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在美國:從新冠肺炎患者181頁天價賬單說起

2020年07月02日09: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病在美國:從新冠肺炎患者181頁天價賬單說起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美國醫療體系的“灰幕”掀起了一角。英國《衛報》評論稱,直到遭遇百年一遇的疫情,美國的決策者們才意識到其醫療保健行業“悲劇”與“荒謬”。而他們本不該花費如此多的時間。

  181頁的天價賬單,厚度堪比小說

  112萬美元(折合人民幣793萬元)!打開醫療賬單的那一刻,來自美國西雅圖的七旬老人弗洛爾,眼前一黑,險些跌倒。

  因為感染新冠病毒,弗洛爾幾個月前住院治療,病情反復,一隻腳踏進了鬼門關。期間,家人還打電話“臨終告別”,但好消息是,他最終挺過來了。

  然而,壞消息也來了。弗洛爾治愈出院后,被收到的醫療賬單嚇了一跳——治療費竟超過了112萬美元。“我不得不看了很多次……看看我是不是看錯了,”他稱。

  弗洛爾向媒體展示了那份181頁、厚度可媲美長篇小說的賬單。

  這份單據詳列了他在住院62天裡,所接受的各種治療及費用:約四分之一的費用為藥費,還有重症監護室費用、呼吸機使用費……

  其中有兩天,弗洛爾的心臟、腎臟和肺等多器官衰竭,使他一度走到了生死邊緣。醫生也及時“下猛藥”,在這期間花費了10萬美元、開了20頁賬單。弗洛爾稱:“他們把能想到的都用上了。”

  雖然弗洛伊德可能已經知道自己將面臨高額賬單,但最終的數目還是讓他震驚。盡管他在住院期間一直昏迷,但他的妻子稱,他在一次醒來后曾說:“你得讓我出院。我們付不起(這些)費用。”

  他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財經新聞網站“市場觀察”(Marketwatch)曾報道稱,在美國,治療新冠病毒,很容易“耗盡人們畢生的積蓄”。紐約城市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美國新冠住院患者的醫療費用中位數約為14366美元。

  與之相對的殘酷現實是,美聯儲2019年報告顯示,近四成(39%)美國家庭,連一次性拿出400美元的應急資金都做不到。蓋洛普近期的民調則發現,約七分之一(14%)的美國人表示,因擔心無法負擔新冠治療費,即便出現病症,他們也將放棄治療。

  “花費100萬美元救了我的命,我當然會說,這錢花得值。”弗洛爾稱,“但我也知道,可能隻有我一個人會這麼說。”

  醫療保健市場亂象

  值得慶幸的是,弗洛爾因為擁有醫保,部分醫藥費不必自掏腰包。但在美國,並非所有人都被納入醫保范圍。

  2019年,近2800萬的美國人處於醫保覆蓋的“盲區”,更多的人保額不足。對於他們而言,治療新冠所產生的醫療債務,可能會伴隨終生。

  來自波士頓的阿斯基尼就表示,由於確診新冠時,自己正處於待業期,也未購買過醫療保險,她實在無力應對近35000美元的醫療賬單,因此不得不在社交媒體上尋求幫助。

  究竟是什麼造就了這些“驚世駭俗”的賬單?哈佛醫學博士羅森塔爾分析道,這或是由於,在美國,整個醫療保健體系過度私有化和過度市場化。

  在“看不見的手”的推動下,“美國的醫療體制停止了對於健康甚至是科學的關注……隻關注自身的利益。”羅森塔爾在《美國病》一書中指出。

  醫生開始默認對病人採取最昂貴的治療方案﹔醫院賬單的“雜項”收費越來越高﹔保險業把更多的錢,投入政治游說和廣告投放﹔制藥行業的常規藥品,也可能隻因換了個包裝,藥價就在一夜之間暴漲……本應維護公眾利益的醫療保健市場,逐漸演變為利益集團賺錢的工具。

  在看不見的地方“一擲千金”

  在還有人為治療費犯愁時,美國醫療系統卻在“看不見的地方”,一擲千金。

  《美國醫學協會雜志》2019年10月曾指出,據估計,美國醫療系統每年浪費的資金達7600億至9350億美元,佔醫療支出總額的近四分之一。

  在此次抗疫過程中,這樣的浪費更是屢見不鮮。

  3月至4月,美國紐約州的疫情呈井噴式暴發,各大醫院人滿為患。鑒於此,五角大樓決定將醫療艦“安慰號”部署至紐約,給醫院減壓。

  然而,相比抵達前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抵達時紐約民眾的熱切歡迎,“安慰號”在開始執行任務沒幾天后,就遭到了吐槽。

  紐約最大醫院系統諾思韋爾醫療中心(Northwell Health)負責人指出,由於“安慰號”的設計不適合救治傳染病人,醫療艦實際隻能救治非新冠患者。加之繁瑣的流程和軍事規定,最終,在駐扎紐約的一個月裡,“安慰號”僅僅接收了182名病人,對抗擊疫情似乎隻起到了“心理安慰”的作用。這一切,“簡直就是個笑話”。

  當地時間3月30日,紐約賈維茨中心臨時醫療點建成,一排排病床隔間整齊排列在會展中心展場內。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另一方面,美國版“方艙醫院”也飽受指責。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表示,截至5月7日,美國在建造“方艙醫院”上的花費超6.6億美元。但全美最大的“方艙醫院”賈維茨會展中心,自運營以來共隻接收了約1000名病人,收治病人數不到病床總數的一半。

  與此同時,改造費超2000萬美元的紐約布魯克林郵輪碼頭方艙醫院,也在5月23日建成不到3周時,宣布拆除。令人費解的是,從改造完成到拆除,醫院收治病人的數量讓人大跌眼鏡——零!

  有美國政客辯稱,“方艙醫院”床位利用率低是“好事”,說明當地疫情得到了控制。但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援引公共衛生專家的話稱,由於缺乏合理規劃,美國一些“方艙醫院”在建成后,並不能立即投入使用﹔另據不少醫院反映,由於將病人轉入“方艙醫院”的手續過於繁瑣,他們寧可選擇“自行消化”。

  至此,醫療艦、方艙醫院,這些耗費了巨大人力物力的醫療設施,都在美國的抗疫過程中,淪為“打醬油”的角色。

  資料圖:白宮新冠肺炎疫情協調官德博拉·博克斯介紹病毒檢測流程。 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

  “你的沉默震耳欲聾”

  飽受質疑的,還有美國疾控中心。

  3月初,疾控中心就因“誤放”一名新冠感染者,致得州聖安東尼奧的病毒傳播風險大增。

  這名患者的兩次病毒檢測都呈陰性,因此她在全部檢測結果出爐前,就被解除隔離。當她離開后,第三次檢測結果才出爐:呈弱陽性,但彼時壞影響已造成。她在公共場所呆了約12小時:到訪了一家商場、一家機場附近的酒店。

  “我們將敦促疾控中心,向公眾提供完全透明的信息。”事后,聖安東尼奧市長嚴厲發聲。不過,該機構似乎並未接收到這一敦促。

  幾乎在同一時間,疾控中心以“數據不准”為由,突然停止發布各州確診人數,隻用“是”或“否”反應各州確診病例情況。消息一經公布,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威斯康星州民主黨眾議員波坎怒稱:“你(疾控中心)的沉默震耳欲聾!”

  原本,疾控中心作為一個成立近74年的實權部門,能跨州調配物資、能直接向總統報告緊急情況,理應在抗疫中掌握主導權。

  不過,隨著疾控中心自研試劑盒出紕漏﹔在是否戴口罩等問題上朝令夕改﹔在弄混病毒檢測和抗體檢測統計數據后……該機構被視為防疫“絆腳石”,自砸了“金字招牌”。

  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在社論中指出,這個聯邦公共衛生機構曾是全球疾病防治與控制的“黃金准則”,但在這波史上罕見的疫情危機當中,退化成“效率不彰且有名無實的顧問”。

  隻讓疾控中心“背鍋”,可能並不公允。事實上,美國早已在公共衛生領域放鬆了警惕。自2008年,全美地方和州衛生部門已削減了近四分之一的職員。近年,特朗普政府還屢次縮減公共衛生機構的預算規模。

  6月25日,美國國會下屬機構政府問責局直指,美政府“准備不足”:在物資儲備上,國家戰略儲備不足以應對呼吸機等重要醫療用品的需求﹔在疫情補助上,聯邦政府發放救濟資金時匆忙、混亂,甚至將14億美金劃撥到了已故者的賬戶上。

  “它(疫情)已讓這個國家屈服。”6月23日,疾控中心主任雷德菲爾德感慨。但如美國《大西洋月刊》指出的那樣,“新冠病毒並未破壞美國,它只是揭開了已經壞掉的東西”。(卞磊 陳爽)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