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從廣元北駛上京昆高速,一路向北48公裡,就能看到高速路旁邊的廣元市七盤關公安檢查站。
這個外表不太起眼的檢查站,因佔據特殊位置而承擔著重要使命:七盤關是川陝交界的“咽喉之地”,京昆高速和108國道穿關而過,是由四川北上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境外毒品“西線北進”在川的最后一關。自2006年建站以來,一代代獵毒人堅守這個檢查站,重拳打擊毒品犯罪。“高峰時期每年查獲毒品120公斤以上。”檢查站站長彭飛(化名)告訴記者,檢查站也因此被毒販稱為南下北上的“鬼門關”。6月23日,七盤關檢查站被國家禁毒委評為禁毒工作先進集體。
這個檢查站為何會成為毒販眼中的“鬼門關”?“6·26”國際禁毒日前夕,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望聞問控” 自創緝毒法讓毒販屢屢折戟
站在檢查站前環視四周,兩旁大山高聳,108國道和京昆高速蜿蜒探入秦嶺深處。彭飛告訴記者,檢查站設立以來經歷了多次搬遷,設施設備不斷完善,緝毒民警的本領也在不斷增強。
在廣元市公安局朝天分局禁毒大隊隊長趙雲(化名)看來,提升本領最重要的是總結和學習。每次任務結束后,不管時間多晚,他總要把同事召集起來總結得失教訓。每天檢查之后,同事們都會進行認真總結,從每個人的站位分工到檢查中發現的新問題,毒品藏匿的位置分析等,都要一一記錄總結,把新的情況和問題總結記錄下來。
總結得失之余,檢查站民警們還形成了一套查緝“四字訣”——“望聞問控”。“望”,即查看被查車輛是否來自毒情嚴重地區、駕乘人員神色有無異常、車內有無吸毒工具﹔“聞”,即嗅聞車內是否有特殊氣味﹔“問”,即詢問駕乘人員關系、來路和去向﹔“控”,即將可疑車輛引導至查緝區進行詳細檢查。“‘四字訣’聽起來簡單,但運用起來,沒有深厚的經驗支撐也不能起作用。”彭飛說。
2018年3月6日凌晨,檢查站民警開展隨機檢查,一輛新車進入民警的視線。“兩名駕乘人員自稱到西安去看親戚。”趙雲說。檢查了一圈,民警隻發現一張前一天雲南永仁收費站的票據。而駕乘人員使用的手機是老年機,上面也查不到任何信息。駕乘人員還告訴民警,一路過來已經查了很多次了,都沒查出什麼問題,希望能快點放他們通過。“雲南那邊查了沒有?”趙雲突然發問。“那邊查了三次。”因為太緊張,駕駛員說漏了嘴。
“從當時狀況看,二人不像體內藏毒,但面色無光,基本可以斷定是吸毒人員。”為了打破僵局,趙雲提出讓二人去做尿檢,駕駛員很快同意,另一人卻以各種理由拒絕,雙方僵持到天明。
為了能將二人拖住,趙雲對未做尿檢的乘客說:“你去檢查嘛,大不了查出吸毒罰你500塊錢。”乘客聽后立刻答應去做尿檢。
結果很快出來,坐在副駕的乘客確為吸毒人員。“在去修車廠查車的路上,兩個人給我開出100萬的價碼,希望我能放他們一條生路。”趙雲說,這時就已經很明顯了,“剩下的就是查出毒品在哪。”最終,緝毒民警在車內查出3.5公斤海洛因。
“從邊境過來,沿途查了5次,都沒事兒,你們怎麼知道我車上有毒品?”毒販忍不住發問。
“開車門的一瞬間,我就聞出了毒品的味道。”趙雲說。
直面危險 有時距死亡隻有幾厘米距離
對緝毒民警來說,每次執行任務都可能面臨危險甚至是生命危險。
2016年的一個晚上,趙雲在高速路的應急車道上抓捕毒販。當時是下半夜,毒販坐在駕駛位上,趙雲用槍抵著毒販的頭,負責攝像的女輔警幫助趙雲按住毒販的頭並打開車門。“毒販下車以后蹲在地上。借著應急車燈的燈光,我發現毒販還在左右觀望尋找機會。”趙雲說。
看到毒販不老實,趙雲下意識將雙腿從平行站立變成交叉站立,重心下移,而幾乎就在同時,趁著中間車道一輛大貨車駛過,毒販突然起身,推了趙雲一把,然后撒腿就跑。
趙雲差點被掀翻在地。“我隻感覺到腦后一陣涼風,大概大貨車離我隻有幾厘米的距離。”趙雲說,當時“差點就死在那兒了”。
“這樣的危險狀況對於檢查站的民警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彭飛介紹,尤其是最近幾年,槍毒合流現象越來越嚴重,檢查站繳獲的槍支,很大一部分子彈都上了膛,“毒販是真正的亡命之徒。”民警平均每年要遇到三四次需要開槍的緊急情況。為了安全,民警輪休時,也幾乎不和家人一起上街。
“就在前幾天,有汽車暴力沖關,情報上說車內人員可能有槍。”輔警杜文遠(化名)翻出了當地新聞媒體的一則報道,視頻中顯示,一輛車卡在收費關口,警察高聲呼喊要求車裡面的人下車,同時敲擊車窗玻璃。杜文遠就是負責敲車窗玻璃的警察之一,“還是有些害怕,都不敢正面面對車窗。但事后看到繳獲了大量毒品時,又很自豪,這是我堅持做緝毒警察的動力。”杜文遠說。(四川日報記者 黃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