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的父親節 原來是這一天……

2020年06月19日10:08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傳統文化中的父親節 原來是這一天……

今年的6月21日,是一個很特殊的日子。這天,既是我國古代“四時八節”中的“夏至節”,又是現在很多人牢記在心的父親節。

“夏至節”又稱“夏節”,父親節是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夏節”和父親節重疊,只是偶然現象。當兩節相遇,自然是父親節更重要,所以現在很多人把“夏節”過成父親節也是必然之事。

聽說過“八八父親節”嗎?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夏節”的傳統習俗漸漸被人遺忘,但父親節卻備受推崇。很多人不禁要問: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百善孝為先”的傳統,難道我國沒有父親節?

其實,上個世紀40年代,我們也設立過父親節。1945年8月6日,上海《申報》刊登一篇名為《八八父親節緣起》的文章稱,中國抗戰取得了最后勝利,其中無數將士前赴后繼,英勇殺敵,他們的這種大無畏精神,是父輩平日教養和隨時激勵的結果。所以,應設立一個感恩父親的節日,以紀念戰爭中陣亡將士的父親們。

因“父”字形同“八八”,且“八八”與“爸爸”諧音,所以《申報》倡議以每年的8月8日為父親節,並號召上海市民一同來過“八八父親節”。但這個父親節在中國並沒有流行多久,至今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中國版本的父親節了。

古代起碼有四個“父親節”

那麼,在中國古代有沒有父親節呢?我們知道,中國傳統節日一般都是綜合性的,缺少單項的人倫主題節日,如父親節、母親節等。不過,每年以感恩父親為名的活動倒不少。有人曾統計過,中國古代起碼有四個父親節。

1.父親的生日。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思是父母的生日,子女不可不知,既為父母高壽而喜悅,又因父母年事已高而憂慮。這樣一來,父親的生日,就成為子女表達孝心的最佳時機。

2.“天倫日”,即父母的成親日。這一天,子女要向父母親行九拜大禮,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3.父親的“金榜題名日”,古稱“科甲日”,即父親高中科舉的那一天。“科甲日”是古代男人功名事業的起點,如果父親有幸考中,子女會銘記這個日子,每當這天到來,都要為父親舉行祝賀活動。

4.子女過生日。做子女的每逢生日,要先拜父母,以示不忘本。在父親的安排下先拜“天地君親師”,然后才能慶祝自己的生日。

父親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以上這些日子,雖均與父親有關,但稱之為古代的父親節,還是略顯勉強。無論是父親節還是母親節,須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及獨特的民族精神,才能成為一個對人影響至深的節日。

上文講過的那些“父親節”,基本上是以感恩為主題。這些“父親節”,隻強調感恩,其文化內涵還不夠豐富。

其實,我國最早提出父親節概念的是孔子,只是長期以來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原因是古人認為孝順父親是須持之以恆的“必修課”,沒必要設立一個節日提醒大家記住父親。

《孝經》:“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性,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地萬物人為貴,人類的德行,沒有比孝道更為重要的了。在孝道之中,沒有比尊敬父親更為重要的了,而尊敬父親沒有比在祭天時將父祖配享天帝更為重要的了,周公就是能做到這一點的人。

這裡的關鍵是“嚴父莫大於配天”一句,言下之意是敬父如敬天。父母對子女而言有如天地,父親如天,母親如地,這種觀念,正是源於孔子整理的《周易》。

《周易·說卦傳》說:“乾,天也,故稱父﹔坤,地也,故稱母。”乾坤二卦,既象征天地,又代表父母,故孔子稱“嚴父莫大於配天”,並說周公能做到這一點。按照孔子的意思,如果要選擇一天為“父親節”的話,最適合的日子就是祭天那天。

古代祭天是哪天?按古代禮儀,祭天的時間是每年的冬至。“夏至祭地,冬至祭天”是自上古時期到近代的傳統,北京的天壇公園,就是元以后歷代帝王祭天的場所。

乾卦的精神,就是天的精神,父親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又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乾卦純陽,雖然強大,但始終努力不懈。就像父親默默耕耘,守護著家庭。《周易》還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在傳統文化中,天是至高無上的,是萬物的根源。在傳統家庭中,父親也是子女的一片天,是家庭的頂梁柱。

我們要記住,每年的冬至日,就是傳統文化中的父親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鐘葵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