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南方大廈國際電子數碼城選購數碼產品(資料圖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攝
市民趙小姐最近花了7000元在網上買了一台5G手機,“跟線下門店進行對比,兩者的價格一樣,因為家人不在廣州,索性就在線上買,直接快遞給外地的家人”。疫情以來,數碼產品持續旺銷,大數據顯示,廣東消費者是“黑科技”數碼產品消費的主力軍。
記者調查發現,3C商品轉型線上消費勢頭越來越猛,國產品牌“逆勢”崛起,6月呈現大幅增長勢頭。目前,暑期將至,為了吸引年輕用戶,今年的3C產品“雲端”消費更出現反向定制、虛擬動漫IP等新玩法。專家指出,數字化加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托互聯網的新經濟為基層消費力的提升助力,下半年3C回暖勢頭會愈加明顯。
數據顯示:廣東消費者最關注數碼產品
市民潘先生近日花了1萬多元買了一台HP筆記本電腦,他說:“最近利用業余時間炒股賺了10萬元,好馬配好鞍,現在我電腦的速度、內存全面升級,炒股更有動力!”至此,潘先生家有4台筆記本電腦,他打算月底辭職專心炒股,用3台筆記本電腦看盤炒股,剩下一台筆記本電腦給孩子上網課時用。
“廣東消費者對新奇、黑科技的電子數碼產品最為關注。”據京東618的大數據顯示,數碼類產品增長最快,同比增長達49%,其次是食品飲料達45%、手機通訊44%、電腦辦公用品33%、家用電器10%。熱搜詞為手機、空調、華為、冰箱、口罩。由此可見,廣東省消費特色以消暑降溫及電子數碼類消費升級為主。
廣州蘇寧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平板電腦和手機都處於熱銷階段,華為的平板產品6月份環比增長136%,比較熱銷的品牌有蘋果、華為、微軟,其中華為上升迅猛。
消費動向:消費者先線下問價再線上下單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手機、數碼專賣店發現,不少消費者在了解手機、筆記本、平板的功能,但是現場購買不多。華碩經銷商劉祥磊表示,疫情對消費者購買電腦等數碼產品的方式產生了較大影響,“以往線上和線下銷售比例是4:6,今年疫情至今,線上與線下銷售比例變成了7:3。未來,筆記本、平板等3C產品銷售必定聚集線上平台。”
由於看准消費模式的改變,劉祥磊從3年前就將銷售大規模地搬到線上,“在天貓有兩家店,京東有一家店。目前線上單店的月營業額,要比以往線下所有門店之和還要高。”
“許多消費者主要是在線下賣場體驗手機、平板電腦,再詢問下價格。價格相同或相差不遠,就直接到線上下單。”盡管如此,在廣州一些大型家電賣場或是商城中還是能看到不少手機、電腦專賣店。“對於商家,無論消費者線上還是線下買都是算入銷量。”廣州本地一大型賣場店長告訴記者,消費者現場看好型號,也會推薦其現場直接掃碼拿紅包到APP上購買。
隨著線上電子消費銷售快速增長,電商平台上3C數碼產品的競爭趨“白熱化”,以剛剛過去的“618年中”大促為例,京東Apple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倍,華為、榮耀、小米、vivo、iQOO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50%。
天貓618數據顯示,6月16日0點開售第一個小時內,3C行業即有25個品牌及品類實現10倍以上增長,其中,3個廣東品牌的直播間成交破億。
蘇寧易購發布的618數據顯示,截至當天18時,3C類目整體增長118%。線下業態,蘇寧門店客流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10%,同時通過社群、直播等互聯網方式,在線交易訂單增長693%。
國貨受青睞:安卓陣營中華為系穩居第一
多個電商平台反映,今年以來,隨著國貨品牌知名度的持續提升,以及國貨品牌對國內消費者需求更加精准到位的把握,比如在產品個性化功能、屏幕、顏色上的迭代速度都可圈可點,加之營銷上國貨品牌對消費者的訴求更有針對性,國貨品牌已經越來越受消費者的青睞。
廣州蘇寧負責人表示,目前3C產品品牌中華為系表現異常亮眼,安卓陣營中手機份額排名,華為系已穩居第一並超越其他品牌較多,其次依次是OV、小米,一加、Realme和iQOO等品牌。
廣州國美發布的數據顯示,手機方面,近期銷售以5G換新為主,華為、榮耀銷量佔比上升趨勢明顯,6月銷售佔比達67%,比四五月上升了約20%。其中手機銷量前5排名為榮耀、華為、蘋果、OPPO、vivo,國產品牌佔了四家。
廣州國美表示,后疫情時期,筆記本銷量增長態勢良好,6月的筆記本銷量比5月增長43.6%,比4月增長83.3%。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筆記本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需要提前預訂。
營銷新玩法:線上首發、C2M反向定制
近年來,消費愈加理性,不再盲目追求品牌、新品,這也需要品牌廠商在產品研發、設計等方面下功夫,才能激活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
對品牌來說,新技術的運用也不是閉門造車,洞察用戶所想所需,定制化生產某一消費群體的新品,正成為持續獲得新增長的趨勢。單就618期間,作為C2M最早布局的企業之一,京東便以C2M反向定制模式助推大量品牌商給用戶量身定制產品設備。京東大數據顯示,6月1日至4日,C2M產品的銷量同比增長2.6倍,特別是京品手機首日銷量環比增長超8倍。而充分利用京東技術、大數據等分析用戶消費需求,生產用戶所需的產品,也讓品牌新上市的新品短期內便成為備受用戶喜愛的明星爆款。榮耀智慧屏X1,就是榮耀與京東歷時10個月的合作,全力打造的超爆款新品。
今年上半年,3C廠商特意將面向學生群體的新品“試水”線上首發。例如上半年華碩的一款游戲本,結合首次推出“二次元”虛擬IP,線上首銷當天3分鐘售罄,該機型價格均在6000元以上。“現在年輕消費者在線上購買3C類產品不隻講求便宜。一些高端筆記本,隻要硬件配置足夠、外觀設計亮麗,就能吸引年輕消費者”。
業內人士:
以往促銷節點分明 如今經常有促銷活動
記者注意到,線上訂單“輝煌”的業績背后,新商業模式、新技術、新服務等新型應用均對當前新消費提供重要支撐。
比如,今年火爆全網的新商業模式——直播,培養了大家“雲逛街”“雲體驗”的消費習慣,而由網紅主播通過視頻向人們講述購物體驗的“直播”,讓人們體驗到“貼心導購”式服務。據介紹,在618期間10天內,華為、榮耀、海爾、格力等3C家電品牌,通過淘寶直播間即實現成交破億。
5G、3D等新基建、新應用技術為“雲逛街”提供良好體驗。對此,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教授認為,依托互聯網的新經濟在對沖疫情不利影響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他表示,在電商未普及前,城鄉市場是分割的。如今,通過產品上行及消費下沉,電商平台正在助推將城市與鄉鎮市場連通起來。特色產品的上行,一方面會提升城市對基層城鎮及鄉村的反哺力度,更好地促進基層的新型工業化和鄉村振興,另一方面也直接為基層消費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助力。電商平台和其龐大的物流體系為基層居民帶去了更加價廉物美的商品,同時也起到了拉平地域間消費鴻溝的作用。
華碩華南相關人士表示:“線上勢必是3C產品銷售的未來大勢。”除了原本做線下的經銷商在淘寶、天貓、京東平台開店,廠家自己也會開線上商城、電商平台自營店。也正因為線上趨勢明顯,3C產品促銷節點也不同於過往,“以往促銷節點很分明,比如7~8月是暑促,9月是開學季。現在電商平台經常都有促銷活動,消費者無需等到某特定時間點再去購買”。
線上購買電子消費品,對於消費者來說,最大優勢是價格公開透明,業內人士透露:“以前到電腦城買電腦,雖然都是明碼實價,但現在電商是有詳細的交易記錄,而且一搜就能貨比多家。”(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文靜、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