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校老師帶著一群年輕人,把一間小廠做成全球最大粘結釹鐵硼磁體制造商

長成“全球最大”,要邁過幾道坎?

2020年07月07日07:06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長成“全球最大”,要邁過幾道坎?

  成都銀河磁體股份有限公司定下每年“人均生產效率提高5%”的目標。圖為公司自主研發的全自動成型機器,一名工人就可以監管8台機器。

  6月21日,我國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上海成功試跑。不少媒體報道時都反復提到一家跟此事並無直接關系的川企——成都銀河磁體股份有限公司。原因很簡單:隻要給股民推薦相關概念股,就繞不開這家創業板上市企業、全球最大的粘結釹鐵硼磁體制造商。

  創業

  某本地老板願意投資200萬元,並提供幾間庫房給他作為生產車間。揣著一份手寫投資合同,戴炎第二天便回學校辭職、搬家,第三天就和幾位年輕人開始嘗試生產

  競爭

  日本某知名電機企業,一年內先后4次壓低粘結釹鐵硼磁體進價,導致價格下降近10%,而成都銀河磁體卻咬牙全盤接受。經此一役,公司在該企業份額從約四成暴增至七成以上

  變化

  公司有業內最大的技術隊伍,同時開展多個前沿產品研發。公司客戶構成也已發生根本性變化:佔據最大份額的汽車領域佔約35%,其他由電動工具、手機、無人機等彌補,光驅份額已可忽略不計

  打贏價格戰

  “死磕”人均生產效率,通過不斷“小步快跑”使利潤空間高於同行

  及時避風險

  比起及時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有意識+有能力”未雨綢繆並做出應對

  “粘結釹鐵硼磁體”是永磁體眾多細分領域中的一個。它的市場很小,全球規模也不過約20億元﹔但它又很重要,汽車雨刮、升降車窗、工業機器人手臂……生活中到處都有它身影。聚焦這個領域,成都銀河磁體已在“全球最大制造商”的“交椅”上坐了整整10年。

  這背后究竟有怎樣曲折的“登頂”故事?在市場需求高速變化的今天,成都銀河磁體又是如何保持“領跑”的?7月1日,成都西邊一個略顯陳舊的工業園裡,記者採訪到了該公司主要負責人。

  看發展

  高校老師辭職創業

  “全球第二、三、四名的產量加在一起,還沒我們多”

  關於創業史,公司董事長戴炎已經給不同人講了無數次:上世紀末他在四川大學讀書,偶然間旁聽了一次研討會議,了解到日本不久前發明了一種釹鐵硼磁體,磁性是普通磁鐵的數倍,其中一句話讓他精神一振——“這種革命性的新材料,將大力推動工業進步。”

  戴炎敏銳意識到其中的機遇,1991年留校任教后,他開始專注於開展相關研究。兩年后,某本地老板願意投資200萬元,並提供幾間庫房給他作為生產車間。揣著一份手寫投資合同,戴炎第二天便回學校辭職、搬家,第三天就和幾位年輕人開始嘗試生產。

  究竟啥是粘結釹鐵硼磁體?“永磁體,可以簡單理解成‘永遠有磁性的物體’。粘結釹鐵硼磁體,就是永磁體中的‘小眾’產品,主要用於微小型電機。”公司總經理吳志堅特意站起身,在黑板上畫了個餅圖,把其中約70%的面積標注為“永磁鐵氧體產量”,而粘結釹鐵硼磁體,隻佔到如眉毛般細的一點兒空間,“前者全世界年產量約80萬噸到100萬噸,后者隻有0.9萬噸。”

  市場需求雖然少,但由於具有磁性更強、方便一體化成型等優勢,粘結釹鐵硼磁體在機械硬盤、光驅、汽車等產品上始終有市場,產品價格也是永磁鐵氧體的10倍以上。

  截至去年,成都銀河磁體的粘結釹鐵硼磁體產量2100噸,在全球佔比超過20%。這是什麼概念?“全球第二、三、四名的產量加在一起,還沒我們多!”吳志堅說。

  看門道

  巨頭把它當小業務

  公司將其當成“命根子”,“要想生存,我們必須比巨頭更用心”

  第1道坎初期和國內外龍頭比沒有規模優勢,怎麼辦?

  成都銀河磁體的崛起,是因為抓住了行業空白?

  答案是“否”。上世紀90年代,全世界粘結釹鐵硼磁體行業已有日本大同電子、上海愛普生兩家“豪門”,還有韓國磁化電子、日本TDK等一批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

  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一名剛執教兩年的高校老師、一群不諳世事的年輕人,怎麼就能“殺”出血路、把一間小廠做成全球最大的粘結釹鐵硼磁體制造商?

  吳志堅給記者講了“價格戰”的故事:日本某知名電機企業,一年內先后4次壓低粘結釹鐵硼磁體進價,導致價格下降近10%,這個數字幾乎就是不少廠商的全部利潤空間,而成都銀河磁體卻咬牙全盤接受。經此一役,公司的市場份額從約四成暴增至七成以上。“世界第一”,就是這樣在一場場戰斗中打下來的。

  記者進一步追問:和國內外龍頭比,公司初期並沒有規模優勢,怎麼就能贏得“價格戰”?

  秘訣,藏在公司會議室裡。記者一進門就看到牆上貼著2020年目標——“人均生產效率提高5%”。工作人員隨后的介紹更讓人驚訝:5%的目標已執行10年,且每年都超額完成。

  這對一線提出了超常要求。5%的目標被細化分解到每個部門,大到生產線自動化,小到一個小零件的成本控制,所有人都一起想辦法。一個典型案例是:生產過程中要用到小部件“充磁夾具”,攤到每個產品上成本是3角錢。公司技術和管理人員“死磕”了3年,成功把成本降至5厘,超過2角9分錢都成了利潤。

  吳志堅介紹,在產品技術指標拉不開差距的情況下,公司通過不斷“小步快跑”、不斷提高人均生產效率,使產品利潤空間高於同行,“價格戰”也就有了充足的底氣,“這個沒啥子高科技,但它就是我們的核心,是一切改革、一切進步的源泉。”

  第2道坎主打領域訂單以每年30%以上速度暴跌,怎麼辦?

  靠一路戰斗,2009年,成都銀河磁體產量首次“登頂”全球。

  然而,巨大的風險也在逼近:此時公司營收60%以上來自光驅,光驅、機械硬盤、家電三大類更佔到總營收的90%。而隨著技術迭代,光驅、機械硬盤逐漸面臨被淘汰的命運。2012年后,公司光驅訂單以每年30%以上速度驟減。

  面對巨變,成都銀河磁體年銷售額依舊保持平穩增長,看不到波動痕跡。

  如何做到?“天無百日晴,隨時都有憂患意識。”吳志堅說,公司很早就預判到光驅會“走衰”,也看到汽車等未來增長點,“這並不難,跟客戶聊行業動態、時常關注業內新聞就會知道。”

  比起市場信息捕捉,更重要的是能即時做出應對。

  一個具體案例是:2008年,成都銀河磁體開始未雨綢繆布局汽車產業,但要做汽車產業鏈供應商並不容易。“光書面文件就字典那麼厚。”吳志堅說,即便如此,公司依然集中火力堅定轉型。

  還得有能力。成都銀河磁體有業內最大的技術隊伍,同時開展多個前沿產品研發,如今是國內唯一能量產熱壓釹鐵硼的企業——這為進軍汽車方向助力電機、工業機器人等高端領域奠定基礎。

  時至今日,公司客戶構成已發生根本性變化:佔據最大份額的汽車領域佔約35%,其他由電動工具、手機、無人機等彌補,光驅份額已可忽略不計。

  採訪結束前,記者追問:上述舉措都不是什麼新招,為啥競爭對手就是干不過?背后還有啥秘訣?吳志堅感慨,“專注”也是一個重點——多數巨頭隻把粘結釹鐵硼磁體當一項小業務,而成都銀河磁體則將其當成“命根子”,“要想生存,我們必須比巨頭更用心。”(四川日報記者 熊筱偉 文/圖)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