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來了 四川“看海”會重現嗎

2020年06月11日07:15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汛期來了 城市“看海”會重現嗎

  5月30日,綿陽代家灣提升泵站擴容工程正加緊建設。 記者 張明海 攝

  5月1日起,四川省正式進入汛期(5月-9月),其中主汛期在6月至8月。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國內100個易澇城市中,四川省就有5個:成都、綿陽、宜賓、南充、遂寧。

  每年夏天,城市內澇都會成為熱點話題。汛期來臨,當前四川省重點易澇城市整治得怎麼樣?為破解“夏季看海”困擾,這些城市都在做哪些努力和探索?

  日前,記者走進成都、綿陽、遂寧進行實地調查。

  破解“看海”困擾的城市行動

  成 都

  ◎汛期到來前,完成對全市152座下穿隧道的疏掏

  ◎開啟對四環以內地下管網的全面普查,整治兩江環抱區域地下管網病害

  ◎以東溝河道改造工程來提升“天府二街-五街”區域應對強降雨天氣的能力

  綿 陽

  城區11處重點內澇點的改造項目今年7月前全部完工

  遂 寧

  建設海綿城市,做到“小雨不濕腳,大雨不內澇”

  A

  回首往事

  城市內澇,多與地勢低、強降雨和管網問題相關

  每年雨季,城區內澇一直是綿陽的“傷痛”。

  御營壩曾是綿陽人盡皆知的易發內澇區域。位於這一區域、緊挨飲馬大橋橋頭的富臨陽光新城小區,每年雨季都會被水泡。“每次遇到大暴雨,早上七八點出門買菜,回來時小區已成一片汪洋,部分區域積水超過一米,家都回不了。”富臨陽光新城小區居民王佩先說。

  “這一區域周邊有山坡,暴雨后洪水量較大,加上管網設計標准較低、雨水提升站容量不足,每到汛期,積水無法在短時間內排放,從而形成內澇。”綿陽市住建委市政維護中心高級工程師蔣華說。

  除了御營壩,綿陽城區其他地方易發內澇的原因在哪裡?蔣華表示,綿陽城區地勢較低,周邊多山區,降雨量一旦在短時間內暴增,加上管網建設年代久遠等問題,城區就會飽受內澇困擾。

  在實際管理人口超2100萬的成都,同樣也存在內澇。

  成都“天府二街-五街”區域,作為成都新經濟活力區,近年汛期也出現不同程度內澇。2019年7月22日,成都暴雨來勢洶洶,“天府二街-五街”區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內澇,造成部分道路交通受阻,給上班族出行帶來極大不便。高新區防汛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之后,成都市住建局牽頭組織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和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對內澇成因進行系統性分析,並編制《天府二街-天府五街內澇分析報告》。

  該分析報告指出:該區域產生內澇的原因,除了路口雨水篦子在高強度降雨條件下收水能力較弱、污水井冒溢等原因外,也包括“東溝排水能力不足,導致東溝水位較高,管網排水不暢,以及錦江華陽段未按防洪規劃改造完成,對上游東溝排水有一定影響”等原因。

  夏季城市“看海”,不是個別現象。

  根據水利部的數據,2010年至2016年,我國平均每年有超過180座城市進水受淹或發生內澇。住建部資料顯示,2007年至2015年,在遭遇內澇的國內城市中,六分之一單次內澇淹水時間超過12小時,淹水深度超過半米。

  B

  備戰汛期

  痛定思痛,有針對性地開啟重點整治

  “今年存在一定程度的春旱,按照往年‘春旱夏澇’的規律,今年夏天一些城市出現強降雨天氣的可能性比較大。”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天氣預測,今年全省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均值,其中眉山、樂山、雅安、成都、內江、自貢、宜賓、資陽、瀘州、阿壩、甘孜等地降水量預計較常年同期偏多1至2成。

  如何確保安然度汛,不出現大的城市內澇?抓重點區域,抓重點整治項目,成都和綿陽對城市內澇有針對性地開展治理。

  2018年的“7·11”特大暴雨,至今讓綿陽人印象深刻。暴雨過后,痛定思痛——2018年,綿陽市住建委聯合涪城區、高新區、綿投公司等部門和單位啟動了城區11處重點內澇點的改造項目,增設泵站、清理管網。“2018年梳理出來的這11個點位,2019年完成了90%的工程,今年7月前將全部完成。”綿陽市住建委建設工程技術服務中心工程師謝冰介紹。

  蔣華介紹,從2019年3月下旬開始,御營壩區域飲馬大橋內澇整治工程啟動,整治后積水可經濱河南路排水箱涵,通過重力流和代家灣泵站動力抽排排入安昌河。

  目前建設已接近尾聲的代家灣提升泵站擴容工程,將為這一區域的排水再上一道“保險”——如果發生強降雨,雨水因為水位原因無法直接排入安昌河,通過附近的代家灣提升泵站進行抽排,抽排能力將由現有的7.5方/秒提升到20方/秒,每小時能抽排7.2萬立方米的雨水。

  綿陽11處城市重點內澇點的整治效果,已初步顯現。“科委立交橋下、韓家脊涪江三橋下穿、長虹大道北段聖水南街……在2019年主汛期,這些地點在暴雨中經受了考驗,未發生影響行人車輛通行的內澇。”蔣華說。

  5月27日,綿陽11個重點點位的最后一處——綿吳路口,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將在6月底前徹底完工並投用。“整治結束后,今年汛期,綿陽城區重點區域爭取不會再形成大的內澇。”綿陽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這樣表示。

  曾多次因“看海”上熱搜的成都“天府二街-五街”區域,也開啟徹底整治。

  為解決這一區域城市內澇問題,成都高新區將東溝河道改造工程納入2020年區政府投資重點建設項目,拓寬加深,增強排水能力。“這一改造完成后,‘天府二街-五街’區域應對強降雨天氣的能力將大幅提升。”成都高新區防汛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重點點位,日常整治也同步展開。

  記者從成都市水務局獲悉,在汛期到來之前,成都152座下穿隧道的疏掏已全部完成。“這是每年我們在5月1日汛期來臨之前進行的一套標准動作,把所管轄隧道的邊溝和集水池等排水設施全部進行一次疏掏,確保汛期下穿隧道安全運行。”成都供排水監管事務中心城東管理所所長張濤介紹,在主汛期,中心將實行24小時值班備勤制度,對防汛隱患點位和繁華敏感區域的下穿隧道相關設施做到“小雨巡視、大雨蹲守”,力爭不發生大的城市內澇。

  C

  著眼長遠

  成都正開展史上最大規模排水管網普查

  徹底解決城市內澇,還需要從根本上著手。目前遂寧開展的海綿城市建設,成都對地下管網進行普查后再進行整治,就是積極的探索。

  “通過海綿城市建設,遂寧主城區基本消除了城市內澇。”遂寧市住建局城建科工作人員羅國富介紹。2015年4月,遂寧進入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名單,成為四川唯一入選城市,也是西部地區唯一入選的地級市。

  一直以來,遂寧都受到“水多”“水少”“水臟”的困擾。羅國富介紹,“水少”,是指遂寧水資源短缺,曾經是全省倒數第一用水量的城市﹔“水臟”,即內河污染較為嚴重,很多地方都是臭水溝﹔而“水多”,則是夏季降雨量大,城市防洪排澇壓力大。

  2013年6月30日,遂寧遭遇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達到623毫米,全市緊急轉移疏散安置受災群眾26.8萬人,直接經濟損失28.49億元。“當年遂寧城市開啟‘看海’模式,南片區和北片區全部內澇,一些在建工地基坑甚至發生了坍塌。”

  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持編制《遂寧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2015-2030年)》,開展道路雨水口“微創”改造、道路邊帶透水、碎石蓄水、創新運用“海綿卓筒井”快滲技術——目前,遂寧海綿城市建設完成試點區域面積25.8平方公裡,完成財政投資56.1億元,同時撬動社會資本,政府和社會資本共計投資115億元。

  “目前,試點區域徑流控制率達78.4%,基本實現了控制目標。”羅國富表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在遂寧城區,已做到了“小雨不濕腳,大雨不內澇”。

  在成都,這裡正開展一場史上最大規模、全方位排水管網普查及數據採集,這在國內省會城市尚屬首次。

  去年7月至9月,成都對兩江環抱區地下管網進行了普查,今年開啟了對四環以內(主要是五城區+高新區)地下管網的全面普查。

  “我1981年參加工作,在我印象中,這是第一次大規模對地下管網情況進行摸底普查。”成都興蓉市政設施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忠榮介紹,成都絕大部分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城市加快發展以來建設的管道,在中心城區,還有一部分老舊管道,“有一些甚至是新中國成立前的,破損很嚴重。”同時,各個年代的管道建設標准又不一樣。

  兩江區域的普查結果引人關注:發現重大病害共計6886處,重大病害密度達17.33處/公裡,其中,沉積、障礙物、結垢等堵塞類病害3030處,佔比44%﹔腐蝕類病害1709處,佔比24.8%﹔垮塌、變形類病害474處,佔比6.9%。

  地下管網的病害原因多種多樣。秦忠榮告訴記者,以堵塞為例,主要原因在於:管道維護中“掏井不掏溝”現象普遍存在,導致管道內長期淤積﹔項目建設未做好市政排水設施保護,導致管道內混凝土、瀝青隨處可見,形成硬質沉積﹔餐廚油污未經處理或直接傾倒市政管網,長此以往導致管道內壁形成厚層油垢。

  城市排污管網如同人體血管,是城市安全高效運轉的重要保障。“這些病害不僅嚴重影響排水設施排放能力,長此下去,部分管道將喪失功能,引發污水冒溢、市政道路塌陷等連鎖反應。影響城市基礎設施運行,對城市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威脅。”成都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我們將完成四環內地下管網普查,爭取完成兩江環抱區域地下管網整治,盡快還這些區域一個暢通的地下排水系統,大大減輕城市內澇的壓力。”秦忠榮介紹。(四川日報記者張明海)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