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牛在全省率先成立“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聯盟”

2020年07月03日07:53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構建開放共融“大思政”格局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思政課是關鍵!

  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思政課建設,明確“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如今,深化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在成都有了新探索——6月29日,由成都市金牛區委主導,區委教育工委牽頭,在蓉高校協同,金牛區在全省率先成立“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聯盟”。

  聯盟成立儀式上,金牛區委教育工委與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華大學、成都醫學院、成都大學、成都工業學院簽署《金牛區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聯盟合作備忘錄》,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意識形態教育協同發展,積極構建區域大中小學一體化“協同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聯盟的成立,對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切實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教育專家表示。

  案例教學

  四個學段教師打破區隔

  攜手奉獻全學段融合思政大課

  6月29日,在“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聯盟”成立儀式上,來自金牛區內大中小學四個學段的教師和學生現場共上一堂全學段融合的思政大課——《人的生命高於一切》。

  這是一堂別開生面的展示課,打破了人們對傳統思政課學段區隔的固有印象:

  展示課由全興小學教師楊莉聲、金牛實驗中學教師唐潔、成都七中萬達學校教師程利玲、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羅敏4名獲得教育部、四川省思政課比賽一等獎的思政老師,攜手為四個學段的師生呈現。

  整堂教學圍繞“人的生命高於一切”主題整體設計,其中小學階段重在道德情感啟蒙,讓學生感受“生命之美”﹔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讓學生體驗“生命之情”﹔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讓學生明白“生命之責”﹔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讓學生領會和踐行“生命至上”……

  這是一堂主題鮮明、意蘊深遠,同時又形式新穎、精彩紛呈的抗疫思政大課——各學段協同配合,既圍繞同一個主題,又體現了不同學段的特點,在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中,由淺入深闡釋理論、升華主題,充分展現了大中小學思政課教育一體化的魅力和風採,讓人享受了一次思想的盛宴。

  “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的精髓在於和諧,也就是要打破過去各學段各自為政的嚴重區隔,構建大中小學同向同心、通力協作、凝聚合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林伯海教授對此高度評價。

  他認為,本次教學從“生命之美”到“生命之情”再到“生命之責”“生命至上”,循序漸進、層層推進,各司其職又分工協作,充分展現“生命至上”的邏輯思路、深刻內涵、踐行路徑,形式新穎。在教學展示中,大中小學四個學段的學生同坐一堂,四個學段教師同上一堂思政課,不僅毫無違和之感,相反還以整體協同展現了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的和諧之美、和諧之力。

  “這是思政課建設的一次重大嘗試與創新,必將為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林伯海建議,為進一步把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推向全面和縱深,還要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常態化、長效化﹔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化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研究,找短板、挖原因,在補短板中,強根基、揚優勢,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往實裡走、深裡走﹔秉持大思政理念,構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新格局。

  金牛路徑

  搭建四大平台

  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金牛區遵循“屬地管理、守土有責”原則,以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破局,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區委主導、區委教育工委牽頭、高校協同的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聯盟,打通了區域、學段、校際界線,構建共融、共建、共育、共進的“大思政”格局。

  “我們將堅持政治引領,搭建‘管理共融’平台﹔推動優勢互補,搭建‘生態共建’平台﹔遵循價值導向,搭建‘人才共育’平台﹔促進互利共贏,搭建‘協同共進’平台。”金牛區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搭建四大平台,金牛區將繼續把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推向全面和縱深,開創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的新格局、新高度。

  搭建“管理共融”平台——

  金牛區將通過創新組織架構、創新推進機制、創新運行模式,強化政治引領,搭建管理共融平台。進一步激發聯盟成員單位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下的聯盟組織架構,由金牛區委教育工委擔任聯席會議總召集人、8所聯盟高校擔任副招集人,區教育局及所屬中小學校為聯盟成員,建立健全聯盟會議、定期互訪、常態互動、分析研判等工作制度。

  金牛區委教育工委8所高校簽署《金牛區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聯盟合作備忘錄》,強化行政溝通機制的方向引領、學術溝通機制的理論指導、個體溝通機制的實踐作為,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意識形態教育協同發展。

  搭建“生態共建”平台——

  開展師資隊伍聯建、課程資源聯享、實踐活動聯辦……金牛區將著力延伸思政課程鏈條,豐富思政資源網,打造開放、創新、協同的思政教育生態圈,構建教育領域意識形態的思想陣地和安全屏障。

  在師資隊伍聯建上,分片建立常態化“教學互動”機制,開展大中小學校思政教師“手拉手”活動,鼓勵大學教師下沉中小學校送教走課,定期組織中小學教師到高校研修培訓。同時,中小學實踐基地為高校學生提供思政教育實踐機會,共同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在課程資源聯享上,編制區域“思政資源地圖”,打破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資源“孤島”,共建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教育實踐基地。構建符合大中小學學段特點的“必修課+選修課”課程體系。採用“校際行走課堂”“區域巡回講堂”“全域雲端思政課”等形式,廣泛開展大中小學“同上一節思政課”“全德育·思政大課堂”活動,著力打造100節精品思政課和示范微課,培育100名優秀思政教師和宣講導師,開展100項思政教育專題研究,同時廣泛開展實踐活動聯辦。

  搭建“人才共育”平台——

  金牛區將搭建“人才共育”平台,增強思政教育的價值引領功能,以思政課這個“關鍵課程”為抓手,確保方向上同向同行,目標上銜接鏈接,學段上互聯互通,構建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在目標上銜接鏈接上,把握“小學啟蒙道德情感、初中打牢思想基礎、高中提升政治素養、大學增強使命擔當”的階段目標,凸顯思政教育的遞進性、層次性、差異性,強化思政教育的整體性、連貫性、系統性。

  在學段上互聯互通,打破學段阻隔,加強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不同學段思政課教學的銜接,促使中小學思政教師“顧后”銜接高學段、大學思政教師“瞻前”鏈接低學段,形成“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學段聯通思政教育路徑。

  搭建“協同共進”平台——

  通過多元共治,實現合作共贏、成果共享……金牛區將搭建“協同共進”平台,依托聯盟推動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共進,在互利共贏中攜同共進。

  將加強高校與區域治理的深度協同和深層次對接,將高校作為區域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人才庫”“思想庫”“資源庫”,充分發揮雙方優勢,推動高校與地方治理高質量協同發展、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高質量協同發展,彰顯“1+1>2”的治理效能。

  同時加強黨委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等的聯動,實現合作共贏、成果共享。

  【點評】

  發揮思政聯盟作用

  開啟協同發展新篇章

  “大中小學思政教育聯盟”的成立,開啟了金牛區學校思政教育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當前,學校思政課建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包括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需要進一步深化,各類課程同思政課建設的協同效應有待增強,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推動思政課建設的合力沒有完全形成等一系列新問題,需要持續加強和改進。

  金牛區率先組織8所高校與區內中小學組建思政教育聯盟,實現以區委主導、區委教育工委牽頭、在蓉高校和中小學聯動,這是深化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有力舉措,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

  金牛區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探索需要持續推進。

  未來,金牛區將進一步理順機制、搭建平台,在促進大中小學協同聯動上下功夫,在實現各學段德育工作優勢互補、信息共享和經驗共享上下功夫,在思政課教師一體化培育、一體化教研、一體化備課上下功夫,在發揮高校和基礎教育優質資源集中優勢上下功夫,積極穩妥開展探索,奮力把德育工作統起來,把思政聯盟的作用發揮出來,帶動和輻射全市、全省學校思政教育蓬勃發展。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