現因貧輟學,他不僅自己認孤兒魯惹曲林為干女兒,資助其上學,關注其健康成長,還主動聯系中國獅子聯會浙江分會結對幫助彝族困難女童3名,資助她們讀書到大學畢業。爭取市農科院支持,每年對考上大學的家庭給予獎勵。聯系樂山瑞鴿皮革公司、煙台維正服飾有限公司到村開展關愛婦女兒童行動,對全村貧困家庭的婦女、兒童進行節日慰問。

今年十七歲的魯惹曲林,三歲時父親遭遇礦難,母親改嫁,曲林同爺爺奶奶共同生活,生活困難,又缺失關愛。在首輪入戶時,宋昌俊認識了魯惹曲林,雖然家庭困難,但是曲林陽光上進,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心感動了他。宋昌俊不僅幫她辦理了多種救助,還當“家長”資助曲林上學。老師說,曲林將獲得的400元救助分了200元給兩個困難同學,宋昌俊很欣慰,愛心在傳遞!

工作中宋昌俊一直秉承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解村民之所需的理念,“讓群眾滿意,就是我們的標准”。每年彝族年、春節,聯系幫扶單位到村進行全覆蓋慰問,對老黨員、特困戶進行節日慰問。當村民家出現病、亡等重大變故時,工作隊、聯戶干部都第一時間入戶慰問。視群眾為親人,以群眾滿意為標准,認真解決村民“取不了錢、報不了帳、庄稼生病、娃兒上學”等雞毛蒜皮的小事。言傳身教讓村民嗽口、刷牙、疊被子,養成好習慣﹔推進移風易俗,每季度評選“五星戶”,形成好風氣。宋昌俊的親情幫扶讓村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不斷激發出他們發展產業的內生動力。

風雨無阻堅持參加黨員活動的老阿媽、86歲的老黨員介朵共果深情的話語讓人感動:“我年輕的時候跟共產黨干革命,現在我老了,共產黨沒有忘記我,讓干部照顧我,我有新房住,有低保,過上了好日子,我感謝共產黨,感謝你們。”

宋昌俊是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曾被四川省科技廳等評為“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被樂山市人民政府授予“拔尖人才”稱號、獲樂山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被樂山市農業局黨組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宋昌俊說:“我們有幸遇上了這個偉大的時代,親自參與了脫貧攻堅戰。兩年的扶貧工作,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脫貧攻堅需要下足繡花功夫,需要用心、用情、用勁真情幫扶,一戶一策地切實解決群眾的困難、需求。發展主導產業,要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隻有多種形式激發干部群眾內生動力,堅持相信科學,勤勞致富的觀念,因勢利導充分征求群眾意願,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產業發展路線,全面進行技術指導,才能最終實現產業興旺!”

駐村三年多,攜妻安家黃泥村扶貧的宋昌俊已成為全縣聞名的“老黃牛書記”。他的事跡“感動峨邊”,2020年5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評為“優秀第一書記”。但脫貧不脫幫扶,宋昌俊放棄了輪換機會,仍然堅守在脫貧攻堅最前線,他的想法很簡單:放不下。是的,看著自己親手建好的村子,親手扶持的產業,親手幫扶的群眾,宋昌俊心裡有太多放不下,於是他選擇了繼續堅守。

如今黃泥村的破繭成蝶。我們堅信,“花滿山,果滿園、酒飄香、人歡樂。”宋昌俊的“桃花園夢”“三農夢”一定會變成現實,黃泥村明天會更美好!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