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飛出“扶貧鴿”

2020年06月17日09:59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大山飛出“扶貧鴿”

小小的鴿子已經成為了帶動當地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白富慧是硒鴿基地的“冠軍”選手,這裡也是她脫貧致富的起點。如今按照白大姐的話講,“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

新疆小伙子買買提正在孵化車間學習技術,阜平硒鴿基地的扶貧模式將復制到更多的地方。

成功孵化的小鴿子會再次放回鴿舍,由鴿子“父母”撫養長大。

鴿子的喂養,有著一套嚴格的流程,飼料也是精心配比而成的。

在養殖基地,還有大片的中草藥種植區,如今在基地裡,飼料加工,硒鴿養殖、鴿糞加工、草藥種植……一個循環生態產業鏈已經成行。

能養鴿子掙錢,還月入上萬元,對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草場口村村民白富慧兩口子來說,那是以前壓根想不到的事。

“我們這兒沒有養鴿子的傳統,以前別說吃鴿子,見都沒見過。”系著長圍裙,一頭一身鴿毛,在鴿舍裡認真照料鴿子的白富慧提起自己的工作,“跟做夢一樣”。

從空中俯瞰,中國·阜平硒鴿健康產業園頗具規模。這裡布局清晰地切割出中藥種植園、硒鴿養殖區、有機富硒果蔬示范園、繁育鴿舍等大大小小十余個產業塊。整個產業基地共育有55萬對生態高效硒鴿,是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依托北京市西城區幫扶建成的全國最大的硒鴿產業扶貧富民示范項目。

2018年,白富慧成為首批到此工作的工人。當時,她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七口人,兩位老人三個孩子。人多耕地少,老人還常年患病。

怎麼才能脫貧?不僅是白大姐發愁的問題,也是阜平和北京結對幫扶部門都在努力尋找的答案。

阜平縣位於京西南200多公裡的太行山深處,“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面積少,人均不到一畝地,曾是河北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隨著京冀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推進,阜平縣與北京市西城區建立結對幫扶關系,來自北京的對口幫扶項目紛紛在這裡落地生根。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區和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的共同推動下,2018年4月,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野谷健康產業集團將旗下硒鴿養殖項目落地阜平,打造生態循環產業集合體。這裡不僅培育出了全國首個通過認証的肉鴿原種“天翔一號”,還囊括了包括飼料加工、鴿糞加工、中草藥種植、特色餐飲、觀光旅游、食品深加工等一系列產業元素。

硒鴿基地通過“政府+龍頭企業+園區+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項目全部投產后,將穩定就業20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00人,年均工資收入5萬元。此外,該項目使用京保扶貧協作資金2770萬元,每年將繳納5%資產性受益,為383名貧困戶創造公益崗位。

到這裡工作,打開了白富慧一家脫貧致富的第一道門。去年,她家作為水庫移民又和村裡集體異地搬遷到了新城,全家分了兩套新房。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如今,白大姐是硒鴿基地的“冠軍”選手,她負責的鴿舍裡有1800對肉鴿。走進鴿舍,“咕咕”聲一片。每個鴿籠都是“一家子”,一對大鴿子帶著兩三隻小鴿子。每一個鴿籠前,她都要停下仔細查看。白大姐照料鴿子有一套,好的時候她的鴿舍一個月能出3000多隻乳鴿,月薪能掙7000多元。看著媳婦兒收入高,她愛人也跟著進來學技術、包鴿舍。兩口子現在一個月收入過萬。像他們一樣,在這裡工作的當地勞動力已有60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0人。

這些天,硒鴿基地裡還來了新面孔,新疆小伙子買買提和他的小伙伴一起,來學習全套的肉鴿養殖技術。當天的鴿子蛋送到孵化車間,買買提聚精會神地拿著小手電,一個個照蛋檢查。

這是野谷健康產業集團負責人劉福才剛從新疆參加養鴿扶貧項目招投標帶回來的新成果——阜平硒鴿基地的扶貧模式將復制到更多的地方。(記者 金可 文 甘南 攝)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