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重慶崽兒擺老重慶龍門陣 火了

2020年07月06日11:13  來源:重慶晚報網
 
原標題:4個重慶崽兒擺老重慶龍門陣

嘉陵江畔的特鋼廠,巔峰時期員工好幾萬人,是曾令人向往的就業去處﹔重慶第一家迪斯科舞廳,有一個洋氣的名字——城市獵人,也是第一家賣扎啤的地方……

爬坡上坎、鑽巷子,走進重慶的犄角旮旯,拍老建筑、尋訪美食、講老重慶故事。今年2月,重慶崽兒劉岳鵬和他的團隊在短視頻平台開始內容創業,如今已有了許多欣賞和信任他們的粉絲。

接受記者採訪時,劉岳鵬坦誠地說,賺錢謀生,是他們創業的目的,但內容要穩扎穩打,不蹭熱度、也不奢求一夜爆紅。有網友質疑:重慶每一個地方的歷史他們都曉得?劉岳鵬解釋,平均年齡25歲的團隊成員雖然不曉得老故事,但背后有老重慶在帶他們飛。作為回報,他們幫人翻出記憶,留下那些曾經的光影和故事。

“一夜爆紅不是我們的追求”

不少重慶人在刷抖音視頻時,都看到過一個名叫“帥過頭”的視頻賬號發布的內容。視頻裡,一個操著重慶話的帥氣小伙固定出鏡,打扮很潮。通過他的話語和引領,總能讓你在短短兩三分鐘時間裡,對一個你知道但不熟悉的地方有全新認知。

跟許多做內容創業的同行一樣,“帥過頭”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4人團隊,其中32歲的劉岳鵬、25歲的蔡奉公以及24歲的張歡都是重慶人,隻有22歲的李棟棟是貴州人。4人原本是一家文化公司的紀錄片拍攝團隊,后來公司關門,4人便商議共同創業。

“彼此都很熟悉,不需要磨合,大家也各有最擅長的點。”劉岳鵬是團隊裡的大哥,他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優勢互補的團隊,他自己經歷頗多,當過兵、上過美院、搞過攝影、還有北漂經歷,因此就負責前期素材收集整理以及文案﹔蔡奉公在4人中顏值最高,擔當出鏡﹔而張歡和李棟棟都是學傳媒的,對拍攝、運鏡、剪輯熟悉不說,還自成風格。

“拍攝之初,我們就定好了調,拍老百姓的老重慶、充滿生活氣息的重慶、承載了重慶人記憶和想法的重慶,不蹭熱度,也不去追逐網紅和那些吸引眼球的東西。”劉岳鵬說。

從“胖子媽”到“小青蛙吧”

記者注意到,他們的抖音賬號裡,已經發布了80多期作品,拍攝過重鋼、銅元局、宏聲巷、棉花街……每期固定以重慶某一個地方為主題展開敘事,尋訪老重慶印記,探秘不為人知的人和事,三大置頂內容中有一期是黃桷坪。“拍視頻以來,前前后后去了重慶60多個地方了。”劉岳鵬說,黃桷坪屬於夾帶私貨,是他自己的老重慶記憶。

劉岳鵬是地道重慶崽兒,從小就熟悉黃桷坪。“黃桷坪有三大勢力,第一美院,黃桷坪正街是他們的﹔第二鐵路,黃桷坪后(背)街是他們的﹔剩下的,都是電廠的。”在黃桷坪的這期視頻裡,鏡頭掃過了黃桷坪的大街小巷,先后介紹了黃桷坪后街、台球室、胖子媽面館、方腦殼呱呱鱔段王、老式居民樓等等,內容頗為豐富。

“在黃桷坪街頭巷尾穿梭,就想起了曾經的青春歲月,好在,有些店、有些人還在,比如胖子媽面館,生意做大做強了。”劉岳鵬說,讀書時,自己常和朋友到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背后的台球室打標台(斯諾克),當年的台球室如今已經拆除,變成現在的黃桷花園。除了玩的,想要打牙祭,胖子媽面館、方腦殼呱呱鱔段王都留下過他們年少時的身影。

在他的記憶中,還有附近的情緣網吧。“我們經常組隊去網吧打傳奇、CS。”后來,他們不再去胖子媽面館,而是開始光顧小青蛙吧,那陣的小青蛙吧非常鬧熱,山城啤酒、外國啤酒都喝,“不過,不管喝啥子,完了都要在路口去吃碗小面,不然回去睡不著覺。”

當然,除了玩樂,青春歲月裡免不了讀書學

習。劉岳鵬記得,當時的黃桷坪隻有一家書店,媽媽經常把他押到書店看書,“當時,美院正准備在黃桷坪畫涂鴉牆,媽媽看到我好像有點喜歡畫畫,就常帶我到美院去看畫展。再后來,我真的進了美院。”

承載特鋼廠子弟的青春記憶

“特鋼廠的區域相當大,團結壩、中心灣,一路覆蓋到馬桑嵐埡,甚至到遠祖橋、大河溝一帶。游藝樓、電影院,當然還有足球場和籃球場……”

“你能相信特鋼廠巔峰時期有幾萬人嗎?隨便一個幼兒園,都和別的小學差不多大……如今的特鋼廠外牆重新上了一層粉,成了網紅打卡地。”

重慶特鋼廠這兩期,講述的就是“特鋼廠子弟”的記憶:舊式樓梯房、廢棄廠區、斷磚殘壁、門前還挂著洗晒床單的老房子……鏡頭流連廠區,配上蔡奉公利落的重慶話演繹和解說,以及年代感手風琴音樂,懷舊感十足。

這兩期線索是網友李先生提供的,今年34歲的他便是特鋼廠子弟,“從特鋼廠搬出來12年了,再不拍,我擔心以后拆掉就看不到了,也算是對自己成長地方的一個記錄吧,所以我把故事講給了他們。”李先生對記者記。

李先生說,在特鋼廠生活過的人,身上都有一套屬於廠區的生活模式,廠區就像一個小型社會,人與人的交往、生活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統,而他也在廠區度過了自己的童年,身邊也有很多一起長大的伙伴,成長和兒時的伙伴沒有斷檔,可以看到每個人的變化,從小孩到為人父母,從廠區萌芽出來的一個個人生線條,很有意思,這也是廠區子弟獨有的情結,“我們不應該忘記,這個廠所承載的歷史使命以及這裡的人們所做出的貢獻。”

大叔青春時代的霹靂舞

端午期間,團隊推出了一期關於曾經風靡一時的迪斯科舞廳的內容。

“許多人質疑,好像重慶每一個地方的歷史我們都曉得,其實我們也是幫別人記錄他們的生活。”劉岳鵬說,就像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流行的霹靂舞、迪斯科,他們這些年輕崽兒哪裡曉得,但有一位老重慶願意帶他們飛,給他們展現霹靂舞搖擺步、地板步,帶他們了解那一代年輕人的熱血故事。

這位老重慶名叫曾偉,今年42歲,在渝中區千厮門長大。

“對重慶人來說,霹靂舞要早於迪斯科。”曾偉告訴記者,霹靂舞傳到中國,源於一部名叫《霹靂舞》的電影,記得是1987年,那一年,中國大地掀起了霹靂舞熱潮,波浪、后滑……他們這些年輕娃兒為電影裡那些動作著迷。但那個時候,學習舞蹈不像現在可去各種機構,當時就隻能從電視和電影裡去模仿,“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期,一些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家庭已經有了彩電。”

曾偉說,上世紀90年代初,迪斯科也在重慶興起了。那個時候,去迪斯科舞廳蹦迪,絕對是最時尚的潮人。“重慶最早的迪斯科是開在較場口的‘城市獵人’,也是重慶第一家賣扎杯啤酒的地方,但開的時間好像並不長。后來在八一路好吃街,又有了‘水兵迪斯科’以及文化宮的‘紐約紐約’。”曾偉回憶,那些年,解放碑最火的大眾舞廳要數佳藝、搬裝(一般又喊“搬磚”)等,搬裝舞廳是原搬裝運輸公司,“去搬裝”是當年最拽的詞﹔當然,下半城比較有名的還有海員俱樂部和金竹宮舞廳﹔后來,迪斯科舞廳改名叫了迪吧,比如JJ、華爾街等,裝修更現代化,更具科技感﹔迪吧之后,又有一些年輕人喜歡上了慢搖吧、清吧,比起迪吧的嘈雜,慢搖吧在節奏上更讓人覺得舒緩一些。

他還記得,那時,有個名叫黃曉霞的“金嗓子”歌手,在僑王舞廳非常出名,就是后來非常有名的黃綺珊。“她的聲音富有磁性而且有穿透力,每次聽到她唱的《保鏢》都能感受到一股力量。”曾偉說,配合“帥過頭”完成這期節目制作,也是對自己青春記憶的一次回顧。

創業4個月過去,在抖音平台,他們有了6.7萬粉絲,但這個漲粉速度還是被團隊認為有些緩慢。劉岳鵬早就預料到,不蹭熱度,漲粉的速度不會很快,但讓他欣喜的是,粉絲粘度高,“喜歡看老重慶的內容,基本關注了就不會取關,還會轉發互動。那些爆紅又迅速消失的也很多啊,一夜爆紅不是我們的追求。”

他說,等重慶拍得差不多了,有機會就走出去,拍全國、全世界。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朱婷)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