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家、詩人、戲曲理論家、藏書家李調元——

他是“百科全書”也是“川菜之父”

2020年06月09日07:36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他是“百科全書”也是“川菜之父”

  他

  是清代學者的杰出代表是百科全書式學者、才子的典范

  他

  為官剛正不阿 研學勤勉專注

  他

  關注民生很接地氣

  他是“川劇之父”“川菜之父”,他還是整理蜀學文獻的巨匠……他是誰?

  他就是清代文學家、詩人、戲曲理論家、藏書家李調元。

  在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中,李調元位列其中。省巴蜀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四川師范大學中華傳統文化學院教授王川希望,有更多人了解、研究、熱愛李調元,“如此,蜀學方能得傳揚。”

  憑一己之力 編纂文獻學巨著

  曾有“神童”之譽的李調元在29歲時中了進士,並從此投身仕途。

  為官期間,李調元剛正不阿,曾被稱為“鐵員外”。他心系蒼生,積極發展當地社會經濟。如在廣東任學政期間設立書院,注重培育人才,推動了當地教育的發展。

  誰料,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因彈劾永平知府,得罪權相和珅,李調元遭誣陷罷官入獄,遣戍伊犁。

  至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李調元以母老贖歸鄉梓,潛心著述。“因曾參與過《四庫全書》的編纂,他得以閱讀了大量文獻,並將其全部抄錄下來。”王川介紹,歸鄉后,李調元開始輯撰刊刻大型文獻叢書《函海》和《續函海》。

  《函海》《續函海》收錄了大量四川文人的作品,鉤沉了四川文化的脈絡精髓。“如果不是李調元,楊慎的一些語言文字類著作就會失傳。”

  《函海》中還收錄了我國現存第一部“斷域為書”的方言詞匯著作《蜀語》,裡面記錄、考訂明末四川方音詞語凡570余條,共約萬言,非常珍貴。

  “乾隆皇帝舉國家之力才有了《四庫全書》,而李調元憑一己之力,就編纂出如此浩瀚的文獻學巨著,令世人景仰。”王川直言。

  寫菜譜編川劇 弘揚四川文化

  除了文獻學,李調元在文學、詩學、戲劇學、文藝理論方面,也是翹楚。

  李調元一生留下了130種著述。他撰《童山詩集》《童山文集》《蠢翁詞》等文學作品﹔著《雨村詩話》《雨村詞話》《雨村曲話》《雨村賦話》等詩學、戲劇學、文藝理論作品﹔他的詩歌,在十八世紀的朝鮮半島受到了極大的追捧,推動了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

  一代巨匠還很接地氣。川菜成為八大菜系之一,李調元功不可沒。

  李調元編刊其父李化楠所撰飲食專著《醒園錄》,使之成為第一本川菜菜譜。“其中,融入了李調元對川菜、江南菜等飲食文化的獨特見解。”王川直言,“他總結了很多川菜的做法,如腌制鹵制等﹔記錄了很多菜式的名字。川菜界根據《醒園錄》陸續復原了很多川菜。”也因此,王川稱其為“川菜之父”。

  李調元還是“川劇之父”。“在北京、廣東、河南為官期間,他用心了解當地戲劇的發展,並改編宋元、明清劇本等,將其創作成川劇帶回四川。”王川介紹,李調元編寫的《芙奴傳》《花田錯》《春秋配》等很多劇本,至今都是川劇的經典。

  “李調元還組織川劇伶班,身體力行地帶著孩子們排練。歷史有記載,李調元和他的戲班子在成都、德陽、綿陽等地巡回演出,叫好叫座。”王川認為,李調元著力扶持、大力推動川劇的發展,為四川文化的弘揚與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稱他‘川劇之父’實不為過!”

  “可以說,李調元這個被時代挑中的‘文化托命人’,不辱使命。”王川說。

  豁達樂觀 不向命運低頭

  如今,重溫李調元,世人能從他身上學到什麼?

  王川認為,首先被推崇的,是李調元對鄉邦文化、民族文化的熱愛。

  其次,就是李調元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在新疆飽受折磨之后,李調元還能振作起來,積極研學。“被貶斥,被打擊,但李調元從未向命運低頭。蜀人那種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在他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何將李調元留下的文化遺產一代代傳承下去?

  王川建議,當下首要的工作是將理論闡發做好,“在對蘇東坡的推廣上,四川大學早就做了《三蘇全書》。但李調元的全集還沒人來做,他的詩歌、評論的總集,還是空白。這給學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術課題。”

  對於李調元這個重要的地方文化大IP,四川又該如何進一步挖掘?

  王川建議,可根據李調元的相關史實,開辦一些書院、研習班﹔根據他的川劇著述,重振川劇,比如將經典劇本《花田錯》等進行編排,打造李調元系列川劇作品巡演﹔根據《醒園錄》中的記載,嚴謹地根據古法去還原川菜菜品﹔還可開發文創產品,並根據他在家鄉的生活軌跡,設計文化底蘊深厚的旅游路線……“這些事情意義非凡。”(四川日報記者 肖姍姍)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