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帶上貼著溫馨提示
6月11日下午3點多,成都市青羊區清源社區董家店路71號,兩家店面之間,意外地用酒店、會議活動現場常用的紅色隔離帶和立杆,隔離出一塊大約一平方米的區域,其中貼著的一張紙上寫到:“我在這裡生寶寶,給大家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抬頭一看,原來店面之間橫梁的配電表上,筑著一個燕子巢,巢裡時不時露出燕子尾巴。而紅色隔離帶和立杆,正是燕巢下的面包店老板、瑜伽館老板,為了保護燕子不被打擾而立的。
店主有愛
瑜伽館復工 發現門外橫梁下燕子筑巢
受疫情影響,位於董家店路71號的禪塵苑瑜伽會館是4月后才正式復工的。
瑜伽教練燕子老師告訴記者,剛開門不久,她們就發現門口的地面上常出現鳥糞,清掃過好幾次,后來才發現是一對燕子常常在店面外的電線上停留。時間一天天過去,在橫梁下方的店招燈箱配電表上,這對燕子銜泥、石子筑巢,眼見著一個窩成型。
“5月6日前后,早上一來,就聽見嘰嘰喳喳的聲音,一看竟然生了小燕子。”燕子老師說,特別是大燕子銜吃的回來,小燕子張著嘴巴探出巢來,特別可愛,“應該有4隻小燕子”。
為什麼想到拉起隔離區域?瑜伽館旁尚未開業的時·隙面包店老板田宇告訴記者,剛開始,是因為附近有幾個六七歲的男孩子比較調皮,總愛用水槍、玩具槍打小燕子,自己就阻止過兩次。后來,田宇就想,干脆把這塊區域圍起來,也避免有人路過被鳥糞砸到。
於是,田宇委托家人從網上買了立杆和隔離帶,在兩家店之間、燕巢的下方,隔離出一塊一平方米的區域,田宇從隔壁文具店打印了一張標語:“我在這裡生寶寶,給大家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文具店老板一看,也想了一段話,配上小燕子的圖,打印出來貼在隔離帶上:“可愛的人類,天空,因飛翔而遼闊﹔心靈,因有愛而善良﹔給小燕子一片天地,讓大自然多點美麗。”
兩段模擬小燕子口吻的“話”,讓人覺得十分溫馨。
學生受教
一片小天地
成為附近學生的“教育課堂”
更讓田宇覺得值得的是,自從拉出隔離區域后,附近的孩子放學路過,家長會帶著他們認隔離帶上的字,然后看看小燕子。家長會告訴他們,燕子為什麼會在這裡筑巢,為什麼要保護它們。“現在很多小孩子,不知道燕子怎麼筑巢,沒見過。”田宇說,這樣也就沒有孩子來傷害燕子了。
而瑜伽館的工作人員每天早上會提前半個小時到館,用水沖、刷子洗,打掃前一晚燕子的糞便痕跡。而原本放置在這裡的廣告牌,也為燕子們“讓路”,搬進了門店。
田宇說,店裡還未正式開業,空的時候,自己會站在門口看燕子,小燕子從不會飛到別別扭扭地能飛一小段,到現在,小燕子已經長得和大燕子差不多,分辨不出來了。
每到晚上,除了這“一家六口”,還會有其他的燕子飛來。“電線上都站不住。”田宇說,原本裝修是打算封住橫梁部分,但肯定會打擾到燕子,所以就放棄了。下一步,他已經告訴木工師傅,在電線附近多搭幾塊木板,方便更多的燕子筑巢。
專家有話
燕子筑巢僅為繁殖所需
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說,大家常見的家燕與人類關系密切,尤其是在農村,幾乎都筑巢在能夠遮風擋雨的人工建筑下,和這“家”燕子一樣,筑巢在城市店面外的也不少。“燕子需要在一定的空間分散居住,利於它們捕食、生存,城市不像農村那麼廣闊。”沈尤說,每天每隻燕子大約捕食450隻害虫,這樣一窩燕子的捕食量,對環境是有利的。
沈尤說,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對燕子最好的保護就是不去過多關注和驚擾。筑巢時,燕子也會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過多的人工干預,它們不見得會接受。“筑巢的功能就是繁殖,等到幼鳥可以飛了,它們自然就離開了”。
編后:
“主家帘幕重重垂,銜芹卻向檐間飛。”穿花衣的小燕子重新穿梭在街頭檐下筑巢引伴,這是多麼讓人高興的一幕!燕子成都鬧市筑巢,是成都近年來生態改觀的直接體現,而成都市民的關愛之舉也展現出極高的市民素質。有市民的愛心守護,有孩子們對燕子的直觀認識,有專家不要打擾生態環境的科學提醒,重視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就這樣一點一滴地融入成都市民的認知之中。
這也印証了著名經濟學家葉裕民教授去年底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所說,成都已初步贏得了經濟社會同發展、城市鄉村共繁榮,以及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格局。(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攝影記者 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