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一名” 吉祥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俊杰 攝影
“二甲傳臚”吉祥圖
“一路連科”吉祥圖
高考,不知牽動了多少家長的心。7月7日上午開考前,在廣州市的一所中學門口,媽媽們手持懸挂香蕉的甘蔗,等候考生經過。這個場面,被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拍了下來。媽媽們手持甘蔗香蕉,是何寓意?懂的人一看就明白,她們是祝賀考生“有蕉一日,掂過碌蔗”。
祝人成功 可用“掂過碌蔗”
粵語中,“蕉”與“朝”同音,“有蕉一日”即“有朝一日”。“掂”是直的意思,引申義為順利、妥當。“碌蔗”意為一根甘蔗。“掂過碌蔗”字面上的意思是比甘蔗還直。甘蔗本身就直,比甘蔗更直,寓意順順利利,前途無量。 “掂過碌蔗”是一句祝賀語,凡是祝賀別人成功均可用此句,但語境不同,含義也不同。在這裡,媽媽們手持甘蔗香蕉,是祝賀孩子們有朝一日金榜題名。
“獨佔鰲頭”“蟾宮折桂”何其幸運
自隋代開創科舉考試制度以來,我國產生了豐富而有趣的科舉吉祥文化。很多本來與科舉毫無關聯的事物,因某種機緣,演變成科舉吉祥物。如不了解其演變過程,便會令人一頭霧水。 如“獨佔鰲頭”和“蟾宮折桂”兩句吉祥語,我們都知道其寓意是高中狀元和金榜題名。但鰲是傳說中的一種水生動物,桂是一種植物,本來都與科舉風馬牛不相及。 傳說中的鰲,身體龐大,力大無窮,可“撐天柱地”,“負載神山”,古人稱之為巨鰲,並視之為吉祥物。唐宋時期,宮殿前台階正中的石板上都雕有龍和鰲的圖像。每逢殿試結束放榜后,皇帝都在殿前接見新科進士。眾進士要按排名依次站在殿前台階上恭候。狀元自然是排第一。他所站立之處,正是鳘像的頭部旁邊。正是因為這一巧合,人們便稱中狀元為“獨佔鰲頭”。 桂枝與“金榜題名”產生關聯,也有點無厘頭。從漢代開始,就傳說月宮中有一隻蟾蜍,有一棵桂樹。這棵桂樹有五百丈高,枝繁葉茂。又有一人名為吳剛,因過被罰每天砍樹。傳說如果有人撿到吳剛砍下的桂枝,就會有無窮的財富,但這是極難之事。人們聯想到高中狀元也是極難之事,於是“蟾宮折桂”便成了“金榜題名”的形象比喻。
蓮、鷺、鴨、蟹、桂圓都有“來頭”
類似的吉祥物還有蓮、鷺、鴨、蟹、桂圓等。
單獨的蓮和鷺都是吉祥物,但與科舉無關。蓮象征清廉,鷺象征高尚。把蓮和鷺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路連科”,其寓意是取“鷺”與“路”、“蓮”與“連”諧音。古代科舉考試有鄉試、會試、殿試幾個階段,這幾次考試都順利過關,就叫“一路連科”。現在從本科讀到碩士、博士,也可稱為“一路連科”。
鴨成為科舉吉祥物,是因與“甲”諧音。古代科舉考試之“甲”,有一甲、二甲、三甲之分。殿試第一等稱為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等稱為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等稱為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一甲的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送一隻鴨子給考生,是祝賀他獲得“一甲一名”。
螃蟹也有甲。兩隻蟹與蘆葦的組合稱為“二甲傳臚”,比一隻鴨子的“一甲一名”略低一等。古代科舉考試會試第一稱為會元,二甲第一稱為傳臚,三甲第一也稱為傳臚。《幼學須知》載:“天子臨軒,宰臣進三卷,讀於御案前。讀畢拆視姓名,則曰某人。閣內則承之以傳於階下。衛士六七人,齊聲傳呼之,謂之傳臚。”故后世多以兩隻螃蟹銜蘆葦寓意“二甲傳臚”。
桂圓即龍眼。桂圓三顆,荔枝三顆,核桃三顆,寓意“連中三元”。這幾種果實都是圓形,而“圓”與“元”同音,故有此意。“連中三元”是指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
此外,傳統建筑中的文昌塔、文昌閣、魁星樓也是古代科舉吉祥文化遺跡。這些建筑遍布全國各地,多為地標,巍峨壯觀。
文昌塔有七層的,九層的,最高的有十三層。古人認為,文昌塔層數越多,高度越高,振興文運的力量越大。
魁星即奎星,天文學上的二十八宿之一。早在東漢時期,就有“奎星主文章”之說。而“大魁天下”“一舉奪魁”“魁星踢斗”等成語也成為科舉吉祥語。(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鐘葵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鐘葵(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