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區山水環繞,是一個風景優美的休閑小城,這裡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老重慶記憶。記者昨日從開州區政府、開州區文旅委獲悉,投資上億元的千年鹽湯古鎮項目將於今年啟動建設,那裡的老重慶記憶即將向更多游客揭開。
一個以溫泉命名的鎮
記者了解到,千年鹽湯古鎮項目將在開州區溫泉鎮進行,這是一個以溫泉命名的鎮,在重慶渝東北地區獨一無二。
溫泉鎮始置於北宋,因境內有熱泉,四季常溫,故名溫湯鎮,明代稱溫湯井,到現在已經是一個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鎮。該鎮位於開州區東北部,東接當地河堰鎮,南鄰白橋、郭家、敦好鎮,西連和謙鎮,北臨譚家鎮,幅員面積達149平方千米,人口35440人(2017年數據)。這裡也是連接雲陽、巫溪、城口、川東、陝南、鄂西的重要通道,距開州區城區27公裡。記者從當地政府了解到,溫泉鎮是重慶百強鎮之一,也是開州區北部經濟循環圈和東裡河流域生態觀光產業帶的重要節點。目前,溫泉鎮的天然溫泉包括熱泉、冷泉、臭泉依然免費供游客體驗。
由於離主城有一段距離,所以慕名前去當地泡溫泉的多為旅行者。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溫泉水中自然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豐富,對神經和肌肉酸痛有舒緩作用,所以,當地人世代有泡溫泉養生的生活習慣。當地有個不成文的養生說法,長身體的小孩經過溫泉浸泡,能順利長高長壯,而老人長期用溫泉泡腳不僅能延年益壽,驅寒保暖,睡眠質量也會得到明顯改善。
開州版磁器口令人向往
溫泉鎮的自然景觀難以計數,人們泡溫泉同時,不忘在當地探尋悠久歷史文化。
該鎮的仙女洞景點,是一處早在唐代就有的自然形成的溶洞,也是溫泉鎮重要地標,其內鐘乳石數量較多。而洞外能看到始建於清代宣統年間的古代建筑群,周邊能看到古佛寺。據了解,溫泉鎮有“九井十八洞”之說,除了仙女洞,還有祖師洞、羅漢洞、蓮花洞、總兵洞等眾多溶洞。
網名“偉游四方”的重慶網友向記者描述,開州區是他的老家,印象中的溫泉鎮古街沿河而建,民房頗有吊腳樓的韻味。尤其古街道路較窄,一眼望去,街道房屋、門鋪、門店招牌有些密集。“偉游四方”說,這裡宛如開州版磁器口,穿梭在這裡的背街小巷,有一種尋根問底的懷舊感,小巷裡隻能行人通行,是攝影愛好者採風的好地方。
“偉游四方”告訴記者,由於當地青壯年多數在外工作,每每想起開州老家時,都頗為感觸。在外跟人介紹時,往往會提起老家溫泉鎮的一汪鹽湯溫泉,那是在外家鄉人的驕傲和眷戀。
“對罵”習俗曾登上央視
記者從當地政府了解到,除了天然溫泉給人深刻印象外,該鎮的古橋是一大特色,既有溫泉大橋和甩甩橋,也有溯江而上的七裡潭古廊橋。
溫泉鎮在古代因鹽而興,明清時期尤為鼎盛,被譽為“川東四大鹽場”之一。《漢書·地理志》記載,早在西漢時,溫泉鹽鹵已被開發利用。借助一條條鹽道,肩挑背扛的陸路運輸,以及便利的清江航運,溫泉鎮的鹽曾被運往城口、宣漢、達州、萬源、梁平等地。人們在這裡挖井、取鹵、熬鹽,繼而形成集鎮。不過到上世紀70年代左右,溫泉鎮的鹽業開始荒廢。如今,鹽業雖衰,但清江兩岸仍有不少遺留下來的鹽井,已成為當地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
有意思的是,該鎮至今還保留著一些奇特習俗,例如當夜幕降臨時,沿河兩岸的人們在自家門前、階沿、陽台上點蠟燭“斗亮”。當地人性子剛,遇見不平就扯著嗓子“對罵”,但內容更多是倡導文明新風,可以相互揭短、提意見,但不會說臟話。據記者了解,如今溫泉鎮的“對罵”活動,還會專門請人寫劇本、配音樂,每年元宵節,吸引不少游客前去觀戰。作為元宵節特色民俗,溫泉鎮“對罵”活動還曾登上央視。
鹽湯古井公園2021年迎客
千年鹽湯古鎮項目如何依托當地民俗風情進行打造呢?記者從開州區文旅委獲悉,千年鹽湯古鎮項目涵蓋鹽湯古井公園、修復秦巴古道、修復中心街和燕子街兩條古街等建設內容,並將在當地建設生態停車場。目前,溫泉古鎮旅游綜合開發總體規劃和項目施工設計、立項正在同步進行,預計8月將正式啟動部分建設,爭取2021年春節開街迎客。
據介紹,為打造千年鹽湯古鎮,帶動當地旅游文化發展,溫泉鎮將按照整體高端規劃、分年實施的原則,今年將重點建設鹽湯古井公園,配套完善秦巴古道、古鎮古街設施,既凸顯歷史文化名鎮的歷史文化價值,又充分利用古街、古泉、古洞、古道、古樹、古寨、古橋、清江峽谷等人文自然景觀,把鹽湯古鎮建設成為康養勝地。(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李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