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艾草、挂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2020年06月24日11:19  來源:瀘州新聞網
 
原標題:[我們的節日·端午]泡艾草、挂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還有幾天才到端午節,敘永縣兩河鎮天生橋村的李成蓮已在后院田壩裡採摘起艾草,准備送給兄弟家挂上。不一會功夫,一根一米多高的艾草就被她連根拔起,一股濃郁的藥草香瞬間在風中散開。

  在當地,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挂起菖蒲、陳艾,這是祖祖輩輩傳下的習俗,既可以避邪氣驅蚊虫,也寓意這一年全家風調雨順、萬事大吉。

image.png

  正在採摘艾草的李成蓮

  鄉村:種艾草採菖蒲,就為端午這一天

  在天生橋村,幾乎家家戶戶的田地裡都種植有艾草﹔菖蒲在當地則被叫作“水菖蒲”,通常都生長在池塘邊,且基本都是野生的,很少有人專門種植。

  李成蓮說,以前村民家裡窮,每年家家戶戶都會種一大片艾草,採下后等到端午節那天早早趕到鎮上去賣﹔現在大家的生活都好了,很少再有人專門種植大片艾草去賣,少許種植的也隻為端午節這天家裡自用。自嫁到兩河鎮后,她還堅持年年種艾草、挂艾草,已成為一種習慣。

  每到端午節,村民都會從自家地裡採摘下艾草,從池塘邊摘幾根野生菖蒲,經打理后捆扎成狗兒形狀,系上一顆大蒜和一片肉,再涂抹上雄黃酒,就成了當地俗稱的“艾狗兒”。村民們相信,有了“艾狗兒”懸挂在自家大門上,就可以“驅蚊除妖,順風順水”。

  “鄉下蚊虫多,端午前后天氣又熱,娃娃些身上容易長各種毒瘡,我們就用陳艾、菖蒲熬成水給他們洗澡,管用得很,洗了毒瘡就慢慢消了。”談起為什麼每年仍堅持種植艾草,李成蓮講述了一段讓她記憶猶新的往事:

  十年前,鄉下的衛生條件還不是特別好,16歲的小女兒和同學下河洗澡回家后,渾身長出許多紅瘡,奇痒無比。到鎮上診所看病,大夫說是某種很難根治的“狼瘡”,嚇得李成蓮兩腿發軟。雖然又是吃藥又是打針,可小女兒的症狀就是不見好轉。后來有村民建議她用菖蒲、陳艾試試。連續三天,李成蓮都採艾草、菖蒲並熬成水為小女兒洗澡,慢慢紅瘡消了,身上也不痒了。

  李成蓮說,就因為這件事,當地村民都把艾草和菖蒲當成一種神奇的藥草來種植。

  城裡:菜市場買艾草菖蒲,去晚了怕買不到

  每年端午節,在瀘州城區,也總能看到不少人家將艾草和菖蒲懸挂在門前,構成現代都市生活裡一道古朴的風景。

  這幾天,市民徐阿姨已經開始留意菜市場裡有沒有人開始售賣艾草、菖蒲,准備買些回家清理干淨后挂在門上。“往年都是端午節當天上午去買,以前農民常常背著背簍來賣,現在都是推個小推車。不過,賣的量雖然比以前多,但買的人也多,去晚了還怕買不到。”徐阿姨說,艾草、菖蒲平時市場上是買不到的,隻有端午節那一兩天才有,所以每年大家都爭先恐后去購買。

  艾草、菖蒲價格不貴,通常大把的5元,小把的2元。徐阿姨每年都會買上兩把,門前左邊右邊各挂一把,一邊挂一邊嘴裡還要念叨:“菖蒲劍,陳艾草,驅邪除病是法寶”。這句話是徐阿姨從小聽外婆這樣念的,一直記在心裡。

  “外婆常說艾葉像人形,又能給人治病,所以端午這天將陳艾挂在門上可以保人平安無病﹔菖蒲葉子像辟邪的寶劍,把菖蒲挂在門上,一切‘邪惡鬼魅’就不敢進屋了。”徐阿姨說,小時候過端午節,吃了粽子、莧菜,外婆還會用指尖蘸上雄黃酒,在幾個姐妹的眉心畫上一個“王”字。晚上,再用剩下的艾草、菖蒲熬水給大家洗澡,這樣端午節才算是過完。

  外婆雖然早已去世,但艾草、菖蒲那略微苦澀、泛著藥香的味道,卻長久地留在徐阿姨心頭。如今每年端午節,她也會蘸上一點雄黃酒,在女兒眉心寫上一個“王”字,也保佑她平安順利、無病無災。

  除了艾草、菖蒲,每年端午節這天,看到車前草、夏枯草、藿香、茴香、蒲公英等,徐阿姨也總會買些來熬水喝,一時間家裡處處飄散著各種草藥香。徐阿姨說,這是一年才聞得到一次,隻屬於端午節的芳香。(川江都市報記者 李莉 攝影報道)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