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低碳日看公園城市的底色

2020年07月03日07:02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在低碳日看公園城市的底色

  天府綠道為市民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圖為江灘公園。 本報記者 張青青 攝

  在城市遙望雪山。記者 呂甲 攝

  白

  在城市遙望雪山,這是成都這座超大城市所獨有的城市名片。成都與雪山相遇的圖集正在不斷增加,也充分說明了“成都是全球唯一能夠看到7000米以上級雪山的特大城市”。

  藍

  成都單位GDP能耗、單位GDP排放量實現了雙下降。能源消費總量、人均能耗、單位GDP能耗在全國十大城市中均為最低之一,特別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十大城市中為最低。

  綠

  成都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和生態保護紅線,保護修復川西林盤,規劃建設“世界最長綠道”——1.7萬公裡的天府綠道和“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紅

  沸騰小鎮、五岔子大橋、“城市之眼”、江灘公園……哪個是你心中專屬的公園城市網紅打卡地?首屆公園城市“網紅打卡點”評選活動投票開啟,將為我市公園城市建設注入新活力。詳見05、07版

  成都人為何可以在城市遙望雪山?

  在城市遙望雪山,這是成都這座超大城市所獨有的城市名片。成都與雪山相遇的圖集正在不斷增加,也充分說明了“成都是全球唯一能夠看到7000米以上級雪山的特大城市”。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專程到成都市和天府新區調研指導,強調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時隔兩年后,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明確要求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省委書記彭清華前往成都市調研公園城市建設推進情況時也強調,要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早日向全世界展現成都現代公園城市的獨特魅力和靚麗風採。

  7月2日,是第八個全國低碳日,成都踐行綠色低碳的步伐越來越堅定。近年來,成都堅定把公園城市作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持續推進城市營城理念、發展方式、建管模式變革,科學組織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堅定推動生態價值創造性轉化,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公園城市形態初步呈現。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在GDP經濟總量上升到全國第6位的同時,成都單位GDP能耗、單位GDP排放量實現了雙下降,成都以佔全省不到25%的能源消耗,貢獻了近37%的經濟總量。成都能源消費總量、人均能耗、單位GDP能耗在全國十大城市中均為最低之一,特別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十大城市中為最低。

  從“公園城市”到“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成都在探索現代化城市建設上迎來了新篇章,而綠色低碳必將是城市發展道路中一以貫之的選擇。

  實際行動

  綠色低碳生活圈正加快形成

  自2017年獲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成都始終緊緊圍繞構建綠色低碳的“產業、能源、城市、碳匯、消費和制度能力體系”,扎實推進低碳城市建設“636”工程,為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貢獻成都力量,“人人關注、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城市綠色低碳生活圈正加快形成。

  近年來,我市生產結構更加優化。聚焦高端高質、綠色低碳,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構建“5+5+1”的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依托四川水電資源富集優勢,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強力推進“電能替代”和氫能示范應用﹔推動城市軌道、公交和慢行“三網”融合,優化交通出行結構,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提升至57%。

  生態環境更加綠色。科學規劃綠色低碳的城市空間體系,統籌推進“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差異化發展,系統建設TOD綜合開發項目。科學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和生態保護紅線,保護修復川西林盤,規劃建設“世界最長綠道”——1.7萬公裡的天府綠道和“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生活方式也更加低碳。鼓勵綠色出行,支持共享單車、共享車位發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1萬輛﹔大力普及生活垃圾分類,推廣電子化、無紙化辦公﹔實施綠色採購,鼓勵出口產品開展低碳認証。

  機制創新

  “碳惠天府”年內實現碳積分兌換

  與此同時,成都低碳發展的創新探索——“碳惠天府”機制也在加快完善。碳普惠制是指對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值,並建立以政策鼓勵、商業激勵和碳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一種正向引導機制。2020年3月,成都印發《關於構建“碳惠天府”機制的實施意見》,創新性提出建立以“碳惠天府”為品牌的碳普惠機制。這也是成都立足生態環保、廣泛惠民、市場運作的一次有益探索。

  “碳惠天府”通過“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和“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兩條路徑,全面激發公眾、小微企業節能減排積極性。一方面是通過碳積分兌換的方式,對個人節能減碳以及相關環保行為予以獎勵﹔另一方面是運用相關方法學科學核算項目碳減排量,並通過植樹造林、減排量交易等方式進行“碳中和”消納,使碳減排項目產生的環境效益呈現經濟價值。

  去年7月,“碳惠天府”微信公眾號正式創立試運行,目前用戶已有近4萬人﹔今年初,“碳惠天府”微信小程序也上線試運行,綠色出行、參與知識問答等都可以獲得相應的碳積分。

  目前,“碳惠天府”正在加快推進項目方法學發布和低碳場景打造,微信公眾號也將於年內正式上線。屆時,成都市民可通過踐行綠色出行方式,如步行、私家車停駛、使用新能源汽車,或者在低碳商超、酒店、景區、餐飲等場景消費獲得個人碳積分獎勵,並在線上商場兌換豐富有趣實用的綠色商品或服務。企業可以通過節能技術改造、提高碳資產管理水平,降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根據相應的方法學,開發能源替代、節能改造、生態保護類項目碳減排量,並在交易平台上與有“碳中和”意願的買方進行交易,實現碳資產變現。(成都日報記者 繆夢羽)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