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作戰

劉裕國  鄭赤鷹

2020年06月11日11:06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從成都起步

成都作為西部重鎮,地鐵建設的起步是比較晚的,直到 2010年9月27日,1號線才正式開通運營,成都從此成為中國大陸第十個擁有軌道交通(地鐵)的城市。但是,成都地鐵的規劃卻極為宏偉:成都的地鐵網將由46條線路組成,包含23條普線、17條快線、3條既有市域鐵路線、1條市域內控制線線路(簡陽線)、2條市域外線路18-1號線(資陽線)和39號(眉山)線延伸線組成,總長約2450公裡,將來還要北接德陽、綿陽。

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蛋糕啊!

眾所周知,建筑業早就是一個僧多粥少的行業了,嗅到這個信息,無數人瘋狂地扑了上來。其中,自然少不了水電七局市場營銷部門的同志。他們緊盯著地鐵建設的進展,當2號線二期工程開始招標的時候,他們立即報了名。畢竟是一個實力雄厚的國企,雖然沒有市政建設的經驗,但是,修了大大小小那麼多的水電站,足夠說明他們的實力了,加上他們的標書做得無可挑剔,他們中標了。

時任水電七局總經理申茂夏掂量許久,找誰來拉隊伍、接這個活呢?他最終選中了在機電安裝分局工作的楊愚。楊愚當過分局長、黨委書記,在局機關也算是最早關注成都地鐵建設的人之一,而且參與了成都地鐵4號線二期的投標。

申總問楊愚:讓你牽個頭,把成都地鐵這攤子事張羅起來,怎麼樣?

楊愚很干脆地回答:行!

從此,他這個光杆司令開始豎杆子扯大旗,組建籌備組,這便是現在的水電七局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分公司,簡稱“城軌分公司”。

楊愚要來幾個骨干做幫手,開始招兵買馬。招聘的帖子一發出去,就吸引了不少中鐵工、中鐵建等外單位的專業人才,都是沖水電七局這塊牌子而來。可見,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水電七局,這些年一路打拼,在業界還是有很高的聲譽。

正是在與這些應聘者交談的過程中,楊愚聽說,深圳有兩個資深地鐵技術人才,有外流的意向。楊愚立馬飛往深圳。

深圳地鐵起步較早,第一條線路於2004年12月28日就正式開通運營,之后,他們的2號線、3號線、4號線……陸陸續續貫通建成,投入運營,這裡聚集了大量修建地鐵的專業技術人才。

楊愚擔心的是,作為經濟特區,深圳的待遇肯定比內地好,自己從大西南過來,能不能打動他們呢?隻有用自己公司的優越性來吸引他們了吧!他約到兩位專業技術人才,說明自己來意,接著就講成都地鐵的近景遠景規劃,講水電七局作為國企的優越制度,講企業文化……楊愚的口才其實並不算特別好,但是,他講得實在,還真把人家打動了,他們一起吃了頓飯,又談了很多細節的問題,當場就簽訂了協議,一起飛回了成都。

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和招聘,項目部終於像個樣子了,有了40多個人,從水電七局各分局抽來的有一半,另一半則是外聘人員,都是專業技術人才,相比要承擔的工程,這些人員是不夠的,還得抓緊培養。他們利用水電七局在郫都區的培訓中心,連續舉辦了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各分局聽說了,都派人來聽,大家對轉戰地鐵這個新領域都很感興趣,事實上,好幾個分局也都參加到地鐵建設中來了。

第一次干地鐵,實際上就是邊干邊探路,當然會遇到很多困難。2014年底,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的前期施工就很不順。遇到大漂石、高富水、無膠結地層,盾構機掘進困難,還連續遇到塌方,所有人都沒有遇到過這樣復雜的地質情況,工程被迫停止。

這時,就看出他們在本土作戰的優勢來了。水電七局領導對此很重視,這是水電七局在成都地鐵的第一個項目,關系重大,決不允許出現半點差錯。局領導親自出面,請來專家,組建專項技術部,解決盾構施工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經過群策群力,問題解決了,盾構機還創下了每天掘進37.5米的嶄新紀錄,在成都地鐵隧道掘進中排名第一。

到了5月汛期,地鐵4號線二期西延線工程逼近江安河畔,他們要橫穿江安河。看著江安河的滾滾波濤,許多人都為他們捏了一把汗。但是,結果讓人們大吃一驚:他們兩次順利橫穿江安河,引起很大震動,這個兩穿江安河的行動,被列為成都地鐵單項工程特別重大風險源控制成功項目。

水電七局負責的成都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西延線土建工程提前半年時間完工,並一次性通過驗收,被評為優質工程,整個二期於2016年6月正式投入通車運行。用時任水電七局總經理申茂夏的話說:它的開通,標志著水電七局軌道交通施工步入成熟階段。

這個打得極為漂亮的遭遇戰,成功地為水電七局打開了一個新的領域,也為他們后來陸續中標成都地鐵建設項目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如今,城軌分公司已經擁有300多名員工,固定資產數以億計,其中盾構機就有8台,一台價值就達7600多萬元。隨著項目的不斷增多,產值也直線上升,2017年已經突破10億大關,達到10.3億元。

成都作為全國汽車保有量第三大的城市,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堵城”,成都地鐵以其方便、快捷、准點,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選擇。2016年度發送乘客5.61億乘次,日均客流達到153.21萬乘次,列車正點率99.99%,公共交通分擔率達35%左右,這個數字還在逐年增長。與此相對應,成都地鐵的建設也在快馬加鞭。水電七局被人們寄予厚望,相信他們任重道遠。

攻堅

2015年9月間,劉劍帶著人正在修建四川康定境內的長河壩水電站。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立刻到深圳報到,參加深圳地鐵7號線的設備安裝和裝修工程。

一時間,劉劍有點兒發蒙。他是電焊工出身,后來又一直搞機械安裝,從來沒有跟地鐵打過交道,領導是什麼意思啊?可是,水電七局的人沒有討價還價的習慣,更沒有拒不執行命令的人——即便有那麼幾個,也早就被開了。他匆匆趕到深圳,一頭就扎進了地下十幾米深的工地,一邊看,一邊學,一邊干。在安裝過程中,他每天都要沿著地下管道走——坐地鐵時轉瞬即過的距離,走起來可是需要時間的,全得一步一步地丈量,一天下來,少則2萬步,多則4萬步,一邊走,一邊檢查施工質量。后來,他累得實在走不動了,就找了一輛自行車蹬上,這可是違規行為,要受處罰的。他捏著鼻子認了。大半年之后,他又被調回了成都,到成都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擔任機電安裝設備總工程師。他這才明白領導的用意。

這時,在深圳地鐵的經歷和經驗就顯得特別重要,特別珍貴了。但是,跟著別人干和自己單獨干,還是兩碼事兒!更何況他是總工,領頭的,掌著舵把子,下一道命令,下面就得無條件地執行。下對了還好說,萬一下錯了呢,損失可就大了。

劉劍首先還是靜下心來,研究合同,研究圖紙。這次,水電七局中標的4號線延長線,有4個站台,都得由他帶隊承建,而4個站台又各不相同,施工難度極大。

好在劉劍掌握並熟練運用了一個新技術,就是三維立體設計軟件,把平面圖紙輸入,自動生成立體圖像,風管、電纜、通電線路等,有多大體積,設置在哪兒,佔多大空間,一目了然。如果發現哪個地方不妥,可以直接在電腦上修改,避免了深圳地鐵施工初期管道與管道碰頭打架、預留孔方位不准確、定制的部件裝不上去的弊端,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也避免了定制部件的返工,防止了材料的浪費。

以前下任務,還是對照圖紙講解半天,現在就簡單了,施工隊長、工班長領受任務的時候,先來看這個三維立體圖像,心裡有數了,再回去干活。

一個新事物的出現,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且,施工一線的工人認識能力有差異,施工技能也有高下之分。劉劍在每個階段下達任務之后,都要深入到工作面,領著大伙先做一個樣板,這一段要使用什麼材料,運用什麼技能,實現什麼效果,達到什麼質量,讓所有人都一清二楚了,再開始施工。

為了按期拿下4號線西延線工程,工地實施三班倒,不分晴天雨天,不分白天黑夜。工人可以輪班,管理人員太少,輪不過來,劉劍就親自去頂班,在最緊張的9月10月裡,劉劍泡在工地上,連成都的家都沒有回過一次。兩個月時間,劉劍整整瘦了30斤。兩個月后,第一次回家,妻子看了大吃一驚:你咋瘦成這個樣啦,莫不是得了什麼病吧!劉劍往沙發上一倒,含糊不清地說:哪有什麼病,減肥。說著就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妻子看著直掉眼淚。

成都地鐵4號線有個萬盛站,處在低窪地帶。水電七局參建人員進入時,運來大批填充料和混凝土,進行墊高整治。但是,站點所在地勢與周邊比起來,還是比較低,平時看不出來,一下雨就成了雨水聚集地。

因此,夏建華一碰到雨天就特別緊張,他在萬盛站負責現場管道和技術處理。一天深夜,零點剛過,夏建華在夢裡聽到嘩嘩的水聲,猛然驚醒。坐起來一聽,外面在下雨,還下得不小!他趕緊爬起來往工地跑。不出所料,雨水正嘩嘩地沿著出站口往下灌。下面就是剛完成土建的站台工地,最怕的就是水浸﹔站台上還堆放著大批水泥沙石,還有各種各樣的裝修建材,被水一泡就全得報廢,那樣損失就大了。

夏建華趕緊給施工隊隊長打電話,讓他立即集合隊伍,能集合多少就集合多少,火速帶到工地來排水搶險。

天上閃電一道接著一道,雷聲也在耳際滾來滾去,雨越下越大。

夏建華等不及了,扛起沙包,就往出站口壘,一個、兩個......他滿臉雨水,累得喘不上氣了,有一雙胳膊扶住他,施工隊趕到了,他說:先把沙包堆起來,把雨水攔住!到底是人多力量大,雨水被攔住了。他又喊:把抽水機抬過來!大家七手八腳,抬過來6台抽水機,然后,接通長長的消防水管,抽水機發動了,水管突突地往外噴水了,站台上的水位開始下降了。

這時夏建華才發現,現場所有人全都渾身濕透,他連著打了好幾個噴嚏。他連忙說:我在這兒守著,你們趕緊回去換上干衣服,抓緊時間休息,明天還要上班。

夏建華是甘肅人,蘭州交大畢業的。到水電七局后,一直在水電站工地上干。結婚后,因為妻子在成都龍泉,組織上照顧他,把他調到成都工地,他嘴上不說,心裡還是十分感激的。

后半夜,夏建華一直守著幾台抽水機,沒敢睡覺,他也沒地方睡,渾身衣服濕透,冷得他直打寒戰。他不得不來回走動取暖。早上7點過,雨停了,涌進站台的水也抽得差不多了,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多了起來,在飽含水分的路面上擦出“嗞嗞”的水聲。

新的一天的忙碌又開始了。

自從經歷了那個晚上的險情,夏建華就特別關注天氣。一個晚上,天氣特別悶熱,老成都人都知道,這是要下大雨的前奏。夏建華拿不准,便在手機上查了一下天氣,天氣預報說當晚有大雨。他立刻想起,工地上有連接到地面的一個下水井,有好幾根10厘米直徑的塑膠管通向站內,要是不處理,雨水又會灌進施工現場。

他跳進漆黑的下水井,被太陽蒸烤一天,井裡管道的熱氣蒸騰,溫度很高,加上井裡地方窄小,不一會兒,夏建華就感覺到頭昏。他對站在上面的同事小李說:要是我萬一不動了,你馬上喊救護車哈!

小李說好。於是,就不斷地發問:

怎麼樣?

還行不?

要不,你上來,我們換一下?

那是半夜,路上沒有行人,也少有車輛。他倆配合默契,忙了大約40分鐘,把管道都處理完了。夏建華往井上爬的時候,遠處一道閃電,接著一聲滾雷炸響,雨嘩啦啦地落了下來。

這一夜,他們也沒睡成,一會兒過來看看,一會兒又跳下去摸一下。好在處理及時,沒有出現灌水。

夏建華在萬盛站工地干了整整一年,參加了每一個環節的施工、監管,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了。

按照預定計劃,萬盛站是在第三批移交名單上的。后來,成都軌道集團改變計劃,把萬盛站列入第一批移交的站台。這時,離移交隻有一個月時間,真有點讓人措手不及。

領導找到夏建華,問他:行不行啊?夏建華說:沒問題!他們果真在期限裡圓滿完成了所有移交前的准備工作。

2017年3月,成都軌道集團組織專家對水電七局承建的4個地鐵站進行驗收。所謂驗收,就是要現場調試地鐵站的所有設備,看它們能否正常發揮效能。如果有哪一個設備出現問題,那就隻一個結果:不合格。不合格,就意味著不能投入使用,這個后果有多嚴重呢?水電七局每一個參加成都地鐵建設的人都知道,首先,地鐵推遲開通,將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為是政府項目,政府將丟盡臉面﹔而他們水電七局的參建者呢?還想再干地鐵項目嗎?他們如何面對局領導,面對水電七局的員工、家屬呢?想都不用想了,用一句四川鄉下俗話來形容:一個螺螄打壞一鍋湯。

第一個驗收的是楊柳河站。總工程師劉劍親自操刀上陣。面對專家、領導和圍觀民眾,他感覺到自己有如被聚光燈炙烤,臉上一陣陣發燙。

開始!

劉劍沉著地按下按鈕:

第一個系統,順利通過!

第二個系統,順利通過!

第三個系統,順利通過!

……

周圍,傳來了壓抑不住的歡呼聲!

第二個站點、第三個站點、第四個站點,全部一次驗收成功。水電七局成都地鐵4號線二期項目部獲得了調試優秀單位稱號。

4號線二期工程的開通儀式是在萬盛站舉行的。站台上,拉起了橫幅,挂上了標語,嶄新的牆壁光潔如洗,柔和的燈光洒滿站台,通風口送出陣陣清新的空氣,哪裡還有一絲當初水帘洞的模樣啊!夏建華悄悄地站在人群中,忍不住熱淚滾滾……

赴湯蹈火亦尋常

2016年8月9日,成都地鐵18號線可研報告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2016年8月16日,成都地鐵18號線正式開工建設。

18號線是一條連接成都市區與成都新機場,也就是天府國際機場之間的快線和同時兼顧市域客流和機場客流的復合線,起於成都南站,向南延伸覆蓋天府新區、中央商務區直至天府新站,之后向東穿越龍泉山,最后到達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航站樓。線路全長 66.16公裡,設車站12座。設計最高運行時速為140公裡,遠遠超過成都地鐵線路80公裡的最高時速,將成為成都跑得最快的地鐵。

水電七局經過精心准備,在成都地鐵18號線的土建施工以及前期工程施工項目招標中連中三元,奪得土建1標、土建2標、土建5標三個標段。

要說施工難度,三個標段各有各的特點。然而,最困難的還是要數5標段,因為5標段要打一條穿過龍泉山的隧道,成都龍泉山隧道是成都地鐵18號線的關鍵性工程,長9.64公裡,這個長度並不算長,但是這條隧道最大埋深275米,為油氣田地質結構,屬高瓦斯隧道。瓦斯就是甲烷,一種無色無味,但極易燃燒的氣體。當它濃度高的時候,散發在空氣中很容易發生爆炸,所謂瓦斯爆炸,就是高濃度的甲烷在空氣中燃燒。一旦出現瓦斯爆炸,其威力等同於炸彈,勢必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18號線也因此成為全國最長穿越高瓦斯地層的軌道交通工程。

根據設計,龍泉山隧道實施的是雙洞分修,就是同時打兩個隧洞,左右雙線距離為30米﹔隧道設置兩座斜井,1號主斜井長400米、副斜井長362米﹔2號主斜井長294米、副斜井長275米﹔進口為“U”形敞口結構,出口銜接路基工程,屬於典型的高瓦斯長、大隧道。

鑒於這個項目事關重大,水電七局領導班子在挑選項目部領導的時候頗費腦筋,最終,有一個人進入了他們的視野,他就是孫志強。我們在前面寫到過他,他在京滬高鐵工地上干得相當出色,被評為京滬高速鐵路建設先進個人,榮獲鐵道部火車頭獎章、鐵道部“十大創造中國速度的人”榮譽稱號,他負責的工地被評為標准化工地。孫志強還有一個長處,善於鑽研,作為主要實施人,他參與的科研課題在水電七局榮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龍泉山隧道施工,就是需要一批這樣工作扎實、勇於擔當、善於鑽研而且經驗豐富的精兵強將。他們斟酌再三,指定孫志強出任項目部常務副經理。

孫志強沒有辜負領導的希望,他和項目部的同事們從深入了解高瓦斯隧道的特性著手,弄清楚高瓦斯的產生、發生、爆炸的原理,然后,確定了一個堅定不移的指導思想:“穿越高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施工決定一切,不能確保萬無一失的安全施工,什麼都談不上。”

他們借鑒其他單位在高瓦斯隧道施工的經驗,形成了一整套獨特而有效的做法。比如說,超前地質預報是預防高瓦斯爆炸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他們首先運用地質雷達對隧道掌子面地質進行探測,然后再進行鑽孔取樣,孔深30米,監測記錄瓦斯濃度。兩種探測結果相互印証。

2016年9月21、22日,在業主、監理的現場監督下,龍泉山隧道1號斜井副井和主井、出口左線分別成功完成了首次試爆成功。由於龍泉山地質十分堅硬,為了加快施工速度,隧道除在兩頭分別開挖外,1號斜井、2號斜井工區均採用雙向施工,即由斜井和主洞交叉點向主洞雙向施工同時進行作業, 一共形成12個作業面全部開工。

在施工過程中,他們以規章制度標准化、人員配備標准化、現場管理標准化、過程控制標准化為基礎,全面推進地鐵標准化管理,讓每個員工都能熟悉工作標准和業務流程,明白“何時、何地該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標准”,讓“標准成為習慣,習慣符合標准,結果達到標准”在工作中成為員工自覺的行動。

我們跑過很多工地,但是到龍泉山施工現場採訪的時候,經歷的一切讓我們深感意外。

第一個意外就是進入隧道工地要過好幾道關,安檢的程序和標准比上飛機的安檢還要嚴格。

第一道關是瓦斯隧道門禁系統。進入施工區域有安全門,進洞人員必須更換工作服,在安檢室登記,物品存儲,金屬、違禁品檢測﹔任何電子產品設備,包括手機都不能帶進去。 

第二道關是消除靜電。要進入施工區域的工人必須將手放在設置的圓球上,來消除人身上的靜電﹔安全帽上還帶著具有定位功能的芯片,確保隧道施工安全。

除此之外,項目部狠抓安全教育培訓,配備專職和兼職安全員,讓所有參建人員進行安全體驗,包括安全繩使用、安全帽撞擊、觸電體驗、傷員救護、高空墜落、安全防護用品佩戴等,提高了項目部管理人員、專兼職安全員、施工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使項目部所有施工人員均持証上崗。

“對排查安全隱患‘寧可千日謹慎,不可一日大意’ ”,安全監督員指著施工區域的安全文化漫畫宣傳系列圖片告訴我們,項目部根據高瓦斯隧道施工現場要求,開展了專項方案編制,編制了《安全專項方案》《隧道通風專項方案》《瓦斯防控安全專項方案》《爆破安全專項方案》《隧道坍塌安全專項方案》等7個施工專項方案,其中4個方案通過專家評審。同時,狠抓“安全生產責任制、班前安全講話、安全監督員制度、信用評價考核制度”的落實和培訓,讓“安全高於一切、責任重於泰山”等安全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讓廣大員工對安全生產給予極大關注。

接著,我們來到項目部主控制室,這裡的大型LED顯示著各個施工作業面,管理人員通過大屏幕,能夠實時直觀地了解隧道施工現場情況,掌握現場施工人員和設備的工作狀況和活動軌跡,對施工區域和隧道中的瓦斯濃度、人員定位、廣播通信功能等進行監控,便於更加合理地實施監控和管理。

現場洞內安裝瓦斯監控系統,24小時不間斷監測洞內瓦斯、硫化氫等不良氣體濃度,隧道洞口設置LED顯示屏,實時顯示洞內有害氣體濃度、溫度、風速等數據,為進洞施工人員提供安全保障﹔洞口LED顯示屏數據與項目部監控室數據同步。

這些規章制度的制定,這些先進技術的運用,充分體現了水電七局班子以人為本的理念,也是孫志強和同事們殫精竭慮、刻苦攻關的結果。正因為有了這些保障,杜絕了高瓦斯興風作浪的可能,龍泉山隧道的施工自開工以來,始終有驚無險,有條不紊地穩步推進。

對我們的採訪來說,這個過程少了一些驚心動魄的跌宕起伏,顯得平淡無奇。但是,對整個18號線來講,對參加龍泉山隧道建設的參建者來講,卻是一個福音,也是一個最好的結局。

孫志強還是有一些遺憾的,這個遺憾是他無法彌補的,那就是他對妻子、對孩子的歉疚。大兒子出生時,他正在京滬高鐵工地。妻子有妊娠高血壓,剖腹產之后,血壓驟然飆升,差點兒要了妻子的命。盡管如此,他隻待了一個星期,就不得不踏上返回工地的路程,走出醫院那一剎那,他不敢回頭,他怕看到妻子的淚臉,也怕妻子看到他滿臉的淚水……小兒子出生時,他在滬昆鐵路工地上,回來探親,小兒子一歲多了,會喊人了,卻偏偏不會喊爸爸。孫志強臉上帶笑,心裡卻像針扎一樣疼。調到龍泉山隧道了,離家倒是近了,可是,回家的時間卻更少了,他肩上的擔子太重太重了。孩子,爸爸不求你們原諒,隻希望你們長大了,能夠理解爸爸!

緊鄰繁華

水電七局在18號線一期工程的另兩個標段,雖然沒有龍泉山隧道那樣危險重重,但是也面臨重重困難。其中的1標段,包含一站二區間,分別是火車南站、火車南站-孵化園站、孵化園站—錦城廣場站,以及車站附屬工程的土建施工項目和前期工程施工任務。

尤其是火車南站,是18號線全線唯一在成都三環內的車站,地理位置復雜,周邊建筑物較多。該站北端為鐵路火車南站站房,西側為火車南站南行橋,橋樁距車站距離最近僅為0.8米,東側小裡程段為凱德天府,距離車站最近距離約2.18米,東側大裡程段為大鼎世紀樓房,為鋼筋混凝土框剪結構,其地下室距車站主體結構最小距離為11.5米。車站周邊重大危險源多,涵蓋深基坑、高大支模、大型吊裝,匝道橋及既有線拆除、天府立交橋橋樁加固及樁基托換、盾構在復合地層中穿越天府立交橋樁基群及三環路,安全管控壓力巨大。因此,項目部把對周邊建筑物及既有線的保護作為安全風險高、特別重大危險源重點管控,提前啟動征地拆遷、管線改遷、交通疏解、綠化遷移、市政設施拆除等內容,成為18號線全線第一個打圍施工,第一個圍護樁施工的項目部,獲得“成都市優質示范工程”,火車南站及盾構區間均獲得“成都市安全文明工地” 稱號。

土建2標同樣也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包含三站、兩區間、兩風井,其中錦城廣場站是目前成都最深的一個地鐵站台,深達42米,建成后可與11號、29號線換乘,三站呈三角形布置,11號線在上、29號線在下、18號線在中間,車站為地下三層島式車站。車站總長為367.5米,寬度23.7—33.5米,底板埋深32.7—41.0米,有效站台長186米,車站採用明挖法施工,車站兩端區間採用盾構法施工,同時本站設置鋪軌基地,預留軌排井。

王福興是2016年4月調到18號線2標段錦城廣場站工地的,他和另一個同事一起負責現場管理,這時,現場的主要工作就是打圍,用圍牆把工地圈起來。因為錦城廣場站位於世界最大的單體建筑——環球中心,這裡是成都最繁華的區域之一,從一大早開始,車潮人潮開始涌動,直到夜深時分才稍微安靜一些。為了不影響市民的工作生活,白天是不能斷道的,都得利用晚上的時候加班。開工后的頭三天,王福興為了抓緊時間,白天就蜷縮在自己車上睡覺,晚上組織施工。直到第四天,項目部運來了集裝箱式板房,他才同民工們一起住進去,一日三餐也同民工們一起吃——其實,項目部有食堂,伙食也還不錯,可他實在是沒有時間跑了。

時間進入初夏,天氣熱了,一動就出汗。集裝箱式板房隻有薄薄的一層,擋個雨還行,要想隔熱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倒不算什麼,王福興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在野外工地待了十多年了,他操心的是現場施工。像錦城廣場這樣的繁華地段,隱蔽在地下的管線特別多,雨水管、污水管、天然氣管、電線電纜,還有國防通信線路,密密麻麻的,開挖的時候必須得小心又小心,機械是絕對不能用的,隻能人工作業,一點一點掏。即使人工掏,還得倍加小心。萬一挖斷什麼管線,不僅會給公司帶來無可挽回的巨大影響,還將給使用單位和全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這時,王福興寸步不離,盯住現場。施工隊加班,他也加班,施工隊干到什麼時候,他就得守到什麼時候。而且,這個活兒講究一鼓作氣,必須干到預定節點,你數數看嘛,哪條管線不重要啊,停的時間長了都受不了啊!

臨時圍欄要搭建與拆放也是一件特別麻煩的事兒,搭搭建建,拆拆放放,都得聽指揮部的命令。一天晚上,指揮部要求拆除一處圍欄。可是,王福興手頭隻有13個人,一面圍欄要8個人才抬得動,沒辦法,活還是得干。他們從晚上8點干到深夜11點,活兒隻干到一半,大伙都癱倒在地,累了,也餓了。王福興讓大家伙兒坐下休息,自己跑到街上給大家買吃的。這個時候,店鋪都打烊了,哪兒還有賣吃的呀,王福興走了好久,找到一家小賣部,敲開門,買了三箱方便面,還有幾包火腿腸,扛回來分給大家,幸好工地上還有開水,沖開方便面,算是填了填肚子。然后繼續干,一直干到凌晨4點才收工。

由於錦城廣場站的設計定位調整,中間停工,然后又復工,前期做好的許多圍欄得重新做。這給項目部帶來了不小的損失。這還不算,耽誤了9個月時間,完工期限並沒有隨之推后,這給項目部造成了很大壓力。他們不得不在直徑僅有100多米的能動范圍內,盡可能多地動用機械,同時使用5台旋挖機進行打樁作業,這為水電七局創造了一個小范圍啟用多台機械集中作業的新紀錄。

新的矛盾又出現了。主管單位要求文明施工,不能污染路面。而5台旋挖機,每天都打出大量的泥漿渣,還有廢水排放,怎麼辦?項目部不得不出高價從外面租來排污車進行泥漿抽裝運出,一個車的費用就是好幾百,無形中增加了很大一筆費用。

2017年臘月二十八這天,王福興記得很清楚,工地放年假,工人們都拿著厚厚一摞人民幣回老家了。王福興本來也准備回彭山老家過年的。可是臨時接到通知,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有關部門要來檢查,隻得又留了下來。檢查組在現場看了一圈,挺滿意,隻有一點,泥漿沉澱池裸露在外,影響市容,他們要求用環保網進行覆蓋。

檢查組的意見是必須執行的。可是,除了看守工地的門衛,工地再也沒有其他人了,而那個環保網足有60米長,人手少了是很難蓋上去的。沒辦法,王福興隻得同值班人員一起上了,忙到天黑,累得滿身汗,終於把環保網蓋上了,這才摸黑回家過年。

王福興本來是個中專生,照理說,這樣的學歷在水電七局是排不上號的,可是,王福興18歲上班就去了高原電站工地,19歲當副組長,轉戰了好幾個工地,然后,當副隊長、隊長直到項目部主任,11年時間,不同的工程,不同的崗位,給了他不同的經歷和成長的機會。他說,這得感謝水電七局的用人機制。

2017年11月15日,在成都市建筑市場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公示平台公示期滿后,由水電七局承建的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錦城廣場站獲評成都市“優質示范工程”﹔同年12月27日,錦城廣場站通過成都市建筑工程“綠色施工工地”評審,成為水電七局在成都地鐵首個通過評審的“綠色施工工地”。

管片廠做出大文章

2016年3月,溫付友受命組建新津管片廠的時候還是挺樂觀的,不就是搞混凝土嗎,他一直在水電七局五分局工作,跟混凝土打了很多年的交道了。這次成立管片廠,他知道領導用心良苦,隨著水電七局越來越深地介入成都地鐵建設,隨著盾構法建設隧道的大規模普及使用,需要的管片量越來越多。成都雖然有不少管片廠,但是質量參差不齊,供應也難以保障。管片的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隧道結構的安全和使用功能。一旦施工進度上去了,管片供應跟不上,就等於卡住了整個工程的脖子。因此,決心自己籌建一個管片廠,把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裡。況且,這其中的利潤也是很可觀的呢!

臨上任之際,領導再三叮囑:咱們局承建的地鐵18號線開工在即,管片需要量非常大,你得盡快把廠子建起來投入生產。

溫付友信心滿滿地答應了。

溫付友看圖紙,廠子位於成都新津金華鎮雲峰村工業園區,總佔地面積約137畝,其中主生產區80畝,主堆場57畝,主要包括鋼筋加工車間、管片生產車間、2條流水生產線、蒸養窯、成品骨料罐、養護水池、管片堆場、拌和樓、供電設施及其他輔助生產設施、辦公樓及職工值班房等。投產后主要為成都地鐵18號線提供混凝土預制盾構管片,之后,還可以繼續為成都地鐵其他線服務。

來到現場,溫付友才發現,這個所謂的工業園完全就是一片不出庄稼的五類地。地質條件差,而且地勢低窪,全是黃黏土,天干的時候硬得石塊一樣,下點雨就黏得甩都甩不掉。這也可以理解,好地哪個舍得拿出來辦工業園嘛!

溫付友組織隊伍進場施工,拉開了大干的架勢。可是,他運氣不好,開工就遇上了一個月的連綿陰雨,機械根本動不了,施工停了下來。城軌分公司承擔的地鐵18號線工程正在全力推進,盾構機每掘進1.8米,就需要7片管片組成一環,形成光滑的隧道面,支撐起四壁,拓出一段安全的空間。管片跟不上,盾構機就得停工。人家可不會等你的!溫付友焦急得很,加班加點修改原設計圖,報經設計部門同意后,大膽地對基礎處理做了改進,雖然是車間廠房,他卻採用了修高樓的基礎處理方法,先后打了1萬多米的樁下去。為了改善那片低窪地的土質結構,他們又到處找建渣,然后運來對沿途路基、廠區佔地進行填充。

這個問題解決了,新的難題又擺到了面前,就是與地方政府的協調,是他以前在建水電站時從沒遇到過的。那時,工地要澆筑大壩,他隻管把混凝土按規定標號攪拌運送到現場即可,而新建一個廠子就不一樣了,征地、賠付、拆遷,許多部門都要跑手續,尤其是環保部門,聽說是建混凝土制品廠,他們的要求更高,提出了許多環保達標要求,必須保証做到才給簽字。

溫付友也理解,政府坐陣一方,就要保一方清淨。他想起局裡在華陽有一個商混攪拌站,同樣是生產混凝土,不僅驗收達標,還獲得了成都市環保局的獎勵!他把環保局的同志請去參觀:我們就按這樣的標准建廠,你們總可以放心了吧!

廠房按期完工了,當年10月,開始生產出第一批管片。

其時,中鐵二局、三局、八局管片廠的產品已經進入成都市場,水電七局溫江管片廠的產品也做得很好,成功進入4號線,而且,拼裝后誤差在2毫米之內,精度之高得到主管部門的好評,在2016年10月順利通過成都軌道交通集團、中電建成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鐵隆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組成的驗收小組的專業驗收。他們新津管片廠能不能成為后起之秀呢?

溫付友給大伙兒打氣: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而且一定能比人家做得更好。

地鐵18號線的盾構機直徑是8.3米,是國內目前地鐵最大直徑盾構機。新津管片廠生產的管片必須與之配套,直徑也必須達到8.6米,這是目前國內地鐵所用的直徑最大的管片了。直徑大,意味著生產工序更為復雜,鋼筋配備、預應力等相關數據都要重新演算、推斷、論証。溫付友和廠領導組織骨干人員到各個管片廠學習取經,然后組織攻關。

由於是個新廠,沒有技術儲備,大項的勞務用工比如鋼筋骨架的制作和綁扎、混凝土管片的澆筑、攪拌等,都分包給有相應技術力量的勞務公司。但是,國內不少勞務公司都存在一個弊端,就是不按章程辦事,找各種理由克扣施工隊的收入,工資還不能及時到賬。民工被拖欠工資,開始的時候是敢怒不敢言,到后來就會怠工甚至罷工了。這樣的隱患,會嚴重影響管片生產和進度,進而影響成都地鐵的進展。

溫付友和廠裡領導商量后做出一個大膽舉措:把這些民工收編進廠。勞務公司老板聽了后很不願意,想把隊伍帶走,結果沒人跟他們走。民工們都非常高興,能當上廠裡簽約的合同工,不僅能夠按時領到每個月的工資,還能享受相應的福利!誰不願意啊!

收編之后,民工們的積極性一下提高起來。管片廠像對待正式職工管理一樣,對這支“雜牌軍”進行專門的技術操作培訓和安全培訓,不僅讓他們成為合格的技術人才,也成為核心力量。技術人員深入到生產一線,一邊講,一邊教,一個細節一個細節把關。努力探索內部經營承包模式,根據工作類別制定相應的薪酬標准,對鋼筋下料、焊接、澆搗、進出水池等環節進行班組劃分,採用按環計價模式﹔對管片發運班組採取底薪加提成的方式進行計價,底薪加提成的計酬模式,改變了拿傳統固定工資庸懶散拖的習慣,激發了員工的內驅力,實現了員工工資增長和單位發運成本下降25%的雙贏。以前做產品,大的工序、操作都會,細節做不好,關鍵還在於不用心。現在不一樣了,工人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工作激情提高了,管片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也同步提升起來了,效益也提升起來了。

與此同時,溫付友和同事們在環保上狠下功夫。新津管片廠採用全封閉式膠帶機運輸,骨料罐也採用全封閉式運作,全自動化上料,有效解決了讓同行業頭疼的混凝土攪拌灰塵外散的頑疾﹔對於清洗攪拌機的污水,他們獨辟蹊徑,把污水抽進攪拌池,通過專業設備把水中渣料壓成餅,水則循環利用,擠壓出來的渣餅運去專門的堆放料場,有別的建設項目中需要回填的地方,還可以用作回填料。2017年,全國掀起環保綜合整治大風暴,新津管片廠及水電七局的混凝土制品廠和攪拌站沒有一個被叫停的。

祝建坤現在是混凝土制品公司常務副經理,他工人出身,開過空壓機、學過電氣、搞過試驗,靠自學拿到了質量工程師、一級建造師和監理工程師的資格。在管片廠,他提議並牽頭建立管片生產發運信息動態數據庫,實時反映每片管片的動態信息,實行對管片生產、發運、質量管理、成本控制等進行統一的集約化管理,同時達到既滿足前方盾構需要,又降低庫存減少資金佔用的目的,實施“超市”式的訂單配送。

現在,鋼筋籠加工人員完成30根鋼筋的“穿針引線”后,按下身旁的“呼叫器”請求檢驗,並安排下一配單。檢驗合格后,系統自動生成標識牌,標志該產品制作完成。終端數據庫服務器對此信息進行自動採集、處理、更新,管理人員通過顯示屏,對所有信息了如指掌。

目前,新津管片廠的產品打入了成都市名優產品推薦行列,得到集團公司的表彰,還獲得工法、軟件著作權等八個專利,一個小小的管片廠做出了一篇大文章!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