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貨供應熱度不減 院落疊墅最為搶眼

2020年06月03日09:08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新貨供應熱度不減 院落疊墅最為搶眼

疊墅產品能做到兼具舒適度和強大的功能分區。

5月份對於房企來說,是今年上半年沖刺業績的重要節點,因此廣州市新貨供應也出現井噴,住宅加公寓產品新上市大約有5000多套。進入6月份,盡管新增供應量沒有5月份的搶眼,但來不及在5月份推貨的房企還是盡可能趁較好的成交勢頭繼續推新。據中地行的統計,本月一手住宅和公寓的供應量預計超4000套。

記者從市場上了解到,5月份至6月份出現兩個極致,受到實力雄厚改善型買家青睞的大戶型產品花樣頻出,以舒適度和靈活度都會更進一步升級的疊墅或者院落產品吸睛﹔而中小戶型也絕不馬虎,非常有心思地設計成既靈活又實用的產品,在總價能得到控制的前提下,讓剛需家庭也能一步到位解決居住難題。同時,在市場競爭加大的情況下,優質的產品也在持續涌現,不管是大戶型還是小戶型,近年的新品都相當有看頭,因此有購房或者換房計劃的買家, 不妨多去幾個項目多看幾家。另外,記者也發現,主打片區買家的大型居住項目正在增加,一些外圍區域的產品關注的是周圍產業園區帶來的穩定客戶群,想買房的市民也應該先考察較靠近自己工作地點附近的項目,節約上下班和接送小朋友上學的時間。

剛需產品依然佔絕對主力

選房注重軌道交通和教育配套

除了佔比不多的大戶型產品外,市場主流產品當然還是70多㎡~140㎡之間的剛需產品,適合首次或者二次置業的剛需買家。從6月份的推新項目看,市中心的剛需產品主要在天河和白雲區,外圍片區新品則主要集中在番禺、增城和南沙。對於剛需買家來說,除了產品本身外,更需要關注項目的硬件設施,比如是否靠近地鐵站點,是否有比較優質的教育和商業配套。在海珠區琶洲一帶或者天河公園一帶工作可以考慮天河智慧城板塊的保利天匯,項目近期將推出升級版二期,戶型以88、123、131㎡的三至四房產品為主。該項目雖然面積不大,但三房和四房的設計能讓不少剛需家庭置業一步到位,短期內不用再考慮換房。同時天河智慧城板塊亦是市中心的潛力區域,板塊內已有地鐵21號線站點,工作和生活氛圍這幾年已濃郁了很多。

而如果工作地點在海珠、荔灣以及白雲區8號線延線,同時又對總價和配套敏感的剛需買家,可以將目光放遠一些。近期貨量充裕、緊鄰亭崗站的品實雲湖花城是白雲湖車輛段上蓋物業。除了軌道交通的便利,配套齊全是它吸引市場關注的最大賣點,除了空中風情商業街、電影院、社區醫療中心等商業配套外,還配建有9年一貫制公立中小學以及18班的幼兒園。而從戶型產品來看,品實雲湖花城貫徹了 “同等面積多一房”的設計,首次置業者可以偏向約70㎡可以做到三房, 約90㎡可以做到四房的產品,而二次置業者則可以考慮約120㎡有五房、約140㎡可達到六房的產品類型。

而在海珠區工作的市民還可關注番禺新貨,能相對控制總價、周圍也有軌道交通的番禺大型居住項目亞運城,本月也有新組團推出,面積段從約114㎡~140多㎡不等,為觀山小高層,居住舒適度會更加理想。

院落疊墅產品PK

多集中在黃埔、白雲

根據5月份的新增住宅項目情況,舒適大戶型產品除了大平層外,也陸續出現值得欣賞的疊墅和院落產品,而且這類產品不約而同地集中在白雲區和黃埔區,並且與周圍較優質的自然環境相結合。對於工作地點主要在廣州東部的改善型買家來說,可以先重點考察黃埔長嶺居板塊。近期亮相的五礦壹雲台就是南向三面寬的疊墅,產品建面主要在140㎡以上,戶戶都有多個南向房間。項目利用南低北高的坡地地形,由南往北依山而建,以台階式5米級差層層建造,使每一層每一戶都能獨門獨院。同時,這個項目又相當注重私密性,最南側的疊墅產品距離主干道有約80米的距離,項目與永順大道也有12米的高差,更通過綠地空間最大化程度減少噪音污染。另外,在廣州東部一些高新產業園工作的改善型買家,還可以留意中新知識城板塊的大型居住項目,在之前推出過大量剛需產品后,近期也有加推面積在120多~140多㎡的合院產品。

而對於習慣生活在廣州荔灣、越秀以及天河市中心,但又想改善居住體驗的買家,則可以將目光投向白雲區的相關產品。相當一段時間沒有動作的新世界金湖花園,將有全新五期有望在6月或7月推出,產品除了小高層洋房、高層洋房外,預計還有疊墅產品能給市區買家帶來驚喜。而喜歡獨立性更強且低密度產品的群體,可留意位於廣州大道北的珠光·雲山壹號,項目將推出建筑面積約206~390多㎡的院落產品。

戶型推薦:160多平方米中疊

點評:相對市場上建筑面積約160多平方米的大面積普遍隻做成四至五房,該疊墅以建筑面積約140多至160多平方米空間,卻營造了有天有地的居住格局。中疊產品建筑面積為160多平方米,可使用空間包含平層、三層和四層,打造出至少五個房間,其中四個臥室均朝南,主人房套間更可做到南北通透。

文/圖 廣州日報 全媒體記者 陳白帆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