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如此的艱辛,但我懼怕死亡,因為我不知道,穹頂之外還有些什麼。雖然已等待了很久很久,但是我知道改變會來的。”
當地時間6月9日,因遭暴力執法死亡的非裔男子弗洛伊德的私人葬禮,在得州休斯敦舉行。葬禮上,美國民權運動的標志性歌曲《改變即將到來》響起。
弗洛伊德的死亡,猶如一顆石子投入湖面,激蕩出一圈圈抗議示威的漣漪,甚至掀起了美國民權運動的“浪潮”,如今仍在激蕩。而人們所渴望的改變,會到來嗎?
“溫柔巨人”的葬禮
46歲非裔男子弗洛伊德的葬禮,在他曾成長的城市休斯敦教堂舉行。
當天,在休斯敦贊美之泉教堂(Fountain of Praise Church),家屬、議員、體育選手和演員等約500人參加告別式。不少人淚洒當場。弗洛伊德的遺體在儀式后下葬,將長眠母親墓旁。
告別儀式上,政治人物和名人等紛紛致辭,緬懷這位他們口中的“溫柔巨人”。
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拜登通過視頻發表了致辭,稱“現在是實現種族公平的時候”﹔當地議員葛林也指出“弗洛伊德改變了世界”,每個人都有責任在今后採取進一步行動,確保這件事不再重演。
此前,休斯敦曾舉行公眾瞻仰儀式,數千民眾向弗洛伊德的棺木致意。同時,在他去世的明尼阿波利斯市與出生地北卡羅來納州,都舉行了追思會。
曾夢想“改變世界”的非裔青年
1973年,弗洛伊德在北卡羅來納州出生。
他的成長軌跡,與許多在貧困與暴力中艱難成長的非裔美國人沒什麼不同。
弗洛伊德年少時,父母分居,母親帶著孩子們定居得州休斯敦的貧困社區。由於家中需養育五個孩子,生活比鄰居們更為困苦,他們常以香蕉和美乃滋三明治果腹。
不過,弗洛伊德的弟弟感懷,當年家中雖然不寬裕,但家人之間充滿愛意。弗洛伊德的童年似乎也帶著明亮的底色。
8歲時,他的理想是成為最高法院的法官。近日,他的小學老師公開了弗洛伊德當年的作文。童年時期的弗洛伊德寫道:“當人們說,‘法官閣下,他搶了銀行。’我會說‘坐下’,如果他沒搶,我會讓守衛釋放他。然后我會用錘子敲桌,全場每個人都會安靜下來。”字裡行間,流露著小弗洛伊德對公正與正義的追求。
資料圖:當地時間6月1日,紐約民眾在曼哈頓街道游行抗議警察暴力執法。記者 廖攀 攝
作為家中長子,弗洛伊德是家族的驕傲。他是兄弟姐妹間第一個從高中畢業、升讀大學的人。中學時期,他專注於打橄欖球與籃球,從不在街頭惹事生非。
同學還記得弗洛伊德生前經常挂在嘴邊的話:“我會成為一個大人物,我會做與眾不同的事,我會改變世界的。”
從努力活著到“無法呼吸”
在弗洛伊德身上,能看到許多出身貧苦的非裔美國人的影子。英國廣播公司稱,這些人奮力通過教育與工作,脫離暴力與貧困的原生環境,但卻一再遭遇生活的痛擊。
那個在大學球隊表現出色的“溫柔巨人”,因不明原因從佛羅裡達州的大學輟學后,曾誤入歧途。他曾因盜竊、販毒、私闖民宅等罪名,進出監獄。
但是,在從休斯敦搬到明尼阿波利斯后,弗洛伊德的生活,似乎又變回了彩色。
他在當地餐廳和夜間音樂俱樂部打兩份工,老板和同事們還記得他穿的制服干淨精神,他喜歡咧開大嘴微笑,見到常客就會給對方一個大大的擁抱。有時,他會隨音樂起舞,以笨拙的舞姿逗大家開心。
但即使是在以種族“多樣性”為傲的明尼阿波利斯,歧視有色人種的政策,依然潛藏在包括警察執法的社會各個層面。當地居民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曾形容在這裡遇到的,是“帶著微笑的種族主義”。
5月25日,白人前警官肖萬在拘捕弗洛伊德時,跪在他脖子上長達8分46秒,導致其死亡。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分鐘,他絕望地呼喚著母親:“媽媽,媽媽,我無法呼吸。”
至此,弗洛伊德從小到大,或宏大或微小的夢想,在那一刻全都戛然而止。
改變即將到來?
弗洛伊德去世后,全美多地掀起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在首都華盛頓的一次抗議活動中,數百名示威者躺在特朗普酒店前熱浪滾滾的柏油馬路上,在8分46秒內齊聲高呼“我無法呼吸”的口號,振聾發聵。
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示威的浪潮奔涌向美國更多主要城市,數百萬人走上街頭,反對種族歧視式的執法。示威者表示,已疲於聽見非裔人士因種族性執法致死,迫切要求改革。
當地時間8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民主黨人,聯合推出一項立法草案,旨在全面遏制警察暴力執法,尤其針對非裔美國人和其他少數族裔過度使用暴力行為。
目前,該法案已獲得兩院超過200名民主黨議員支持。不過,多位共和黨議員對該法案提出反對,為法案的通過增添變數。
“弗洛伊德不會白死”。6月8日,得州州長阿博特曾在公眾瞻仰弗洛伊德遺體儀式上說道。
美國紐約市市長白思豪9日宣布,紐約市每一個行政區中“關鍵”地段的一條街道,將被重新命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街。他指出:“很清楚的一點是,我們的街道名稱以及我們城市的街道要傳遞這樣一個信息,這個城市充分地感受到黑人的命也是命,這個國家,也必須這樣做。”
而華盛頓特區市長穆裡爾·鮑澤已經這樣做了。在通往白宮的16街路面上,人們用鮮黃色油漆,涂上了“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樣。從空中俯瞰,這一橫亙在美國政治心臟地帶的巨大標語,醒目、驚心。(卞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