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病根”拔“窮根”

王 東

2020年07月14日14:10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邁向全面小康,貧困是必須繞過的“婁山關”,疾病是必須跨過的“臘子口”。回望戰貧號角響徹神州大地的時間刻度,綿陽市中心醫院擂動川西北區域醫療中心最振聾發聵的行業強音,在對口幫扶貧困村深入實施“健康促進計劃”,以前所未有的“強力度”書寫幫扶三台縣山花村、雙合村脫貧奔康驚人的“加速度”,鋪開了一張關於健康紅利充分釋放的生動圖景。

——定位“高遠”:念茲在茲,唯此為大

貧困群眾免費醫療

“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綿陽市中心醫院經過深度調研,反復審視山花村、雙合村“貧困賬單”,秉持“明確目標、合理統籌、狠抓落實”理念,確立以“健康促進計劃”為內核的行業精准助貧扶貧之路。這裡有四方面考量:從政治責任來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落下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不落下一戶一人,是我們黨作出的庄嚴承諾,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是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制度的要求,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公立醫院是醫療衛生服務主體,是黨聯系人民群眾的窗口,必須緊緊圍繞黨的宗旨履職盡責,必須把脫貧攻堅作為政治責任堅決扛起來,把服務一方百姓健康的時代使命堅決挑起來。從健康之重來談,對於一個人而言,如果沒有健康這個1,其他條件再多也只是0,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尤其是對於貧困戶而言,疾病直接影響他們的脫貧步伐,一者,由於勞動技能缺欠加之身體羸弱隻能“看天吃飯”﹔再者,健康成本持續增加,嚴重擠壓本就不富裕的“腰間荷包”,形象地講就是“一人得大病,全家受拖累”。從現實情況來講,山花村原本擁有人口899人,但其中長年在外打工的就有364人,余下的500余人中多以老人和留守兒童為主,還有40余名各類殘障人口,該村的腫瘤、遺傳病、慢病、感染性疾病狀況較多。雙合村擁有人口974人,常年外出務工350人左右,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家庭佔比高達74.6%。從創新路徑來說,全國范圍內的健康扶貧較多是“大水澆灌”,無礙乎義診巡診、醫保兜底、疾病預防、健康宣教等頻繁往復,皆為“授之以魚”解決一時之急,但如何做到“授之以漁”,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習慣、健康的文化理念有效傳輸到尋常百姓家成為貧困群眾可持續的一生之計,在扶貧號角吹響后仍處空白。基於上述原因,綿陽市中心醫院作為川西北區域醫療中心,依托健康中國戰略、健康扶貧政策、愛國衛生運動行進脈絡,既不搞越俎代庖的大包大攬,也不做紙扇綸巾的指點一二,在科學研判后,針對兩村留守老人、年幼孩童、患病人員常年的不良健康習慣,在對口幫扶貧困村有的放矢衍生深具行業特色的“健康促進計劃”,牽動醫衛資源向貧困村傾斜,在當好健康衛士的同時,另辟蹊徑就“喚醒健康文化理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構建健康生活方式”進行精准滴灌,為脫貧攻堅注入了強而有力的健康力量。

——行動“高效”:大道至簡,實干為要

健康大院

“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縮”。面對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綿陽市中心醫院亮出必勝決心,下足繡花功夫,為貧困家庭撐起健康保護傘,為貧困群眾種下脫貧新希望。我們“精准拿穴”,用力催生了提振精神的股股元氣,切實扛起了政治責任。四年多時間裡,院黨委、院班子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綿陽市委關於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成立綿陽市中心醫院精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專題研究幫扶工作12次,印發《綿陽市中心醫院扶貧幫扶村健康衛生促進實施方案》等制度,實行分工“包保”責任制,細化慢病管理、智力支援等18項具體措施,推動三級書記一鼓作氣抓扶貧工作,確保工作在兩日內傳導至黨支部、五日內傳遞至黨員干部、七日內落地見效,以責任推進的“高壓強”換取對口幫扶的“高質量”。我們“精良診療”,用心做了硬朗的事,切實夯實了貧困家庭生理防線。瞄准“治已病、治未病”,將健康管理關口前移,成立了87個“醫患手牽手”團隊,結對幫扶100余戶困難群眾和失地農民,牽手300余名患者及家庭,共開展疾病篩查、接診治療、康復回訪、扶貧義診服務357場次,累計服務貧困村民2000余人次﹔出資15.3萬元,修繕鄉村衛生室,共建學校少年宮、健康大院等配套設施,讓健康標的屹立於“山花爛漫、雙合歡聚”之地﹔開啟送藥上門、看病就醫“直通車”等價值醫療服務,大幅度削減貧困群眾就醫的支出成本,切實解決了醫療服務蔭蔽貧困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我們“精密透析”,用情做了暖心的事,切實筑牢了貧困群眾心理防線。派遣唐媽媽工作坊、神經內科團隊等心理護衛團,為貧困群眾紓解心中之憂、腦中之慮、眼中之愁﹔積極開展扶貧日捐款活動,近年捐款超30萬元﹔每逢節假日以支部為單位前往結對幫扶家庭送去生活必需品。而且,我們深知,蔬菜、水果等特產是小事,具體到農戶,賣掉也是小事,但是賣不掉,賣不出好價錢,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就是大事,於是我們幫助扶貧對象銷售農副產品,廣泛開展以購代捐、認購助扶、消費扶貧活動,用愛心舉動消弭貧困群眾的心頭梗阻,實現銷售收入達5.24萬元。我們“精確制導”,用功做了巧妙的事,切實讓健康文化在幫扶村落地植根。以健康創建活動為主線,以自覺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為導向,緊抓廁所革命、飲水革命、垃圾革命、菜園革命,加強對衛生村、健康家庭、健康之星量化考核,根據《整治督查考核評分細則》,對評分在90分以上的貧困村,由醫院扶貧辦會同當地愛衛辦、村衛生室、村民進行評估、考核和驗收,合格后從職工扶貧捐款中一次性獎勵村集體2-3萬元。對評分在90分以上的貧困家庭、貧困個人分別按10%、2%進行申報、評選、復審,公示后獎勵500元。通過“以獎代扶”形式掀起“一講四重”(講衛生、重鍛煉、重飲食、重習慣、重養生)的良好新風尚,從洗手、飲水、刷牙、戒煙、限酒、入廁等健康點離散出更多健康生活方式。

——村民“高興”: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情系健康路,愛滿貧困村。”綿陽市中心醫院的黨員干部用腳步丈量責任,用行動踐行初心,既當好了協作信息聯絡員、情感聯絡員,又做好了幫扶參與者、推動者,山花村、雙合村從根本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山花村在2018年底全部脫貧摘帽、雙合村在2019年底集體實現小康。現在的山花村、雙合村已是幸福觸手可及。隨著個人健康狀況的好轉,村民“按勞取酬”的步伐越走越踏實,比如就地參加合作社、種植蔬菜水果、外出務工等等,村民都因健康而獲利、皆因健康而幸福。山花村、雙合村的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11.7%、9.8%降至零﹔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2016年的7100元、3257元大幅度升至11000元、9794元。現在的山花村、雙合村已經美麗抬頭可見。在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努力下,柏油路直通村民家門口,垃圾處理、生活供水、田間菜園都得到了有效改善,雜亂無章、泥濘小路的貧困村成為歷史印記。伴隨村容村貌“煥顏一新”,就連一座座青山、一池池清水也迸發勃勃生機,激起人們對清新自然、鳥語花香、炊煙繚繞的鄉愁記憶。現在的山花村、雙合村已成健康文化長廊。通過創建、評比和鼓勵舉措,村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生活習慣逐漸養成,從根本上減少了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不僅收入水平、生活環境一年一個樣,精神面貌也是年年不一樣,每一個貧困戶從收獲健康的“靶向藥”中實實在在嘗到了甜頭、鼓起了心勁,又因健康涵養了昂揚向上的內生動力,讓崇尚健康成為社會風習,扭轉了過去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九寨溝醫院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巨。”這四年,我們始終用真心實意、真招實策,把醫護力量“沉”到一線、把扶貧干部“釘”到村戶,以非常的決心、非常的力量擘畫健康扶貧的點睛之筆。這四年,綿陽市中心醫院與山花村、雙合村攜手戰貧結下兄弟情,雖然伴隨汗水的澀,也伴隨收獲的甜,不僅得到了全體村民的廣泛認可,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先后被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台等多家“國字號”媒體宣傳報道。不啻如此,我們還大力實施“貧困人群來院醫療幫扶”“貧困地區醫療能力提升”“大病集中篩查救治”“遠程醫療服務”“開展駐村幫扶”五大行動,在這場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扶貧攻堅戰中打好一套紓困幫扶組合拳。截至目前,我院3名行后干部到北川縣開展駐村幫扶,下派70余名技術骨干幫扶九寨溝、平武縣、北川縣、昭覺縣等地醫療衛生工作,免費接收九寨溝、平武等貧困地區進修生29名﹔門診收治貧困人員600余人次,住院治療900人次,為貧困患者墊付治療經費40萬元﹔組建醫療隊在平武縣人民醫院及平通分院對110名建卡立檔貧困戶進行大病集中篩查﹔成立醫院聯盟和專科醫聯體,利用互聯網+精准扶貧項目進行視頻問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既是決勝期,也是攻堅期。時至今日,雖然山花村、雙合村已然脫貧奔康,但不能忽視健康仍是一個動態問題,脫貧也需要長效機制。對此,綿陽市中心醫院將繼續當好“堅強后盾”,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用實干篤行寫好脫貧攻堅的“后半篇文章”,以優異成績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答卷!

(作者系綿陽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