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三千余首 外賣騎手送餐路上追逐詩與遠方

2020年07月09日08:5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他在送餐路上追逐詩與遠方

  “從空氣裡趕出風/從風裡趕出刀子/從骨頭裡趕出火/從火裡趕出水/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隻有一站和下一站……”一首《趕時間的人》,寫出了外賣騎手奔波送餐的心情,也觸動了許多讀者的心。這首詩的作者王計兵,是一名51歲的外賣配送員。近日,王計兵的詩歌在網絡引發關注,人們發現了這位外賣大叔的另一面——多年來他做過不下十種職業,寫下了3000多首詩,有40余首發表在省級刊物上。詩歌記錄下了他酸甜苦辣的經歷,也給他的生活帶來希望。

  創作 送外賣間隙寫詩

  採訪王計兵的時間是在中午,這是每天他兩種工作的分界點。王計兵開了一家小店,清晨打開店門、清點貨物,中午換上衣服,成為餓了麼藍騎手,有時一直送餐到深夜。平均每天王計兵會送二三十單,一個月下來增加5000多元收入。

  7月6日,江蘇昆山下著大雨,在布滿積水的道路上,王計兵騎著車送外賣,身旁濺起水花。暴雨中送餐時,王計兵觀察到,有一些來不及穿上雨衣的騎手被雨水打濕了,衣服貼在身上,肋骨清晰可見。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時時觸動他的內心,產生寫詩的靈感。等餐的時候,他在手機上記下幾個關鍵詞,留待第二天早晨整理思緒,將閃爍的火花整理成詩。

  每日奔波在路上,少不了汗流浹背、風霜雨雪,但在王計兵眼裡,送外賣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這是一個比較自由的工作,我有時想走遠點,接過距離達到20多公裡的單,出去轉一轉就像是自駕游。”在送貨路上,王計兵的思緒飄逸,路邊的景象是他的靈感來源。“比如看到水鳥在水面起飛帶出一條波紋,就可以激發起很多聯想。”

  在他的詩裡,攀爬在腳手架上的民工“像一筐春蠶爬到了草柵上”﹔從鄉下來看望自己的父親手足無措地站在樓下,如同“五彩畫布上一滴墨”找不到該著落的位置。他的詩裡有基層勞動者的生活,有親情,還有對社會現象的感悟。

  王計兵隨身帶著書,送外賣的間隙會讀書,也會在手機上瀏覽詩歌相關的論壇。作為他筆下“趕時間的人”,王計兵也有慢下來的時候,“有時一首詩在我腦子裡產生雛形,我想把它寫下來的時候,會停止接單,把想到的東西寫下來。”

  生活 早年打工備嘗艱辛

  1969年王計兵出生在江蘇徐州一個農民家庭,讀書讀到初二就不得不輟學務農。對文學感興趣的他經常到書攤買書看。20歲出頭時,他寫下了一篇反映蘇北農村日常生活的微型小說,被刊登在鄭州的《百花園》雜志上。

  因為痴迷寫作,年少的王計兵與父親曾產生過矛盾。“1992年,我構思寫一篇長篇小說,寫得入了迷,把自己關在田野裡簡陋的小屋裡寫作,連續幾個月不出來干農活。”父親趁著兒子走出小屋透風的機會,將文稿燒毀,王計兵為此與父親兩個月沒有過交流。

  但隨著時光流逝,王計兵卻讀懂了父親。“他當時很焦慮,擔心我精神是不是出了問題。我的父親是一個很傳統的中國父親,不善言辭,但愛著孩子,他的舉動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兩年前父親的去世,成了王計兵心裡永遠撫不平的傷口。王計兵寫下《想》紀念他:“眉毛有點像,眼睛有點像/鼻子嘴巴也有點像,都不是十分像/我仔細地觀察著自己/想把父親從鏡子裡喊出來/想讓他起身,跟我回家。”

  多年來,王計兵背井離鄉打工,收過廢品、當過鉗工、砌過土坯、批發過水果,后來開了小店,逐漸在城市扎下根。這些年打拼的酸甜苦辣,為王計兵的詩歌賦予厚重的底色。“如果沒有這些經歷的話,寫的詩是飄著的,不靠近生活的。”

  追夢 詩是希望與理想

  王計兵的筆名叫“拾荒”,他說這個名字跟自己曾拾荒的經歷有關,同時也寄托著理想,“小時候我和母親一起撿拾麥穗,如今我希望撿拾文字,喂養精神,讓它不再飢餓。”

  對王計兵來說,寫詩是生活的一部分,心裡悶的時候就想寫一些文字。在2009年買了一台電腦后,他開始在網絡空間上寫詩,最初模仿汪國真等詩人的寫作手法,不懂得語言的張力、寫作的留白,寫得像順口溜。在日復一日的寫作中,王計兵逐漸找到了自己的風格,獲得了不少詩歌獎項,一開始反對他寫詩的妻子也轉變了態度。

  2018年,王計兵被吸納為江蘇省徐州市作家協會會員。雖然寫詩並沒有為王計兵帶來多少收入,但他享受詩歌為生活帶來的愉悅與希望。他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出一本自己的詩集。“我會把夢想一直放在心裡,一直寫下去。”(北京日報記者 王廣燕)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