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圍繞大學建,四川宜賓實現產教融合“無中生有”

2020年07月02日08:39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城市圍繞大學建,四川宜賓實現產教融合“無中生有”

近日,隨著清華大學與四川宜賓市簽署校地合作協議,有長江首城之稱的四川宜賓,正迎來創新資源的密集落戶期——短短3年來,這裡已先后與18所國內高校簽署戰略協議,落戶高校11所、引進產研院11所、院士工作站2個,有200余項產學研深度融合項目正在當地“開枝散葉”。作為地處我國長江經濟帶前沿的內陸港口城市,宜賓緣何能夠廣泛吸引聚集國內前沿科教資源,實現產教融合的“無中生有、彎道超車、跨越突破”?科技日報記者日前走近全國首批、西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宜賓進行了探訪。

啟動“雙城”建設 補齊科教短板

“在2016年以前,宜賓隻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僅2.5萬人,每萬人擁有大學生45.8人,還不到四川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宜賓市相關負責人說。

作為不靠海的內陸港口城市,為大力創新驅動,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2016年,宜賓市圍繞發展需求提出了“打造科教強市,建設宜賓大學城和科技創新城”的部署,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

6月23日,在位於宜賓大學城的四川輕化工大學的釀酒生物與應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內,博士生導師黃志國教授正指導學生開展窖內發酵項目研究。來到宜賓以后,他和團隊正圍繞窖泥質量標准、發酵監測等展開重點攻關。而隨著四川輕化工大學宜賓校區一、二期項目的全面投入使用,有2萬多名學生和1000多名教師,正演繹著他們的“雙城”故事。

“雙城”建設啟動以來,宜賓市在國家級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36平方公裡,用於大學城和科創城建設。一期規劃面積約12平方公裡,其中大學城6.5平方公裡,科創城5.5平方公裡,按照“城市圍繞大學建、產業依托教育興”理念,與建設長江上游區域中心城市相結合,著力打造宜賓高端創新人才的集聚區、高端技術研發集成的核心區、高端成果轉化的示范區和城市建設的新地標。

經過3年多的發展,“雙城”建設的強力推進,為宜賓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塑造科技競爭優勢提供了強勁動力。

統計顯示,2019年宜賓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較上年增長75%,預計全年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6%。3年來,宜賓市已建成高校7所、在校大學生5.7萬人﹔共聚集高層次人才164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451名。

實現產教交融 增強發展動能

智能化的安全設計、小巧堅固的兩座車身,車長僅為2.6米,續航裡程最高可達304公裡。目前,一款最新型的微型智能電動車已在宜賓完成整車研發和第一階段試制。這款車誕生的背后,是同濟汽車研究院在“宜賓智造”的SEA微型智能電動車平台。該平台研發人員說,這意味著未來的宜賓,將在該產業細分領域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為使當地優勢產業與科教資源,更好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2019年宜賓市還引入了啟迪科技園,運營宜賓市科技創新城一期的宜賓市科創中心。“一方面與大學城融合,另一方面與宜賓當地‘8+2’產業結合,宜賓大學城和宜賓市科技創新中心,將瞄准‘長江智谷’,形成‘學產研用’一體化發展格局。”談到新編制的科創中心未來規劃時,宜賓啟迪科技園負責人陳斌斌說:“未來,宜賓啟迪科技園將作為宜賓科創城核心支撐,依托入駐的產研院、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成為宜賓高端創新人才的聚集區、高新技術研發集成的核心區、高端成果運用的孵化區。目前鄧中翰、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及11家產研院已先后落戶。”

如今的宜賓科創城,正與全球創新創業的脈搏同頻跳動。按照規劃,到2021年,宜賓“雙城”將擁有10所以上大學、10萬在校大學生,構建以“一座產教融合的國際化知識城市、雙城(大學城、科技創新城)、三園(高教園、高職園、大學科技園)、四基地(一帶一路國際留學生基地、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為載體和支撐的“1234”科教發展新格局。(記者 盛 利)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