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航“5·14”事件調查結果出爐:機長缺氧駕駛19分54秒

2020年06月03日07:21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萬米高空 機長缺氧駕駛19分54秒

  本次事件的最大可能原因是:

  飛機右風擋封嚴(氣象封嚴或封嚴硅膠)可能破損,風擋內部存在空腔,外部水汽滲入並存留於風擋底部邊緣

  電源導線被長期浸泡后絕緣性降低,在風擋左下部拐角處出現潮濕環境下的持續電弧放電

  電弧產生的局部高溫導致雙層結構玻璃破裂。風擋不能承受駕駛艙內外壓差從機身爆裂脫落

  6月2日,記者查詢中國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系統發現,川航“5·14”事件調查最終報告已出爐。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執行重慶至拉薩飛行任務中,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破裂脫落,雖然后來飛機成功備降成都機場,但“風擋為什麼會爆裂脫落”這一民航史上從未有過的現象,受到廣泛關注。

  風擋為何突然爆裂脫落?

  調查最終報告的6份文件(1份正文和5個附錄)用翔實的數據、試驗、圖文分析了事件原因。

  調查組查閱執飛飛機的左右風擋制造記錄發現,該機存在風擋KH值與標准不一致、溫度傳感器電阻值與標准不一致、測試溫度漏填等3個問題。進一步查閱歷史記錄發現,同型號的飛機風擋在生產線檢查時有部分“封嚴硅膠無法與玻璃緊密貼合”,在71份風擋維修報告中有37份記錄涉及“封嚴硅膠破損”的描述,在已報故障的分析原因中有“電弧放電局部過熱導致風擋雙層結構破裂”“封嚴硅膠存在水汽侵入痕跡”等情況。

  在對川航維護記錄進行調查,排除異常操作后,調查組還進行了14個調查試驗,並將試驗結果與“5·14”事件執飛飛機存留的物証進行比對,從而得出最終結論。

  記者注意到,根據報告內容,此次事件調查的主體廣泛,中國民用航空局牽頭負責,飛機設計制造國法國的相關政府機構和企業,包括法國航空事故調查分析局、歐洲航空安全局、空中客車公司和法國聖戈班集團公司敘利工廠(風擋制造商)的授權代表和技術顧問都參加了調查。

  千鈞一發之際機組做了什麼?

  長達131頁的調查最終報告正文,首次披露了事故全過程及“英雄機長”劉傳健應對事件的更多細節——

  7點7分5秒,飛機座艙高度6272英尺時,飛機艙音記錄器中出現“嘭”的一聲悶響,機組發現右風擋玻璃出現放射網狀裂紋。

  7點7分10秒,艙音記錄器中第二次出現“嘭”的一聲,劉傳健隨即表示“我操作”。

  7點7分45秒,飛機風擋玻璃在6256英尺爆裂,艙音記錄器中出現連續噪音,飛機自動駕駛斷開。機長人工操縱飛機,開始下降高度。飛機下降過程中,多次出現報警信息,機組同地面的聯系也中斷,飛行區域管制通過多種手段持續呼叫機組,但均未收到回應。

  ……從“復盤”來看,飛機右風擋第一次出現裂紋后,副駕駛立即在電子飛行手冊上查找相關資料,左座機長劉傳健立即用手進行觸摸並判斷為內側出現裂紋,第一時間申請下降高度、備降成都﹔在下降過程中,右風擋脫落,座艙爆炸性失壓,劉傳健立即人工操縱飛機﹔第二機長進入駕駛艙,通過拍肩等方式與劉傳健和副駕駛之間進行交流,相互鼓勵,並為劉傳健和副駕駛揉搓肩膀和手臂,以緩解寒冷帶來的不適。

  機組為何未發生明顯缺氧?

  值得關注的是,在風擋脫落后,由於左手操縱側杆,而氧氣面罩位於身體左后側,且飛機抖動劇烈,劉傳健主要精力用於控制狀態,故其使用右手未能成功取出氧氣面罩。從風擋爆裂脫落至飛機落地,劉傳健未佩戴氧氣面罩,其暴露在座艙高度10000英尺以上高空缺氧環境的時間為19分54秒。

  報告對艙壓、氣溫等外部原因綜合分析后認為,盡管飛機風擋脫落發生在9800米的巡航高度,但由於飛機在0.76馬赫數的飛行中,因動壓和引氣的原因,駕駛艙的壓力和溫度環境要好於靜止條件下9800米的環境,這是飛行機組未發生明顯缺氧和凍傷的原因之一。其次,當時劉傳健處於“應激狀態”,用他的話來說“當時我的注意力主要在控制飛機狀態,沒有感覺到冷或缺氧”,對缺氧的代償性和適應性得到了提高﹔而且劉傳健平時經常鍛煉,身體健康,對急性高空缺氧的耐受能力更好。

  帶來什麼改變?

  報告顯示,中國民航局(CAAC)根據調查發現,針對航空器設計、風擋設計及制造、電弧探測與防護、風擋檢查維護、飛行手冊特情處置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安全建議。

  針對本事件中駕駛艙玻璃破裂后的非正常程序,空中客車公司向全球空客機隊更新了飛機飛行手冊、機組手冊和飛行機組訓練手冊等,更新內容的操作規范正是源於機組成員在“5·14”事件中的正確應對。

  川航已將“第一時間協助飛行員戴上氧氣面罩”內容加入《飛行運行程序手冊》,目前手冊正在簽批中。

  風擋制造商也已採取系列措施加強生產質量控制。川航集團董事長李海鷹透露,與“5·14”事件中飛機同型號所有涉及的同批次和同廠家的產品,在前年均已更換。(四川日報記者王眉靈 李欣憶)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